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2通(方)文物入选这份国家级名录

时间:2023-07-24 17:06:18 来源 : 中国网温州 作者 : 中欣

近日,国家文物局公布《第一批古代名碑名刻文物名录》,包含碑刻、摩崖石刻等1658通(方)重要文物,刻成年代从战国至清,文字种类包含汉文、藏文、蒙文、满文、维吾尔文等20种。其中浙江省38通(方)重要文物入选,温州2通(方)重要文物入选。

《第一批古代名碑名刻文物名录》 图源:温州发布

古代碑刻石刻文物,是指在各种石材上雕刻铭文,包括碑、碣、墓志、摩崖、造像、刻经等主要类型,具有历史、艺术、科学等价值的古代物质遗存。我国古代碑刻石刻文物数量巨大、种类繁多,是独特的历史文化载体。古代碑刻石刻文物集书法、绘画、雕刻等多种艺术形式于一身,记录了中华民族、中华文明发展历程中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天文、地理、风物等多维度、丰富的历史信息。

温州有2通(方)重要文物入选,分别是东晋咸康四年朱曼妻薛氏买地券和沈括题名。

东晋《朱曼妻薛氏买地券》石刻

东晋《朱曼妻薛氏买地券》石刻,长30厘米,宽17.2厘米,厚8.5厘米,1896年在平阳县宜山乡鲸头村出土。石质。篆书阴刻,8行,每行14字,共106字,有格线。

东晋《朱曼妻薛氏买地券》石刻 图源:温州发布

买地券是古代土地买卖的一种契约文书。券文或书或刻于玉、陶、石、铁和铅之上,埋入地下作证。买地券有两种,一种属于当时社会真实使用的土地买卖文书,称“买地券”;一种是供埋葬用的摹拟的土地买卖文书,称“镇墓券”。东晋《朱曼妻薛氏买地券》属镇墓券一类。在墓中置镇墓券是古代的风俗习惯,自汉代一直沿袭到明代。

东晋时书法已是隶书成熟、楷书发展的阶段,而买地券仍是篆书,且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唯一一件东晋篆书实物,对研究中国文字、书法在民间的演变具有重要价值。

·《朱曼妻薛氏买地券》铭文

晋咸康四年二月壬子朔四日乙卯,吴故舍人立节都尉晋陵丹徒朱曼故妻薛,从天买地,从地买宅。东极甲乙,南极丙丁,西极庚辛,北极壬癸,中极戊己,上极天,下极泉,直钱二百万,即日交毕。有志薛地,当询天帝;有志薛宅,当诣土伯。任知者:东王公,西王圣母,如天帝律令。

沈括题名

沈括(1031-1095)字存中,钱塘(今杭州)人,北宋杰出的科学家和政治家。熙宁六年(1073)六月,沈括奉命相度两浙路农田水利、差役等事兼察访。十二月游处州高阳洞和石门洞,留下了题刻。七年四月察访温台地区,并对雁荡山进行实地考察,龙鼻洞的题名当在此时。

沈括题名 图源:温州发布

《梦溪笔谈,卷二十四,杂志一》全书第433条,就是沈括对雁荡山的考察记录。《雁荡山》这篇短文是世界地质学史上的珍贵文献,有很高的科学价值。文中说:“予观雁荡诸峰,皆峭拔险怪,上耸千尺,穷崖巨谷,不类他山,皆包在诸谷中。自岭外望之,都无所见;至谷中,则森然于霄。原其理,当是谷中大水冲激,沙土尽去,唯巨石岿然挺立耳。如大小龙湫,水帘,处月谷之类,皆是水凿之穴。自下望之,则高岩峭壁;从上观之,适与地平,以至诸峰之顶,亦低于山顶之地面。”他提出流水的侵蚀作用是雁荡诸峰形成的原因,在世界第一个提出了流水侵蚀使流岩山脉露出地表的理论。(中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