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是最重要的微观经济主体,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2月14日,温州市召开新闻发布会,就温州首次推出的“为企办实事十大项目”进行政策解读介绍,传递政府与企业“一条心、一起拼”的坚定决心。
发布会现场。郑鹏/摄
据悉,“为企办实事十大项目”涉及拓展市场、政企恳谈、减负降本、新质赋能、优化供地、融资畅通、出海服务、便利入学、政策直达和规范执法等十方面,共计30条具体举措。主要呈现四方面特色亮点:“硬核保障”+“柔性支持”相结合、“即期纾困”+“长效赋能”相结合、“有感服务”+“无感监管”相结合、“系统集成”+“务实管用”相结合。
针对企业反映强烈的要素保障难题,温州打出土地保障、金融服务、人才服务、教育配套“组合拳”,明确提出今年“数据得地”完成供地1万亩、相当于前两年的总和,统筹搭建优质孵化空间100万平方米、小微园空间100万平方米,新增小微企业贷款600亿元、无还本续贷300亿元,累计发放“科创指数贷”超1000亿元,努力让好企业不缺土地、不缺资金。同时,拓展“问企识才”覆盖面,为700多家企业授予市级人才计划举荐权、职称自主评审权和技能等级评定权,支持企业引进的急需人才纳入高层次人才编制池;聚焦企业员工子女就学问题,给予企业高级工、中级工、技术骨干等子女优待入学政策,为持有居住证的农民工随迁子女100%提供公办学位。
同时,温州在减负增效、市场开拓、创新赋能、执法优化方面进行精准服务升级。温州将发布“雨露计划”和“5+X”产业政策2025版,推行税收优惠政策“免申即享”,全年为经营主体减负200亿元以上。针对当前企业最迫切的拓市场抢订单需求,提出全年组织参加境外商务活动300场、组织产业链对接活动100场。聚焦企业长期发展需要,深化像“科技副总”这样的服务模式,推进仪器设备向孵化载体开放共享,强化基础算力支持,着力解决企业创新成本高、转型升级难等问题,助力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
聚焦优化政务服务,始终把“企业视角”作为“第一视角”。坚持每月召开“两个健康”直通车座谈会,持续优化“帮企云·企业之家”平台,及时帮助企业化解难题。同时,针对社会和企业普遍关切的规范执法问题,温州将打造涉企柔性执法3.0版,全面推行亮码检查、“综合查一次”联合执法,涉企预约式指导服务15个领域以上,建成执法助企服务加油站30个。
在突出政策的系统性、协同性、组合性的基础上,坚持问题导向、效果导向,立足温州实际,提出具有突破性的增量政策,比如针对未来产业发展,提出积极开放公共数据,为企业提供1000P的智算服务支撑,并鼓励各地通过算力券的方式支持企业购买算力服务。对“数据得贷”等行之有效的温州特色做法,进一步优化延续、加力加码。
下一步,温州将按照“能快则快、能早则早”的原则,全力推动“为企办实事十大项目”落实落细,扩大政策知晓度、覆盖面,以“应知尽知”确保“应享尽享”。“我们将把企业满不满意作为检验为企办实事成效的唯一标准,建立全过程跟踪调度机制,主动接受监督,请企业当评委,减少政策‘温差’,真正把实事办到企业‘心坎’上。”温州市政府副秘书长、办公室主任潘建中如是说。(刘敏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