块状经济正加速新旧动能转换。2023年,温州市规模以上工业33个大类行业中,有28个行业增加值实现正增长,增长面达84.8%,汽车、计算机、化学原料等9个行业实现两位数增长。五大传统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0.4%,汽摩配、电气和泵阀等产业增速均超10%;五大战新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9.9%,块状经济高质量发展驶上快车道。
平台支撑打造智造高地
通过智能改造,强化供给侧改革无疑在五金锁具行业表现得最为抢眼。
在过去的四年里,温州市五金锁具行业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1家,新增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53家,有9家企业先后获浙江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称号,全行业智能门锁销量达420万把,占全国市场23%,区域品牌影响力也得到快速提升。
围绕温州市“5+5+N”产业集群,开展细分行业产业大脑建设应用试点,推动产业大脑多元数据融合应用体制机制全面建立。通过以数据资源为核心,综合集成产业链、供应链、资金链、创新链,融合企业侧和政府侧,贯通生产端与消费端,为全行业数字化转型铺设路径。
一个个全新的块状经济悄然产生:电气行业推进清洁新能源、能源综合利用等产品研发;鞋服行业主打“个性化定制”;汽车及汽车零部件行业围绕整车生产、打造动力电池系统、自动制动系统等;泵阀行业将依托智能化技改强化产品控制,实现制造全过程的质量监控……
依托完善的产业协作分工,一大批工业产业园正加速布局。如瓯江口机器人产业园将形成一个由机器人制造、系统集成、零部件生产、智能产业示范等生态链组成的产业集群;乐清智能电力物联网产业区推动产业链标志性项目落地建设,集聚一大批龙头企业落户;瑞安智能汽车关键零部件产业平台引进国内最强大脑,构建集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资金链“五位一体”的高端智能汽车关键零部件创新生态圈……这些高能级平台正成为温州培育一批千亿产业集群的创业创新高地。
2023年温州市蝉联中国鞋都、中国锁都、中国制笔之都称号,入选“浙江制造”特色产业集群核心区2个、协同区5个、省级“新星”产业群3个,传统产业加速向先进制造业集群蝶变。
龙头引领加速集群转型
除了平台加持,温州市鼓励龙头企业经验输出和标准制定,辐射带动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的“上云用云”,从而推动产业集群整体数字化转型步伐。如瑞立集团聚焦“双碳”“智能网联汽车”研发智能安全件,全面推进全业务、全流程智能化深度转型的同时,整合产业链资源的产业生态平台,建设新瑞立汽配连锁,赋能上下游企业从“制造型”到“创新型”转型,建立良好的全产业协作生态。
“一家企业、一位企业主的力量往往是有限的,如果当地企业能够携手共进,达成共识,集结各方力量,将激发出更大的基层力量,把产品‘送出去’,把经济‘引进来’,实现共同发展。”来自洞头的浙江星仔岛婴童食品公司董事长王作山对此深有体会。
而完善的产业链为共享制造提供了可能。这几年温州市提出分行业培育发展“平台接单、按工序分解、多工厂协同”的共享制造新模式,让有条件的工业园区和行业龙头企业围绕共享制造环节,通过协作生产,实现产业链上下游产能、生产装备等资源的实时监测、统一调度和需求匹配,实现产业链齐步走。
这一切产业转型离不开智力支持。这几年温州市支持龙头企业、行业协会联合产业链上下游中小企业、高校院所、标准化服务机构等组成标准创新联合体,针对制造业企业,从生产各模块的数字化和标准化入手,逐步推进全生产链技术模块的数字化和标准化。目前,全市已建成泵阀、服装、新能源汽车等产业标准体系38个,全市累计已有3581家民营企业参与对标达标行动,全力推进数字化改革再造制造业新优势。(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