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湘波:着眼自然万物,走黄杨木雕创新之路

时间:2020-11-09 15:18:13 来源 : 中国网温州 作者 : 胡念望

牟湘波1969年出生于浙江乐清,自幼喜欢文学艺术,对美术、雕塑等尤为喜爱。1987年中学毕业后,他便离开家乡仙溪,拜师虞定良学习黄杨木雕艺术。有别于温州黄杨木雕界习惯于雕刻人物题材的传统,牟湘波选择了动物作为自己雕刻的对象,抒发对家园、生命与自然的热爱。

牟湘波将动物的生活场景与形象刻画融合在一起,融技法与想法、形象与意像、传统雕刻技艺与现代雕塑语言于一体,体现了传统却不失时尚的审美情怀,又跳出了传统黄杨木雕需要另外配置底座的局限,有效拓展了黄杨木雕的艺境诠释与表现形式。

秋水微漾

1991年,为了增强自己的艺术修养,牟湘波赴中国美术学院、温州大学学习深造。他珍惜时间,勤学苦练,这段求学深造的经历成了他木雕艺路的一个转折点。牟湘波从艺之后,基本上居守乡梓,因此对乐清的黄杨木雕艺术多了一份执着与体味,把人与自身、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之美转化为刀笔下一件件富有创意的雕刻作品。

幸福时光

当然,后工业化时代日渐严重的生态危机与环境污染,富有悲悯情怀的艺术家也会在作品中有所表现。随着知识面的拓宽与眼界的提升,牟湘波开始尝试把传统的精雕细琢和现代的雕塑技巧相糅合,探索现代黄杨木雕的创新之路,扬弃传统刀工的“切”“割”等过渡语言,他从素描中领悟“有块才有面”的要义,利用光线的明暗对比来把握动物造型,根据黄杨木头的本性本形本色,别出心裁地刻画动物生存的空间环境,使作品形神兼备、虚实有致。

寻找

人在旅途

牟湘波在黄杨木雕创作的原材料方面,注重环保理念,善于变废为宝,雕刻中所用的大都是同行雕刻后剩下的残根。对于别人遗弃的废料,他如获至宝,反复揣摩,精心构思,将残缺不全的黄杨木根部设计成凸山残洞,使黄杨木雕作品成为独具魅力的艺术精品。因此,在牟湘波的作品陈列室里,可以看到由“奇丑无比”的残根或杂料雕刻而成的佳作。

坚守

牟湘波说,“我最钟爱黄杨木头中最丑的部分,因为丑,所以才是独特的、唯一的,这样雕刻出来的作品即使题材一样,由于它们所生活的空间环境不一样,整件作品就显得与众不同,不会出现两件或多件雷同的作品”,同时也增加了收藏价值。原本被人弃若敝帚的柴薪或木屑,在他妙手的拨弄下,幻化成猴、羊、豹、骆驼等艺术精品,且形态各异、活灵活现。

期待

1999年,他将一块带有黑色条状杂质的黄杨木废料,运用现代雕塑写意的手法与浅浮雕的技法,设计成一条饱受污染、水流湍急的河流,五头水牛沉浮其间,神态疲惫,却不辱使命、顽强艰难地游向彼岸。

取名《困境》的作品表达了作者强烈的环境忧患意识,一举获得了浙江三雕创作世纪谈作品展金奖;2002年,牟湘波获得浙江省首届工艺美术精品金奖的《人与自然》,山体裸露,植被稀疏,幸存的松树凋零,残缺的洞门大开,悬崖顶上,两只老猴子龟缩默坐着,本性活泼好动的小猴子也不蹦跳,它温顺地偎依在母亲身旁,神情疲惫,似乎若有所思。这个作品刀法细腻,线条简洁,却带给人无尽的思索与遐想。

无论是污染河中无奈的牛,还是秃山崖顶的猴,牟湘波雕刀下的动物,都带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创作者呼吁人类正视严峻的生活环境与生存空间,呼吁大家要行动起来关爱家园的良苦用心,由此可见一斑。

家园

日暮乡关

获得2014年温州市旅游商品大赛金奖的黄杨木雕作品《牛浴》——晚归的牛群在夕阳的余晖下闪耀着金色的光芒,水牛一家正在悠然自得地畅游戏水,牧归时分,宁静的村落升起了袅袅炊烟……

黄杨木雕作品《西出阳关》,凭藉一段原生态根材,通过象由心生的构思,取其横卧之势,集圆雕与浮雕的表现手法于一体,将因材施艺、去芜存菁的的分寸感把握到位,有机地定格在全景式画面,凸现出行旅驼队呈纵向队列、缓步前进的生动形象,并使“西出阳关”的写实场景具备错落有致、疏密相宜的视觉审美效果,富有“天人合一”的审美情趣,一如印证“最美的风景,永远在路上”之说,可供玩味再三。

向往

作品《和谐之山》以群猴为创作载体,表达了群猴一家在春天来临之际自由自在、欢快和谐的情景。作品《家园》雕刻的是三只羊组成的“三口之家”祥和宁静的场景。这两件作品运用传统的雕刻技艺,结合现代雕塑语言,使作品更富时代韵味和审美情趣。

由于在黄杨木雕艺术方面的辛勤耕耘,牟湘波开始在国内外艺术活动中崭露头角,先后被授予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家、中国木雕榜眼、中国木雕根艺金雕手、浙江省优秀民间文艺人才、温州市十佳青年民间艺术家、温州市杰出青年工艺美术家等称号,曾先后多次受到国家领导人、国际友人的接见和赞赏。

牟湘波的作品多次参加全国、省市级大型艺术展,并屡获大奖,他的作品《人和自然》《空谷传声》被评为浙江省工艺美术精品,《春曲》等作品分别载入《温州年鉴》,同年获得温州市人民政府文艺创作银鹿奖。

牟湘波2009年作品《向往》获第五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中国工艺美术文化创意奖金奖;2009年作品《戈壁印象》获中国(深圳)工艺美术百花奖金奖;2010年《岁月流金》获第十一届西博会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展金奖;2014年作品《日暮乡关》荣获世界工艺文化节国际木雕技艺现场创作大赛金奖;其作品《沐春》被中国工艺美术馆收藏。

作者胡念望,温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温州市文物局)文物处处长,温州市决策咨询委研究员,温州市政府产业基金咨询专家,出版有《我思我游:从楠溪江到温州》等专著,发表《瓯瓷瓯菜两相宜》的文艺品论30余篇,《奶奶的秘密》等翻译稿20余篇,散文随笔30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