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5所高校发布最新招生计划

时间:2024-06-20 16:09:27 来源 : 中国网温州 作者 : 张嫣彬

随着高考招生工作推进,高校陆续公布2024年招生计划。今年要招多少人?有没有新开专业?本文总结了温州医科大学、温州大学、温州肯恩大学、温州理工学院、温州商学院5所在温高校招生计划,并咨询了高校招生办专家。

总体招生规模有所收拢

今年,在温高校计划招生人数上有增有减,总体招生规模有所收拢。

其中,温州医科大学2024年本科计划招生3960人,较去年增加招生170人。浙江省内计划招生2852人,较去年增加60人,包括“三位一体”综合评价招生200人,普通类提前(基层卫生人才定向培养)166人,普通类专业2441人,省内地方专项计划45人。面向浙江省以外的28个省(市、自治区)计划招生1089人,较去年增加31人。另不分省招生计划19人。

温州大学2024年本科计划招生5010人。其中,浙江省内计划3354人,包括普通类2006人,艺术类165人,体育类152人,三位一体360人,中小学教师定向7人(小学教育、应用心理学),地方专项计划24人,四年制单考单招100人,中本一体化转入40人,专升本500人。省外计划1636人,较去年增加招生66人。另外招生华侨港澳台20人,较去年增加10人。

温州肯恩大学2024年本科计划招生1280人,较去年总计划增加200人。其中,面向浙江省内计划招生469人,其中普通类252人,“三位一体”综合评价招生150人,美术类67人;面向省外计划招生811人。

温州理工学院2024年招生总计划数为3260人。其中,浙江省招生计划2353人,外省市计划907人。从浙江省的招生来看,普通类计划980人,三位一体计划60人,艺术类计划180人,单考单招计划90人,专升本计划1043人。

温州商学院2024年招生总计划数为4350人。其中,学校于浙江省内本科招生2595人,专科计划招生852人,省外本科计划招生735人,专科计划招生168人。

新增7个本科专业

在招生专业方面,今年,教育部发布《关于公布2023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的通知》(教高函〔2024〕6号),本次调整共新增备案专业点1456个、审批专业点217个(包括160个国家控制布点专业和57个目录外新专业),调整学位授予门类或修业年限专业点46个。其中,在温高校共新增7个本科专业。

在温州市高校的新增专业中,“智能”与“数字”频频出现,这新增的7个专业分别为温州医科大学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温州理工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温州商学院数字经济、休闲体育、人工智能、软件工程、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在新专业设立的第一年,温州将会迎来822名学子。

其中,温州医科大学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省内招生人数167人,省外招生人数43人。温州理工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省内计划招生4人,省外计划招生39人。温州商学院新增专业于省内招生人数分别为“数字经济”80人,“休闲体育”85人,“人工智能”140人,“软件工程”68人,“数字媒体艺术”60人;省外招生人数则为“数字经济”50人,“人工智能”34人,“软件工程”32人,“数字媒体艺术”20人。

报考专家有“锦囊”

什么专业未来“吃香”?什么专业濒临“红海”?接下来,如何填报高考志愿成了家长考生的又一场“高考”。

今年,部分技能类专业随着关键词“新质生产力”大热,许多高校推出了“数”“智”相关新兴专业,而法学、医学等传统专业也历久弥新。对此,在志愿填报专业如何选择上,温州理工学院招就处副处长王大将安慰诸位家长和考生“不要太焦虑”,高校设置的专业并非一成不变,会随着社会与市场需求而增增减减。王大将说:“高校面向考生设置的专业一般都是符合社会和市场需求的,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冷门或热门之分,不同专业的毕业生都可以发挥自己的价值和作用。如温州理工学院每年毕业的学生就业率均达95%以上,各专业毕业生的用人单位满意度都比较高,学校人才培养深受社会认可。考生还是要结合自己的兴趣以及未来希望从事的职业来选择专业。”

温州大学招生办副主任张福强则为考生带来志愿填报“三锦囊”:一是招生政策要吃透,二是专业选择要理性,三是志愿填报有梯度。

张福强表示,在志愿填报前,考生和家长要学会从官方渠道获取最新招生政策,确保信息来源权威、准确、可靠,做足“功课”。例如从阳光高考平台、浙江省教育考试院、各高校招生官网、主流官方媒体等渠道及时了解招生信息,包括选考科目要求、专业体检要求、外语单科要求、历年录取参考数据、志愿填报规则及技巧等。

在志愿填报时,考生和家长要结合孩子自身兴趣爱好、性格特点、能力特长以及家庭资源和条件等综合因素考虑,科学合理地选择报考专业,切莫盲目追求“热门”专业,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事实上,专业的冷热是取决于社会的用工需求,而这些需求是处在不断变化中的,现在很“热门”的专业等你毕业后不一定依旧热门。因此专业冷热是相对的,考生和家长需要去分析了解国家战略的规划、社会发展的趋势以及家庭对孩子的职业生涯规划,理性选择专业填报。

在选定专业和院校的基础上,志愿填报排序要科学合理,认真研究综合考虑选定的专业和院校往年录取分数、个人喜欢程度、学校所在城市、专业就业前景等因素,正式确定志愿顺序。志愿填报可遵循“冲、保、稳”的原则,合理分配80个志愿。张福强个人建议“冲、保、稳”志愿分配比例一般为30:30:20,尽量把全部志愿用足。(张嫣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