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浸式实景话剧《@南戏故里》雨中试演 观众“尝鲜”直呼过瘾

时间:2024-06-24 16:30:17 来源 : 中国网温州 作者 : 潇瑜

话剧《@南戏故里》剧照 图源:温州晚报

“我会与朋友聊,在雨天,看过的一场话剧《@南戏故里》。”“我会聊撑着伞,看现代人与古人如何交流。”“我也会与闺蜜聊,雨天看一场话剧《@南戏故里》还不够爽,约定等下一个晴天再看。”

日前,在温州市区九山书会全国首个南戏剧场看过沉浸式实景话剧《@南戏故里》试演的首批“尝鲜”观众,就雨天观剧这一话题展开了讨论。

这部话剧由温州市鹿城区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出品、温州小鹿轻聆文化创意有限公司策划兼制作、温州南戏社、浙江艺术职业学院、永嘉昆剧团,以及诸多新秀组成多组卡司驻场演出。

从综合类的晚会到话剧,沉浸在南戏中无法自拔

话剧《@南戏故里》源于编导温南承接了一台传播当地文化的大型晚会。刚开始时,他怎么编排都觉得不满意,喜欢传统文化的他,面对各方诉求时,选择一次次打破重建。在打破重建的过程中,温南实现了一次穿越,与李叔同、谢灵运、高则诚等先贤有了一次思想上的交流与碰撞。

主创人员均记得开首次策划会,就想着在九山书会上演,以南戏为主题的综合晚会,采用实景演出在氛围感上做足“凝聚”文章。可到后来,大家聊着聊着就向高难度发起挑战了,要做一部实验话剧,大胆尝试将南戏、昆剧、越剧、瓯剧、木偶等戏剧元素,以及全新编排的舞蹈、歌曲全融合其中。聊完之后,大家瞬间觉得有点卡壳了,难度接近十级。当最终的剧本出炉时,编剧魏睿感慨:“这段时间,经历了通读史料,实地采风,至少9稿的大纲、剧本、串联词、歌词创作之后,作为编剧的我最终感觉走进了南戏的历史场域,沉浸在南戏的锣鼓笙歌中无法自拔。”

“900年前的南戏与我们的生活,究竟还有没有关系?请先贤与我们在剧场重逢,旨在探索以南戏历史故事化、南戏文化时尚化、南戏艺术传播化的演出,不限空间、环境、表演技巧及观演关系的演出,在当下的可能性。”总导演俞鳗文回忆试演时下起瓢泼大雨,演员们一句“冲”,立马有了豁出去演之后的酣畅淋漓,边演边探索,一切都值得。

出演“先贤”的演员,在雨中演得酣畅淋漓

试演当天,诸多撑伞观看的观众问道:“剧中设计现代人与古人的对话,意义何在?”饰演高则诚的冠子,给出了解答:“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困惑,就像高则诚,也会困惑他的《琵琶记》如何写下去,包括我们温州的一些书会才人们,甚至很多是无名氏。他的作品留下来了,但他是谁,不重要。观众理解‘流芳也好,无名也罢,都无妨。南戏记得,时间记得,历史记得,你我记得。’这两句台词,自然就有了最佳答案。”

“如果大家急着迎合复制那泼天的富贵,谁又在乎传统艺术和我们当下生活之间真正的关系呢?”饰演温南的王增光感觉精心设置的观众任务卡、互动环节,以及剧中颇有力量的台词,轻轻松松带领观众了解了剧中故事的背景,引发共鸣与共情。

“与苍穹相比,你忙碌的公务何在!与大地相比,你烦躁的心绪何在!”饰演者谢灵运的施磊一边念台词,一边回忆起试演时的情景。“怕摔”是他对于试演最真实的感受。导演设计的三贤在戏中呈现风格各不同,谢灵运的设计是运用身形步法做大调度,带着温南登山入海,感悟天地,雨一下,反倒因为视线不好,有了一种大光圈摄影的画面效果,感觉酣畅淋漓,一秒入戏。

饰演李叔同的尤舜,也曾参演过实景剧,总觉得实景演出,有生活的痕迹,但又不止生活,还有角色内心世界的外化。此次出演,最让他印象深刻的,便是李叔同回忆母亲那一段,纸伞与雨天,在文本中就有提及,演出当天那场虚构的雨真实地敲打着纸伞,悲伤之感更甚。

青年观众直呼想再看看,探索不同场景不同版本

南戏,你喜欢或者不喜欢,它都存在着,总有人会懂它。

“话剧《@南戏故里》看一次试演真的不过瘾,剧直戳我心,因为我的朋友也是戏曲演员。直到今天,他们依然为了戏曲的传承和传播,在理想的崎岖道路上努力跋涉。剧中现代人与先贤的对话,不仅仅传承先贤的思想,更启发青年人如何从先贤的智慧里学会享受生活。”喜欢戏曲的90后青年人直呼想再看。

“话剧《@南戏故里》,仅仅是开始。是今天的我们,如何眺望来日、面对过往,如何思忖传统的意义,如何向先贤致敬的心灵直播。原来,不是南戏需要我们,而是我们需要它。”俞鳗文一直强调,这是创作话剧《@南戏故里》不变的初衷。

主创人员说,话剧《@南戏故里》已试演成功,期待接下来能将其变成不同的版本,去不同的场景演出。例如,博物馆、大剧院、小剧场(表演)。不限空间、不限场地,甚至不限光影光线,对南戏文化不断进行传播。当然,面对90场的演出目标,大家更期待卡司,期待有更多的实力派演员加入演出团队中。(潇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