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丨心中的那一片麦田

时间:2024-05-29 16:33:27 来源 : 中国网温州 作者 : 江海

瓯江文艺供图

又见麦田!

真的不是刻意安排,完全是社联会“喝麦汤 忆童年”主题活动和社联会农村农业主题“社联说思享荟”的一种诱惑,我有些蠢蠢欲动。

几天前,活动消息发出来的时候,我似乎还没有一点感觉。毕竟,最近活动实在太多,有一点身心疲惫、很累的感觉,但就“忆童年”三个字,真的勾画出很多很多过去的画面。而就此时,社联会的小伙伴方早打电话跟我说:去吧去吧,权当一次春游,散散心也是不错的一种体验。

我终于报名了。

方早没有爽约,大早就开车来接我。半个多小时的车程,到了温州天井垟。

对于天井垟,我还算比较熟悉。来过几趟,基本上是因为采访,为了采集农民故事。所以,关于天井垟、还有天井垟老主人项宝荣和新主人项伟章的故事我注意过,而且感动过。而项伟章,她也是社联会会员,虽然我跟她接触不多,但社联会本来就是一线纽带,在一起的时候,话题也就显得轻松与亲切。

或许因为是周末,来这里的游客还真不少:稻草人、免费麦汤、草莓种苗,好像处处都是抒发情感的打卡点,尤其是现场土味的歌曲《映山红》表演,吸引了很多围观的人。

我向来不喜欢喧哗。我在意的、我钟情的,还是那片麦田。

下垂的麦穗,金黄金黄的一片……别说那色彩那景观,就单单那似曾熟悉的田园氛围,已经足够让我伫立、让我回想……

瓯江文艺供图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末期,我不适时宜地来到这个世界。从对这个世界稍有感知开始,我的感受就剩下一个字:饿!我到现在还清晰地记着,每次在我喊“饿”的时候,母亲就给我端上一碗黑乎乎的“麦糊”(用没去皮的大麦粉煎熟的浆糊),然后甩下特别绝情的话:爱喝不喝。那“麦糊”不但黑得难看,而且还沾着嘴巴的辣烫,但为了存活,我只能喝……那样无可选择的情景,至今还历历在目。

后来慢慢长大,我也慢慢发现,在那个贫瘠的年代,所有的农村孩子都跟我一样,他们也是喝着“麦糊”长大的。到我十来岁的时候,为了给家里争取一两分的“工分”(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处于生产队体制,农村以劳动力出勤和劳动强度打分计算收益),我跟我家兄也开始下田干活,那个时候的农村,一年三季,除了春耕春种、夏收夏种的水稻,剩下的就是冬天的小麦或者芥菜。所以,每年的冬天,我望着垟界的那一片麦田,心里还会产生一种感恩:感谢麦田,终于让我活了下来……

按照活动程序,项伟章给大家讲天井垟的故事:她讲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温州因为流行家庭工业作坊,很多良田被抛荒;她讲她父亲的田园情怀,自费平整田地给田地去除石屑;她还讲南方台风天灾时候的种种景象和困难……让我感到遗憾的是,她没提到粮食和人类的关系。虽然说,这可能是年代和年龄的原因,可珍爱粮食永远是人类不变的话题。

瓯江文艺供图

后来活动转移到“稻田星空大帽子”新农创场地,社联会的郑昌晶给大家分享“思享荟”内容:从他选择农村,并给予农业新的创意,几番沉浮……其实我真的不在意他们是否成功,就像眼前的“稻田星空”,它所有的布置都带着一种创新,附丽着一种文旅青春气息,但是他们真的还缺了那么一点点:一点人类的根本,就像那片麦田,还有麦田历史背后的故事。

最后的讨论会,我有点激动,还是为了麦田,我终于说出“教育”两字。真的,无论这个世界有多么辉煌和荒唐,也无论人类踏进了一个怎样的年代,有一点永远不变:土地永远年轻,人类永远离不开粮食。就像你既然出生在中国,无论你的事业有多耀眼、无论你身处何方,请别忘了,你是中国人!

不是为了炫耀,更不是想带领大家再次穿越进贫穷的年代。我就是在想,当你看到你的父辈弯腰捡起地上的一粒大米、当你看到你的父辈伸出舌头舔进碗里最后一颗米饭,你有没有想到这是一种境界、一种精神?如果你的感受跟我一样,那我就真的不虚此行:又见麦田!而且还让我讲述了心中那一片麦田的故事!

瓯江文艺供图

江海,原名刘光清,电影编剧、导演,作家,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温州电影家协会主席团成员,瑞安影视家协会主席。(江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