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戏故里话南戏 《千年一梦》亮相戏曲春晚

时间:2023-03-27 16:28:44 来源 : 中国网温州 作者 : 陈晓东 倪考梦 张燕文 方汝将

2023年春节戏曲晚会在浙江温州录制 供图:2023春节戏曲晚会

“披红挂绿,摆头踏御街走马。女儿,快走啊。春风得意时一夜看遍洛阳花......”

2023年大年初一,《千年一梦》亮相温州央视戏曲春晚,唱的是迄今发现最早的戏曲剧本《张协状元》中“游街”这一折子戏,演的是近千年南戏文化的一脉传承。听着南戏瓯剧《张协状元》,借着春晚朦胧月色,跟随九山才人的脚步,穿梭千年,来找寻“南戏”的身影,掀开它神秘的面纱,一睹芳容。

徐渭《南词叙录》谓:“南戏始于宋光宗朝(1190—1194),永嘉人所作《赵贞女》《王魁》二种实首之。或云宣和间已滥觞,其盛行则自南渡。号永嘉杂剧,又曰鹘伶声嗽。”同为明代的祝允明于《猥谈》云:“南戏出于宣和(1119—1125)之后,南渡(1127)之际,谓之温州杂剧。予见旧牒,其时有闳夫榜禁,颇述名目,如《赵贞女蔡二郎》等,亦不甚多。”两则材料共同之处都认为温州是南戏的发源地,产生时间在宋室南渡之际,初名温州杂剧。

《1000多年古航标江心双塔》摄于温州  黄得利/摄

诗画山水,温润之州,孕育着南戏。温州地处东南海陬,城内九山环列,人杰地灵,物阜民丰。南宋初年,一群编撰剧本话本的才人,在九山书会,创作了南曲戏文《张协状元》,自《张协状元》起始,戏文杂剧,南北辉映。四大南戏《荆钗记》、《白兔记》、《拜月亭记》、《杀狗记》到中兴之祖《琵琶记》,启明代传奇崛起,至清代花雅竞胜。中华戏曲,源远流长,根脉南戏。作为戏曲的根,故事被南戏称为“话文”,情节有头有尾、曲折生动。温州有钟灵毓秀的风光,总能使历朝历代的文人侠客心生雅兴,久而久之形成众多情节离奇、引人入胜的长篇故事。“云日相辉映,空水共澄鲜。”这是被誉为“山水诗鼻祖”的谢灵运对江心屿的描述。作为温州胜迹的江心屿吸引了历代著名诗人相继前来游览。著名南戏《荆钗记》中就提及江心屿上的江心寺便是钱玉莲与温州士子王十朋二人的重逢之地。

千年商港,幸福温州,滋润着南戏。温州千年商港始盛于北宋,崛起于南宋。北宋时,温州初现繁荣,北宋绍圣间温州太守杨蟠在温州时曾诗称:“一片繁华海上头,从来唤作小杭州。水如棋局分街陌,山似屏帏绕画楼。”当时以农业与工商业为代表的“港口经济”获得空前的发展。至淳熙间,温州市区人口达到将近10万,宋永嘉诗人徐道辉《题赵明叔新居》诗云:“十万人家城里住,少闻人有对门山。”伴随着人口的激增,市民阶级的迭代跨越以及消费水平的提高,生活在“小杭州”的人们有了更高的娱乐需求,难以满足于原先的各种技艺。但愿与君,歌舞常新。在这样的社会人文背景下,南戏渐渐成形。随着民间创作、旅游业等逐渐兴起,里巷歌谣及村坊小曲在民间应运而生。南戏的流传带来了海盐腔、弋阳腔、余姚腔、昆山腔四个中国戏曲史上最早的声腔,它们对后来地方戏的兴起和演变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徐渭《南词叙录》记录了南戏四大声腔分布的情况:“今唱家称'弋阳腔’,则出于江西、两京、湖南、闽、广用之;称'余姚腔’者,出于会稽,常、润、池、太、扬、徐用之;称“海盐腔’者,嘉、湖、温、台用之。唯'昆山腔’止行于吴中,流丽悠远,出乎三腔之上。”海盐腔为四大声腔之首,而昆山腔的艳丽造就现今昆曲的流行。

戏曲故里,诗画温州,陪伴着南戏。戏曲经历元代南戏北剧的时代,迎来明清传奇的辉煌,又度过了清代以降地方戏的发展。新中国成立后,浙江省举办了以学习戏改方针、政策为内容的艺人学习班,让艺人们学习最基本的“树立当家作主、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同时,还成立了剧目组,配备了由新文艺工作者为主的专职戏曲创作人员,以使剧目的面貌发生根本性变化。在此背景下南戏的传承者昆曲与瓯剧迎来了发展。中国昆曲被称为“百戏之师”,距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2001年5月18日,中国昆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首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永嘉昆曲又名温州昆曲,它直接受益于“南戏”。据专家考证,在永嘉昆曲的声腔里可能还保留着海盐腔的遗音,是研究“南戏”的活化石。昆曲糅合了唱念做打、舞蹈及武术等,以曲词典雅、行腔婉转、表演细腻著称。它以鼓、板控制演唱节奏,以曲笛、三弦等为主要伴奏乐器。瓯剧也传承着南戏,它形成于明末清初,是个多声腔古老剧种,演唱以乱弹腔为主,兼唱高腔、昆腔、徽调、滩簧、时调六种声腔唱调。瓯剧以“书面温话”作为舞台语言,具有朴素、明快、粗犷而细腻的特点,能文能武,兼重唱作。其音乐朴素、明快、流畅,表现力很强,能细致地表达各种人物内心复杂感情。

《瓯江月色》云:“月出海门东,闲云扫海风。江长飘素练,天净拭铜。人在琉璃界,秋深薜荔宫。此时诸品静,银汉转当中。”风光迤逦的诗画温州,始终蕴藏浓郁的南戏气息。坐落于鹿城区的南戏博物馆被高楼大厦环绕,于繁华喧嚣中独守一隅。博物馆里陈列着的南戏所独有的脸谱、服装、戏曲场景等无不展现了南戏的辉煌历史;九山公园,作为南宋才子创作《张协状元》的发祥地、依旧如故。一座南戏园,满园尽是戏中人。站在高处眺望,山水亭台间,唱不尽南戏的悠悠古韵;青灯石刻博物馆以“石刻”为主题记录了南戏,也陪伴着南戏。石刻艺术的留存,见证了南戏的峥嵘岁月和流传变迁。凝望古建筑,聆听南戏音,虽饱含沧桑,却独具魅力。南戏故里话南戏,话的是一个时代的瑰宝。南戏是一粒古老的种子,它的创作者与表演者守护着它蓬勃发展,在新时代里寻找或创造机会。南戏的传承者们认真准备并表演着每一场戏,珍惜着每一次机会。“秋灯明翠幕,夜案览芸编。今来古往,其间故事几多般。少甚佳人才子,也有神仙幽怪,琐碎不堪观……”这是昆剧《琵琶记》【水调歌头】〔副末上〕的唱词,它演绎着南戏,传唱着那个年代,那个故事……(陈晓东 倪考梦 张燕文 方汝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