逛年味集市、吃特色百家宴、看非遗打铁花、赏山福龙灯、观歌舞表演……近日,“瓯越共富强城共筑2025‘我们的村晚’”暨温州市文化特派员交流活动在温州鹿城区山福镇驿头驿阳村举办,众多市民和游客共赴一场热闹派对,提前感受新春氛围和当地民俗文化。
山福龙灯。温州鹿城区山福镇驿头驿阳村供图
赏山福龙灯 寻民俗韵味
当天下午,山福镇驿头驿阳村的山路边,停靠的车辆排起了长龙。“龙灯耀驿,福满灯宵”2025年山福首届龙灯会吸引众多游客前来打卡,灯谜长廊内挂起不少龙灯,游客一边拍照,一边参与“民俗知识挑战”“猜灯谜”“舞龙体验”等活动。
大家都在期待夜晚龙灯点亮的那一刻。
晚上6时许,该村共享菜园里的巨型LED龙灯瞬间被点亮,五彩光芒的巨龙与当晚的非遗表演——打铁花相互辉映,传统与现代交织,营造出如梦如幻的氛围。
“哇,这场面太让人惊艳了!”在市民的惊叹声中,千人龙灯巡游表演也拉开了帷幕。巡游之际,舞龙者步伐矫健,表演气势非凡。随后,舞龙队、龙灯队、走马灯队、文化特派员队和百姓队等五支队伍环绕全村巡游,堪称当地特色非遗与民俗盛景。“这是我第一次来到驿头古村,第一次体验乡村的龙灯文化,感受到浓浓的年味。”市民李女士说。
当天,最受人瞩目的无疑是山福驿头一带的格橱龙,其龙颈上驮一神龛像橱柜(俗称“格橱”)故而得名,据传有500多年历史。
“灯谜长廊内挂的是格橱龙,花费近4个月制作而成;巡游的龙灯是竞赛龙,花半个月制作完成,它们都是当地的特色非遗,与此次民俗活动相结合,承载着先辈对美好生活的祈愿,让游客沉浸式感受古色古香的浓郁年味。”山福镇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大家的印象中,山福镇以往有舞龙,但没有灯会。今年推出首届龙灯会之后,接下来会持续举办,让更多人知道鹿城也有龙灯会。为了让游客感受山福龙灯会的魅力,他们在前期下了不少功夫,还特别邀请民俗老师来指导制作龙灯。
办热闹“村晚” 品文化盛宴
伴随舞龙队游村之时,“我们的村晚”大戏同步拉开帷幕,南戏、二胡、京剧、非洲鼓乐、情景唱、达人秀、小品等不同类型的节目轮番上演,给现场观众带来一场沉浸式的乡村文化盛宴。据了解,本次活动不仅是鹿城区“我们的村晚”的演出,还是一场来自省、市、区的文化特派员交流活动,所有节目均由文化特派员参与或编排,通过文化礼堂这个舞台进行交流与成果展示。
当晚,浙江省级文化特派员董佳莺和另外3位文化特派员以及12位非洲小伙伴,一起上台表演了非洲鼓。“刚开始学习非洲鼓感觉有点难,但表演的时候完全放开了,跟大家一起舞起来。山福镇是著名侨乡,是前非洲联盟委员会主席让•平的故乡,每年都有许多南非青年前来交流学习。这是我第一次尝试和外国留学生同台表演非洲鼓,一起交流学习很有意思。”董佳莺说道。
派驻到驿头驿阳村仅半年,鹿城区文化特派员陈亮亮的心就在这里扎了根。“对我来说,文化特派员的使命就是文化传承,我想把这个村原有的文化保留且传承下去。”来村之初,他携手四位00后成立了团队,并以研学流量作为突破口,组织了30余场非遗、侨文化、农耕研学等活动,探索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新路径。“接下来这周,会邀请非洲朋友一起来村里过一个‘非洲年’。”
鹿城区文化特派员朱慧瑜是驻藤桥镇的文化特派员,此次与当地乡村艺术团带来情景歌舞节目《稻香》,颇受观众喜爱。“之所以选择这首歌,是因为近期我们成功举办了藤桥农芯谷稻香丰收文化节活动,同时揭牌成立了温州大学乡村音乐实践(培育)基地,这是为弘扬传统文化和助力乡村振兴方面开展的一次全新尝试。”
据了解,文化特派员制度是浙江省一项具有开创性和示范性的安排,旨在提炼和弘扬地域优秀文化,是文化与乡村之间的一场“双向奔赴”。自2023年7月温州市召开文化特派员工作推进会以来,多位特派员在派驻地深深扎根、默默耕耘,不仅让文化服务上门,还搭建了一座文化交流共享的桥梁,激发了乡村文化活力,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本次活动由中共温州市委宣传部指导,中共温州市鹿城区委宣传部、温州市鹿城区农业农村局、鹿城区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主办,鹿城区山福镇、鹿城区文化馆承办。(温州都市报林吉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