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赋能!温州鹿城东西部协作入选全球减贫案例

时间:2024-11-07 15:41:44 来源 : 中国网温州 作者 : 笑银

日前,由温州市鹿城区发展和改革局、四川省壤塘县乡村振兴局提交的《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浙江省温州市鹿城区和四川省壤塘县东西部协作案例》荣获“第五届全球减贫案例征集活动”最佳减贫案例,并将收录进南南合作减贫知识分享网站——中外减贫案例库及在线分享平台。

据了解,该征集活动由中国国际扶贫中心、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世界银行、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国际农业发展基金和亚洲开发银行等7家机构共同发起,旨在推广分享中外减贫成功实践,推动“共建没有贫困、共同发展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此次活动经7家主办机构联合评审后确定入选案例,按照国际标准和习惯进行改写和翻译并择期发布约100个优秀案例。全部优秀案例将在全球范围内推广分享。

作为国家重点帮扶县,壤塘县位于川甘青结合部深藏族聚居区,是浙川对口支援温州结对帮扶点,素有“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之称。近年来,温州以壤塘非遗文化为切入点,累计投入援建资金4250万元,创新打造8.3万平方米的集文化传习、就业帮扶、休闲旅游于一体的浙川文化产业园,探索“非遗+传承”“非遗+文旅”“非遗+市场”发展模式。2023年,产业园实现经济效益2000余万元,拉动全县GDP增长1.5%;带动当地3000余名农牧民人均年增收4000元。相关经验做法入选国家乡村振兴局2022年东西部协作首批典型案例,2023年成功创建全国“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县。

“是非遗传习所改变了我们!”浙川文化产业园学员色青拉姆感慨道。色青拉姆出生于壤塘县尕多乡瑟谷村的一户牧户家中,从小辍学在家。17岁时,色青拉姆在家人的支持下成为产业园唐卡传习所的一名学员,开始了她8年孜孜不倦的学习生涯,演绎了从牧民到非遗传承人的“蝶变”。如今,色青拉姆的作品走进了上海、浙江等一线大都市,她与同学共同完成的作品《三世佛》入围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卖出了100余万元的价格。

壤塘县的文化产业破位出圈,无疑从发展的角度为高原乡村振兴的模式探索给出了一个良好的范本;通过政府搭台、人才集聚、利益联农打造文产核心基地,通过交融蝶变、市场转型、价值塑造实现文化变现反哺。

据介绍,浙川文化产业园鼓励扶持传承人积极创办非遗传习所。至2023年,壤塘县设立了46个非遗传习所,集聚非遗名录122个、非遗传承人63人,引入了唐卡、藏香、石刻、藏陶等藏族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园还联合北大、浙大、浙师范等高等院校开展国画等艺术类专业授课,开展“壤塘非遗中国行”系列活动,带动非遗产品走出去。另外,园区还大力实施接待酒店、自驾基地、非遗超市等配套设施建设,上马2.2万平方米二期园区、1.6万平方米民族工艺文化中心等。(温州日报 笑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