散文丨白象塔下白象街

时间:2023-11-13 14:50:27 来源 : 中国网温州 作者 : 陈俊

瓯江文艺供图

一条老街,我走了四十多年,从小走到大,都不觉得厌。

这是一条塘河老街。他,普普通通,朴实无华。南白象老街,这是一条幽深的老街,青青的石板,古色古香的民居与塘河紧紧相依。走到老街上,仿佛在时空隧道中穿行。那石阶在流年的浸润中变得油亮光洁。沿街店铺上方,那些牌匾也已斑驳。我行走在老街上,寻找当年的痕迹。

南塘街、梧田街、白象街是温瑞塘河岸边的三条著名老街。徜徉白象街,感受百年老街的繁华沧桑。可是今昔迥异,街犹在,店没了,昔日的繁华不再,徒留旧时记忆。

瓯江文艺供图

我来到塘河埠头,这里的水路往南可达仙岩、塘下、莘塍,一直到瑞安;往北可通梧田、丽田,南塘,到达小南门码头。那时从白象到温州市区南塘街只有唯一的一条狭窄的沿河古道,所以我们总是要坐船,只是长大后,就再也没坐过。

父亲是这条水路上的老乘客了,熟谙每条船上的故事。轮船每到白象街,父亲必定上岸买个包子,抚慰一下长期荒芜着的肠胃,也满足了仅有的口腹之欲。多少年后,父亲还经常向我提起老街那家包子店里的包子是如何好吃,几乎是他这一辈子吃过的最好吃的包子。后来,我也试着去这家店买了一个,味道不过如此。

漫步温瑞塘河岸边,东侧堤岸是古代的“塘河驿道”,今天遗留下来原生态的古道,所剩无几,只有白象与霞坊之间仍能看到一段古道。我沿着塘河古道,缓缓走过白象街,经过清宁桥,白云观,来到白象塔。

始建于唐朝贞观年间的白象佛塔,1000多年来屹立于烟波浩渺的塘河边上,虽也经历过大修和重建,却一直风采依然,傲视光阴,为塘河沿岸著名的景观之一。

1877年,英国人阿查理来到温州,出任英国驻温首任领事。一百多年后,人们在他的私人相册中发现了七张有关温州的老照片,被认为是迄今发现最早的温州影像。其中一张的主角就是白象塔。在这张拍摄于1877年的老照片中,白象塔矗立在塘河畔的小山包上,六面七层,木构腰檐层层挑出,造型古朴。难怪“白象塔影”曾被列为“塘河八景”之一,被时人所称颂。

瓯江文艺供图

白象塔在我童年的记忆里竟是一个空白,所有关于白象塔的记忆碎片都来自的大人的口述:很多年前在我们老家的塘河边,曾经有座塔,叫做白象塔,家乡因她而得名,至于塔建于什么时候,谁也说不清楚。来来往往的船只每次经过,都要忍不住停下看看。

60年代,那座古塔还屹立在塘河边上,有点苍凉破败,时人记载:“冰霜剥蚀,风雨摧残,铃索断兮鸟来,槛木朽兮板堕,瓦飞柱折,云散塔颓。”上世纪六十年代初,白象塔已倾斜,三层和四层多处出现裂缝,局部塔壁剥蚀严重,岌岌可危。1965年2月,决定进行逐层拆除,当考古专家走进摇摇欲坠的古塔时,被塔壁内珍藏的众多精美文物深深震撼。白象塔中共出土一千余件各类文物,数量之多、品质之精,在温州可谓史无前例。两个多月拆毕,从塔壁中出土了1000多件珍贵文物,其中国家一、二级文物达数百件。最名贵的国宝级稀世文物有“彩塑菩萨立像”两尊,现一尊藏于浙江省博物馆,另一尊藏于温州市博物馆。

拆塔那一天,两岸观者如潮,人们看着一座座佛像从塔里被取了出来,惊呆了。那年,父亲十来岁的样子,他也夹杂在拥挤的人群中。在他后来的陈述中,我能感受到他的震撼。这在一个农村小孩子眼里,是另一个不可思议的世界。不久,塔下的一户人家生了一个男婴,竟有十几斤重,据说是他母亲怀他的时候经过白象塔,正好看到了从塔里拆出来的佛像,就生下了巨婴。

可能是受了雷峰塔白娘子故事的影响,人们相信,塔下必然镇着些神灵。如今塔倒了,他们就出来了。白象塔下再次人影重重,人们纷至沓来,看后惊叹:白象塔里的佛陀再世了。听父亲说,他们家捐来的香油几年都用不完,香糕堆了几箩筐。再后来,人世沧桑,古塔不复存在,那个孩子也夭折了。一切恢复平静。

后来在温州博物馆,终于得见白象塔里的宝贝,我才慢慢接近她,了解她。近距离端详白象塔里面出土的佛像,塔砖,经文,阿育王塔,舍利子……那些东西曾经在父亲口中的东西终于立起来,活了。

今日,修葺一新的白象塔伫立在塘河岸边,在夕照的余晖中,妆点河山胜迹,塘河两岸。千年宋塔,悠悠塘河水,赋予温州山水灵性之美,也是多少温州游子魂梦中的乡愁。

瓯江文艺供图

陈俊,浙江省作协会员、温州市作协主席团成员、《温州文学》副主编,参与主编了《作家笔下的温州》《寻找温州城市千年记忆》《温州文艺评论》等书,另有散文、随笔等散见于各大报刊。(陈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