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持续深化金融开放的政策东风下,温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温州金融监管分局、温州市发改委、温州市商务局、温州海关等五部门,于5月发布一揽子针对性金融举措,以“组合拳”形式响应国家推动金融高水平开放的战略部署,助力温州打造“服务最优、成本最低、效率最高”的开放环境。如今,这些举措正按计划逐步落地实施,部分政策已初见成效:外贸企业融资渠道进一步拓宽,汇率避险成本有效下降,金融机构信贷支持力度持续加大。
“组合拳”共包含建立健全开放金融供给体系、加强重点开放领域金融支持、强化配套支持机制建设等方面共15条举措,以服务实体经济为根本,围绕外贸新业态、产业升级与跨境合作精准发力。
举措突出“稳预期”导向,深化外贸融资协调机制,严格执行“不抽贷、压贷、断贷”,同时提高不良贷款容忍度;在保险领域则要求“应赔尽赔、能赔快赔”。更具突破性的是,温州建立了“首贷”“首保”“首办”专项支持机制,为首次涉足金融业务的外贸企业提供额度、息费及流程便利。“外贸融资协调机制化解了我们的燃眉之急!”温州一游乐设备有限公司负责人说,不久前企业因扩大生产面临融资需求,在外贸融资协调机制的推动下,农行永嘉支行迅速为企业发放了900多万元的普惠贷款。
创新被置于核心位置,温州借力“揭榜挂帅”机制及本地保险创新实验室,推动信贷、保险产品及银保联动模式先行先试。今年5月,人民财产保险温州市分公司与德赛集团签署“知汇保”战略合作协议,构建起“科技研发+国际贸易”双维度保障体系,实现知识产权保护与货物运输风险的全链条覆盖,成为国务院新规落地后全国首例创新实践。
此外,针对外贸企业融资痛点,温州建立外贸企业融资“白名单”,创新推广“外贸指数贷”,并大力发展基于应收账款、订单仓单运单、出口退税账款的多元质押融资模式。温州一面向南美洲的外贸企业就凭借瓯海农商银行的“外贸指数贷”获得了100万元信用额度,解决了流动资金不足的困境。
供应链金融支持同步升级,将链主企业纳入“链式”服务体系,推行“整链授信”及额度共享,支持核心企业共建供应链平台。举措亦覆盖了跨境电商、市场采购等新业态,创新设计“跨境贷”“跨境保”及基于海外仓的动产质押产品,并试点“市场采购贸易信用保险+贷款”模式,为新引擎注入稳定金融动能。
数字贸易与服务贸易将获得专项扶持。温州依托中国(温州)数安港探索数据资产质押融资,试点技术服务合同融资、知识产权跨境质押融资。此外,跨境投资服务能力亦持续提升,通过吸引保险资金参与海外项目建设、开发“跨境并购综合险”及推广人民币贸易融资,为温企“出海”保驾护航。
同时,温州创新推出内外贸一体化信贷产品,以出口退税预期收益与国内应收账款“双重质押”加速资金流转;推出专项“出口转内销采购贷”及配套保险产品;扩大出口信用保险覆盖面与优惠力度;强化汇率避险服务;鼓励贸易融资资产证券化。
据悉,温州市出台的金融举措,既是对中央及省委开放战略的坚定贯彻,也是立足本地开放经济痛点、精准施策的系统回应。随着举措的落地,目标到2025年末,实现商务部门清单内外贸企业全覆盖银企对接,外贸企业贷款余额稳中有升、贷款利率持续下降,利用政策性贷款支持外贸企业金额超100亿元,出口信用保险覆盖面明显提升。(温州日报 邹雯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