累计打造“共富工坊”150家,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1.4%,村集体经济总收入达36.6亿元、增长9.5%,新增城镇就业1.5万人,高质量完成省市县三级民生实事115项……一个个乐清市政府工作报告中亮眼的数据,是过去一年乐清聚力统筹推动城乡区域协同发展,不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生动例证。
“以‘千万工程’牵引强城、兴村、融合实现更高水平均衡协调发展。”在刚刚闭幕的乐清市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为今年乐清市推进城乡融合区域协调发展绘制了明晰的发展蓝图。
“我们建强村因城市发展红利,村集体收入从10多年前的230余万元增长到2000余万元,村庄发展发生了质的飞跃。”有着十余年履职经历的乐清市“老代表”胡海伦说。他笑称,随着乐清空间格局的不断优化,带动着城市能级加快跃升,自己也开启了“快充”模式,以跟上城市发展步伐,带来更多前瞻性建议。
随着经济高质量发展,乐清这座县域城市,吸引了越来越多优秀年轻人回乡发展,乐清市政协委员、“青鹏创二代”胡明钊就是其中之一。他建议在老旧小区推广移动充电桩,通过政企共建共享,采用“建设—运营—分成”模式,破解老旧小区车位紧张、充电设施紧缺等难题,推动绿色低碳出行。
石斛栽培。图源:乐清发布
城市崛起,乡村振兴。过去一年,乐清粮食播种面积31.6万亩,总产量12.7万吨,连续4年获评浙江省“产粮大县”。铁皮石斛、滩涂贝类入选省县域10亿元以上“土特产”全产业链名单,铁皮石斛产值超60亿元,雁荡毛峰上榜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渔业总产量达9.1万吨,农林牧渔业增加值25.7亿元、增长3.7%。
与此同时,乐清扎实开展“多田套合”综合整治,用科技创新指导农业高效发展,新建高标准农田5094亩、改造提升1445亩。
乐清市政协委员金培培在调研中发现,骑行感受乐清滨海风光成为越来越多市民的休闲方式。“非机动车已成为居民日常出行的重要方式。”金培培建议完善非机动车专用道路建设,科学设置非机动车专用信号灯,打造城市骑行文化。
在“千万工程”引领下,乐清城与乡的界限,正在变得模糊。“过去很多年轻人不想回村里住,觉得生活不便利,娱乐设施少,而现在我们村不仅有篮球场,还建起了足球场。”乐清市人大代表、贾岙村“一肩挑”干部陈华强感慨道,不仅如此,贾岙村所在的石帆街道相继建成了室内篮球馆、恒温游泳馆、百姓健身房、羽毛球馆等体育设施场馆,并为辖区居民提供“一元钱健身”等福利,令居民幸福感不断提高。(温州日报 程源、孔丽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