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创业是民营经济之都温州的一张金名片。2024年,温州的青年创业者们是如何燃情奋斗创未来的?
颁奖典礼现场。蒋文广/摄
12月27日下午,2024温州创业青年楷模颁奖典礼暨温理工“四千精神”创新创业文化工程启动仪式在温州理工学院举行,20位当选创业楷模的优秀青年企业家登上领奖台,与大学生创业者分享成长历程及创新创业感悟,并受聘成为该校大学生创业导师。
聚焦“四千精神”这一主题,新出炉的创业楷模们与现场的高校学子展开了一场关于新时代创新创业的精彩对话。
民企二代占比提升,退役军人创业表现亮眼
从行业分布看,2024温州创业青年楷模既有来自皮鞋、电气、阀门、五金这些温州传统优势产业的,也有活跃于互联网、新材料、文化创意等新兴产业的,虽然所处领域各有不同,但基本都与温州主要支柱产业密切相关,共生发展。
与上一年度不同的是,在今年当选的创业楷模中,温州籍的青年企业家占比有了明显提升,达到了11人,同比提升了近20%。这种变化与温州民营企业传承接力顺利推进、越来越多民企二代走向前台并逐渐成为了企业转型升级的引领者有关——在今年新当选的温州籍创业楷模中,温州民企二代企业家多达5人。
来温逐梦的“新温州人”创业者依然是创业青年楷模的“主力”——此次当选创业楷模的9位新温州人企业家,大多是从各行业最基层的岗位起步,通过努力一步步创立自己的事业,他们不仅以自己的艰苦奋斗、兴业创富为创业之都温州增添了一个又一个的励志故事,还以自己的创新发展融入诸多温州传统优势产业中,为温州产业的延链补链强链贡献自己的力量。
值得关注的是,在今年的创业楷模中,退役军人在创新创业中的优异表现成为一道靓丽风景线。浙江钟铮锁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陈铮、浙江城央建设有限公司董事长黄伟、浙江国禹轻工机械有限公司董事长项禹在创业前均有过从军经历,其中项禹还曾作为一名仪仗兵,现场见证了澳门回归等历史性时刻。当他回顾起这些激动人心的经历,现场观众感同身受,情不自禁地为其鼓掌喝彩。
“练就过硬的素质、钢铁的精神,同时特别注重团队协作。”项禹总结军旅生涯给他带来的终身影响或许正是退役军人成功创新创业的关键所在。
有海归学子、有博士硕士,有归巢的家燕也有扎根温州近二十年的新温州人青年,不同背景、经历各异的创业青年齐聚于温州创未来,他们对温州的营商环境都给出了高度一致的好评。
“供应链特别强大,工业底蕴深厚有利产业人才梯队建设,政府服务理念也非常先进。”从苏州回到家乡创业的温州贝远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胡加明甚至现场为温州打起了招商广告。
打破传统思维拓市场,温州青年以“创”破局
国际市场弥散着逆全球化的寒流,不少行业都面临巨大的下行压力,在诸多不利因素下,温州青年该如何以创新创业破局?在颁奖典礼的互动对话环节,创业青年楷模们以新生代独有的新思维方式,用极具锐气的回答展示了当前温州青年创业者的新风尚。
2025年,在美国挥舞“关税大棒”背景下该如何拓展海外市场?
“自强者不会抱怨环境的恶劣。”正康国际集团总经理黄文博说,对内,他会通过加强研发设计让产品不断升级以适应海外各个区域不同的市场;对外,则要面向全球做更多布局,从新兴市场打开空间。“没有一个国家的人民会对物美价廉的好产品说NO。”浙江雷亚电子有限公司董事长孔铃熤认为,加强产品硬实力、品牌影响力,结合数字化营销手段,市场依然会向我们敞开怀抱。
新时代,传统产业如何才能向新发展?
浙江永联阀门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表示,要在守住主营业务前提下勇于创新,开拓新赛道。他便是以此为准绳,通过数字化转型,实现了产品应用从化工领域到新能源领域的突破。“很多人习惯把我们建筑行业的创业者叫‘包工头’,但我对员工说,我们以鲁班为祖师,是最纯正的工匠。”浙江城央建设有限公司董事长黄伟说,以工匠精神融合数字化改造,他的公司如今已普及建筑工程模型设计,正成为一家以设计为导向的科技型企业。
“萝卜快跑”等无人驾驶出行模式横空出世,网约车行业该如何应对巨大挑战?温州黄金假日汽车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黄亮说,网约车归根结底是服务业,人的服务输出永远是AI无法替代的。面临冲击与挑战,关键在于找准自身在市场中的位置,为此他将服务重心放在为网约车降本增效上,通过布局充电桩、集中洗车、餐饮等服务,有效降低网约车的运营成本。
“跳出传统的思维模式,在市场中找到让企业可以一展所长的空间。”在对话中,创业楷模们展现了新生代独有的新思维方式,他们多次表示,在传承温州产业发展、赓续“四千精神”的同时,新生代企业家要放下包袱,以创新创业真正实现向创一代或创二代的蜕变。
现场解惑传递“四千精神”,赠书寄语高校学子
颁奖典礼现场,20位创业楷模接过了温州理工学院的聘书,受聘成为该校新一批大学生创业导师。他们将与创业大学生结对,通过楷模传授学生创业经验、学生到企业里历练等方式,创业导师与创业学子师生共创等方式,为广大师生提供创业指导、咨询和帮助,为创业大学生打造绚丽多彩的创业梦想。
现场,面对高校学子的“花式提问”,创业楷模们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给出了精彩的回答。
“作为企业家,你们在招聘时最看重学生的哪些能力,愿意给学生什么待遇?”面对“求职式”的提问,温州君周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范贤锋给出了自己心目中好员工的“模板”:有能够持续学习的能力;具备思维逻辑能力,能够找到解决事情的关键点;有较强的责任心。同时他表示,学生在求职时除了薪酬待遇外,还要多关注企业能否提供更多学习培训的机会。在职业生涯早期,助力成长比薪酬更重要。
“从上班族到下海创业,该如何判断创业时机已经成熟?”温鼎电器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海林以自己的经历解答这个疑问。在创办企业之前,他是一名年薪18万元的企业高管,因为看到了一种产品市场潜力而萌生创业念头,在征求了家人同意并做好了“创业失败便一起打工还债”的心理准备之后才开启了创业生涯。“创业没有最好的时机,只有合适不合适之分。”他总结说。
“在学校里办社团,该如何处理它与学习之间的冲突?又该如何招揽更多同学加入社团?”这种关于“校内事务”提问也难不倒创业楷模,浙江银科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陈伟说,其实社团实践与书本知识一样,都是个人学习成长的一种途径,当你明晰这一点时它们之间便不会有冲突。对于社会如何招新,他以打造团队的思维建议说,把自己的闪光点做好,自然会有志同道合者被吸引加入其中,这样的团队最为坚固。
“冲破思想的牢笼”“做生命的强者”“每次挫折都是成长的契机”……活动中,每位创业楷模都向结对大学生赠送了一本自己喜爱的书籍,在扉页上,他们写下了这些寄语。甚至有楷模将书本的扉页写成了一封信,讲述自己的创业心路变化,在信的结尾,他说:“无论你起点如何,只要敢于行动、敢于挑战、不断创造价值,你们路途就会一帆风顺。”
这些昂扬向上的话语见证着创业楷模们百折不挠的创业历程,也是蕴含了他们对于更年轻的后来者最殷切的希望。(温州日报李显、朱则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