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人才“锻造记”:一座年轻城市的产业跃升密码

时间:2025-08-21 15:07:06 来源 : 中国网温州 作者 : 郑淑珍

在东海之滨的龙港市,印刷机械的律动构成了这座新兴城市最强劲的心跳。这座中国最年轻的县级市,正以其澎湃的活力向世界发出“来龙港,致青春,创未来”的有力号召。

这句充满感召力的话语,吸引着许多青年才俊奔赴龙港。在这片热土上,许多人深耕印刷行业,见证了龙港印刷业从手动设备到自动化生产线的跨越式发展,自身也完成了职业生涯的精彩蜕变。他们的成长历程,恰是龙港市聚焦印刷产业高质量发展、系统构建“印刷机长”技能生态圈的生动注脚。

奔赴:印刷机里的青春颜色

2007年,刚初中毕业的桂朋朋怀揣着对未来的期许,追随着家族迁徙的轨迹踏上龙港这片热土。从未接触过印刷行业的他,从零开始当学徒。“刚进公司那会,我对印刷一窍不通,每天跟在师傅后面学调试机器、控色彩、保质量。”整整两年学徒生涯后,他顺利出师。其后凭借肯吃苦、愿钻研的劲头逐渐在行业站稳脚跟,成长为车间主任。

桂朋朋这样的案例很普遍,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奔赴龙港,以青春为色印刷多彩人生。桂朋朋在担任机长期间,就先后培养出五个合格机长;如今作为车间主任,他正优化人才培养模式,让学徒在师傅、帮手、副机长的层层指导下稳步成长。

青年竞相奔赴的背后,是龙港印刷产业的系统性升级与对技能人才的重视。撤镇设市以后,龙港积极实施印刷包装产业重塑计划,一系列优惠扶持政策的出台,为当地印刷企业开拓了广阔的发展空间。面对全市近2000台印刷机却仅有16人持证的技能缺口,龙港市认识到,解决“印刷机长”问题就是打通产业升级的命脉。

为此,龙港推出12项具体改革举措,打造培育、激励、生态、服务四个体系,通过加大职业培训补贴力度、建立“技能创富”金融支持机制、加大技能人才激励力度等方式,破解高技能人才地位与贡献不对等、招引困境和薪酬分配以及供需矛盾等问题。

成长:城市与人才的互相成就

1998年,刘康东从重庆山村来到龙港。他从一个普通工人开始,逐步成长为 “浙江工匠”、浙江省拔尖技能领军人才、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他的成长轨迹,深刻烙印着龙港印刷产业发展的印记。

彼时,工厂里响彻车间的还是老式手动机器,操作全凭经验和体力。刘康东虽是办公室文员,对技术却颇感兴趣,没事就和机器设备呆在一起,花费大量时间去研究。

随着龙港市印刷业的快速发展,印刷设备智能化、数字化,印刷工艺创新升级,都对劳动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刘康东在这场升级浪潮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他的宿舍里堆满了专业技能书籍,以公司为家,吃住都在公司,加班加点与技术较真,攻克了一个个技术难题。

功夫不负有心人,如今的刘康东主导或参与制定了多项国家、行业标准,拥有6项发明专利和33项实用新型专利,带领团队在数字化、绿色印刷领域不断突破,其团队研发的新产品产值占比高达75%以上。

刘康东和团队的创新之路,深深植根于龙港精心培育的创新沃土。为提升企业创新能力,龙港构建了强有力的支撑体系:一方面通过“企业提需求、政府搭桥梁、专家来解决”机制和“科技轻骑队”“科技特派员”和“科技副总”等制度精准“滴灌”。搭建起“企业出题、院所答题”的协同平台,引入金田高分子材料研究院、浙江理工大学龙港研究院等高能级科研机构,为企业突破“卡脖子”技术提供智力支持;另一方面通过真金白银的投入,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和对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以及高新技术企业的奖补力度。2024年,龙港规上工业研发费用达11.5亿元、增速高达22%,为企业创新注入强劲动能。

在政策强力驱动和像刘康东这样的标杆引领下,龙港印刷业持证技工从设市之初的1人激增至3870人,产业产值也从110多亿元跃升至约220亿元,实现了人才与产业的“双向奔赴”和量质齐升。

来龙港,致青春,创未来

回望1998年初到龙港时,这里还是滩涂起步的小镇景象。如今,刘康东已在这片土地上奋斗了27年,见证了龙港从“镇”到“市”的华丽蜕变。“我看着车间的手动机器换成自动化设备,看着龙港从‘镇’变‘市’,看着一批批年轻人带着梦想来这里扎根。””去年,龙港成功举办首届“印刷机长”职业技能大赛,吸引了数千名从业者参与。令他欣慰的是,比赛带来了实际效果:“公司一位原本是‘二手’(副机长)的员工,凭借这次比赛的优秀奖,获得了晋升机长的机会。现在他已经是正式的机长了。”

桂朋朋也在2022年通过龙港“印刷机长”专项政策获得二级技师证书,年薪跃升至20万。这种“以赛促学、以赛促升”的机制,为技能人才提供了清晰可见的成长阶梯。龙港还将印刷机长纳入紧缺职业目录,实行差异化职业技能培训补贴政策,对取得相应职业证书的给予补贴,这些都为像桂朋朋这样的技能人才提供了成长的沃土。

更让桂朋朋安心的是,凭借人才积分,孩子顺利进入本地优质公办学校。“以前想让孩子进好学校需要多方奔走,现在政策对人才有优待,这是最实在的保障。”如今,他在龙港买了房安了家,“除了过年回安徽,其他时间都在龙港。”这座城市早已成为他的“第二故乡”。

这份归属感,源于龙港对技能人才的全方位支撑。该市探索将“印刷机长”政策与“瓯越英才计划”并轨,出台20条专项兜底服务政策,让技能人才参照高层次人才享受租房住房、医疗保障等待遇;同时引导企业将职工技能等级与薪酬挂钩,提高“技能”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在龙港,桂朋朋感受到了政策带来的切实变化:“成为机长后,工作上得到更多信任和机会,生活上也没了后顾之忧。”

刘康东对此深有同感。龙港的人才政策给他留下深刻印象——刚撤镇设市时,当地政策力度远超温州其他区域,评上温州市科技创新领军人才,补贴被提升至100万元,且兑现迅速。“这让我们能安心扎根,把心思放在技术上。”如今公司通过自主评价体系,已培育出18位二级技师、100多位三级高级工,“政策给了企业培育人才的底气,我们才能让更多年轻人成长起来。”

从技术骨干到车间主任,桂朋朋坦言转型挑战在人员管理。“技术上我没问题,但管人这块有欠缺。”为此,公司专门安排他参加管理类学习班,这恰是龙港“健全制度、优化技能人才发展环境”的具体实践,让人才不仅“引进来”,更能“育得出、留得住”。

在刘康东看来,龙港对年轻人的吸引力,正藏在新城的规划里。“老城在更新,新城在崛起,这里有全新的平台,能让本地大学生回来、让外地人才进来。”他见证过政策如何让老员工扎根——公司多位劳模、高级人才多年坚守,“他们留在这里,既是因为龙港的印刷产业有活力,更是因为这座城市懂人才、惜人才。”

桂朋朋和刘康东的故事,是龙港无数普通劳动者的缩影。他们的成长轨迹,恰似龙港产业升级的微缩景观。这座以印刷为脉搏的城市与人才互相成就,在“创未来”的征程上共同书写下“产城人”融合的鲜活样本。(郑淑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