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冬第一波寒潮来袭,温州市泰顺县包垟乡却是一片火热的繁忙景象。连日来,农户们挥舞锄头在田间开挖,一个个体态饱满的糯米山药跳跃而出,随后,大家手脚麻利进行分拣、装筐,等着收购商上门取货。
薯芋产业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优到精,包垟乡正开辟出一条乡村共富“甜蜜”路。
糯米山药口感黏而不腻,味甘性平,因软糯香甜好似糯米而得名,是深受大家喜爱的“药食两用”特色农产品。在此之前,包垟乡并没有种植糯米山药的历史,卓南坑村的龚学东是第一批吃螃蟹的人,在家门口搞起了“实验田”。
“去年我们村就收了十几万斤(糯米山药),卖到龙港、温州市区、杭州、绍兴,去皮的山药最高卖到15块一斤。”龚学东说,以往没有种植糯米山药的经验,请教专家意见后,从栽种、除草、水肥等环节一一摸索,年底一算账,平均亩产3000余斤,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行销各地的糯米山药,甜到了村民们的心里。在全乡的大力推广下,糯米山药开始大规模种植了起来,从村民自家门口的试验田,到如今,包垟乡拥有500多亩的种植规模,种植户60多户,外表毛糙、内芯嫩白的糯米山药成了远近闻名的“金疙瘩”。
糯米山药种出来了,但是“甜蜜生意”并没有这么简单。糯米山药的运输、储存一直是个“老大难”问题,往哪卖?怎么卖?多少钱?每个环节都是考验。今年,包垟乡构建起“科研+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在包垟底村建立起总面积200亩的薯芋良种繁育基地,依托与温州科技职业学院合作创建的薯芋良种繁育创新中心以及浙江山友天然食品有限公司的运营团队,对糯米山药、番薯、槟榔芋、马铃薯等4个品种开展种苗培育,规模种植推广,给村民蹚出一条产业转型的“致富路”。
“我们一天跑了5个村子,收了10吨糯米山药。”浙江山友天然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徐兵说,基地以每亩700元的价格从村民手中流转土地使用权,以市场均价收购糯米山药,村民在家门口,就能把农货卖出去。今年受干旱影响普遍减产,以山友公司保底收购3元/斤计,亩均收益8000元左右,有效解决薯芋农户出售难和运输储存问题,形成稳定可靠的增收渠道。同时,公司优先雇用周边村民到繁育基地“打零工”,让他们实现家门口就业。
如今,包垟乡是泰顺“一罐茶叶、一篮水果、一瓶蜂蜜、一包干菜、一箩薯芋、一服草药”等“六个一”农业产业体系中“一箩薯芋”的主阵地,打开了销路的包垟又瞄定了新的方向。该乡将整合薯芋农特产品的资源优势,通过专项债支持、村集体抱团投资的方式,计划投入5000多万元建设占地20亩的集冷冻、冷藏、加工、包装、配送及种源仓储与科研等为一体的薯芋共富产业园,进一步做精深加工,延长薯芋产业链,带动经营收益,消化空闲劳动力,实现群众增收致富与产业提升的双赢。(冉梦蝶 翁卿仑 徐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