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盛夏的阳光洒在浙南大地,温大青年正用脚步丈量着“到基层中去、到实践中去、到人民中去”的青春誓言,以基层“青春印记”展时代青年风采,为社会建设贡献青年力量。
近日,温州大学实践团队深入乡村田间、基层社区、先进产业,青年学子在实践中深刻领悟文化传承之要、经济发展之重、科技创新之先,以实际行动务实求真,与时代同心同行。
协同产学研用
温州大学商学院“承商企夏”暑期社会实践队参观鞋企
深入了解鞋业企业的创新制造研发,沉浸式参观“未来工厂”,近距离感受温州传统鞋业“化茧成蝶”的创新力……温州大学商学院“承商企夏”暑期社会实践队深入康奈集团与泰马集团进行调研。
实践队调研得知,温州鞋业正突破多重挑战:国际竞争加剧、成本压力攀升、消费需求升级及环保标准提高。对此,温州传统鞋企利用创新科技开启转型,康奈联合高校研发30余项专利;泰马严选环保材料,构建线上线下一体化销售网络。面对“逆全球化”趋势,温州鞋企积极布局多元市场。
实践队表示,温州传统鞋业正以科技创新破解发展难题,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温州鞋业转型展现传统制造业的科技涅槃,激光科技应用则彰显高新技术产业的社会推动力。同期,该实践队赴浙江法拉第激光科技有限公司开展调研活动,深入了解激光科技在医疗、通信、工业等领域的创新应用与发展前景。
温州大学商学院“承商企夏”暑期社会实践队观摩激光设备
在企业展厅里,一台台精密仪器诠释着“激光+”的无限可能——医疗领域实现“无血手术”,通信领域支撑5G数据传输,工业领域完成纳米级材料切割。企业技术负责人表示:“每项突破背后,是团队对0.01毫米精度的极致追求。”
当实践队成员看到精密的光学元件时感叹道:“这里看到的不仅是技术,更是工匠精神的具象化。”
实践队零距离观察激光产品从研发到落地的全流程,感受科技如何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也见证了科技企业“把光变成力量”的奋斗历程。
助力乡村振兴
暑期伊始,温州大学古建巡礼暑期社会实践队深入文成县平和乡,以“精改造、微提升”为核心思路开展实地走访调研。
温州大学“古建巡礼”实践队在平和乡节点考察
走访村社公共空间,制作明信片宣传美丽乡村,将乡土元素融入节点优化,翻新停车场使其成为打卡点……实践队队员们秉持“用脚步丈量乡土,用心挖掘价值”的理念挖掘平和乡的地域文化、助力乡村发展。
平和乡党委书记金星宇高度认可这种“精改微提”模式,认为其既保留了乡村原味,又助力了乡村旅游。实践队指导老师叶银霖表示,未来将完善设计方案,推动成果落地,让平和乡“活起来”“美起来”“火起来”。
乡村的美丽,不仅在于自然风光,还在于独特的文化底蕴。语言,作为文化的重要载体,在乡村振兴中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2025年7月,温州大学“知语识文”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苍南)实践队深入苍南县项东村,针对老年人和儿童开展一系列普通话推广活动。
在“小小汉字家”课堂上,孩子们认真听课。
在“小小汉字家”课堂上,实践队通过“畲”字延申介绍畲族文化,深深吸引了孩子们;在《月令歌》推广大使活动中,同学们感受苍南民俗,并用普通话解读方言童谣;在“甲骨文探险家”环节,孩子们破解十二生肖甲骨文……这些多彩课堂如同一把把钥匙,为孩子们打开了通往文化深处的大门。
与此同时,该实践队队员们还来到项东村文化礼堂,为老年朋友们带来普通话课堂。通过“数字成语送吉祥”“情景对话练实用”“诗词声声传古韵”等活动,将普通话推广与文化传承相融合,提升老年人普通话水平。
实践队队员还在项东村,开展普通话和方言的问卷调查工作。通过数据整理,队员们发现村民们“用普通话赶集、用方言哄孙子”,既认可普通话的实用价值,又难以割舍方言中的情感羁绊,为后续推普工作提供了重要参考。
近年来,温州大学积极组织丰富多元的暑期实践活动,引领学生在实践中长才干、作贡献。2024年暑期,温州大学组织215支集中社会实践团队、700余支“返家乡”实践团队奔赴各地。这些团队围绕科技文化下乡、关爱留守儿童、形势政策宣讲、助力乡村振兴等多个重点方向开展活动。
温州大学相关负责人表示,社会实践是学校育人体系的重要一环。实践队用坚实的脚步丈量基层大地,在实践中成长,奋力书写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青春篇章。
踔厉奋发,勇毅前行。温州大学将持续优化实践活动体系,拓展“校地政企实践基地”,推动实践活动与人才培养、就业创业深度融合;深化乡村振兴实践,助力乡村实现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等全方位振兴。(蔡慧慧,温州大学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