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电视专题片在温州引发热烈反响

时间:2025-08-11 15:56:30 来源 : 温州日报 作者 : 叶凝碧

8月6日至9日,四集电视专题片《文化的力量——习近平文化思想在浙江的溯源与实践》在央视综合频道和浙江卫视晚八点档连续播出,温州广大干部群众通过各种形式收看学习,反响热烈。

感悟思想伟力强化文化担当

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擘画实施文化建设“八项工程”,引领浙江文化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为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理论基础和实践素材。电视专题片《文化的力量——习近平文化思想在浙江的溯源与实践》四集节目分别以“文以立心”“文以载道”“文以兴业”“文以化人”为题,聚焦反映这一历史过程,充分彰显习近平总书记深邃的文化理念、宏阔的文化视野、深厚的文化情怀。

温州各地各单位广泛发动,组织观看。图源:温州日报

连日来,温州市纪委市监委、温州市委办、温州市府办、温州市委组织部、温州市委宣传部、温州市委统战部等单位组织党员干部收看此片,持续引发反响。大家纷纷表示,专题片让人真切感受到真理伟力和先进文化引领的强大力量,理解了文化“软实力”如何转化为发展“硬支撑”,增强为建设高水平文化强市不懈奋斗的信心。

从南湖红船的启航微光,到良渚古城的文明印记,再到义乌市场的蝶变传奇……专题片以一个个具象化的故事,细腻铺展浙江文化建设“八项工程”战略部署从蓝图到实景的推进历程。大家深刻体会到文化始终是浙江发展的根脉所系与强劲引擎。它既镌刻在红船精神的信仰传承里,流淌在良渚文化的文明基因中,更深深扎根于基层大地的每一寸肌理,在城乡发展的实践中持续生长,成为驱动这片土地不断向前的深层力量。

专题片沿着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的文化足迹,循迹溯源,带领观众深切感悟习近平文化思想蕴含的科学真理价值、强大精神力量、博大文化情怀。观看过后,大家深受触动,表示习近平文化思想融汇了古今智慧,从历史的长河中汲取养分,又精准锚定时代发展方向,系统而全面地回答了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基本问题。

专题片全面展现了文化建设“八项工程”擘画实施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脉络。大家纷纷表示,将以此次观看专题片为契机,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深耕温州深厚的历史文化土壤,推动文化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助力文化“软实力”切实转化为温州高质量发展的“硬支撑”,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昂扬的斗志投身工作、争先创优,为温州全力冲刺“双万”城市、提速打造“全省第三极”贡献更大力量。

文以兴业永昆“造血”功能被全面激活

抓公益性文化事业,绝不能简单地将改革理解为政府“卸包袱”和经济上“断奶”,而应使其不断增强活力。从专题片的一个个鲜活故事中,浙江干部群众读懂习近平总书记的战略眼光。

永嘉昆曲。图源:温州日报

永嘉昆曲是研究南戏的“活化石”,在20世纪末却一度濒临失传。2005年,习近平同志的关心推动让永昆重获新生。

专题片细腻地呈现了当年的场景:永昆老演员林媚媚和习近平同志一起坐在长凳上,边看演出边聊。今年已84岁的国家级非遗项目昆曲(永嘉昆曲)代表性传承人林媚媚看到这一幕,回想往事,眼眶泛泪。

“总书记亲自关心一个县级剧团的发展,照亮了永昆的复兴之路。”林媚媚说,“接受专题片采访时,我说永昆人非常感恩,这是肺腑之言。永昆人永远感谢总书记!永昆的香火没有断,我对得起祖师爷了!”

今天,永昆“造血”功能被全面激活——一年演出超过200场;完成219支永昆曲牌的抢救;自主编排新剧《监察御史徐定超》即将进京演出;探索校团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永昆后继有人……“习近平总书记的关怀,激励和鼓舞着我们每一个永昆人,让这一古老艺术在新时代绽放更耀眼的光芒。”林媚媚说。

从凡人微光中感悟精神力量

8月9日晚,康奈集团办公大楼灯火通明。温州青年宣讲员、康奈集团员工等20多人齐聚于此,一同观看电视专题片《文化的力量——习近平文化思想在浙江的溯源与实践》,从中汲取养分,深化对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领悟,为未来发展积蓄力量。

今年是浙江文化建设“八项工程”实施20年。在央视热播的《文化的力量——习近平文化思想在浙江的溯源与实践》,系统展现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擘画实施文化建设“八项工程”的战略远见和实践历程。

第四集以“文以化人”为题,播出了平民英雄李学生的救人事迹。20年前,这位在温州鞋厂务工的商丘青年,面对疾驰而来的火车挺身而出,将铁轨上的孩子从生死边缘奋力推开,自己的生命却永远定格在36岁。

温州道德馆。图源:温州日报

凡人微光,星火相传。近年来,温州持续选树“温州好人”、温州道德模范等先进典型,让道德之光照进社区、校园、企业;依托思政课堂,让未成年人在真实故事中感受凡人善举的力量。截至目前,温州先后选树全国诚信类道德模范2人、省级模范2人、市级模范29人、“诚信浙江人”4人;诚信类“中国好人”11人、“浙江好人”32人、“温州好人”91人。

回望温州这片热土,以李学生为代表的凡人英雄接续涌现。用施粥善行成为温州慈善地标的“红日亭”、隐善15年的“兰小草”王珏、信守诺言照料战友母亲三十余载的周跃南、6年弯腰还清债务的“诚信老爹”吴乃宜……他们来自各行各业,用质朴的善举诠释城市精神,传递向上向善的力量,擦亮了温州“大爱城市、诚信社会、道德高地”的温暖底色。

当屏幕上重现父亲救人的英勇瞬间,李学生的女儿李敏眼眶泛红。事件发生时,她才10岁,如今已成为康奈集团的一名员工。“父亲是我的榜样,他的善良勇敢与舍己救人的精神,值得我一生去学习。我虽只是普通职工,却始终提醒自己从身边小事做起,尽力帮助他人。”李敏表示,接下来会多参加公益和宣讲活动,把父亲的事迹与精神,传递给更多人。

“李学生这种无私无畏的精神,展现了人性的光辉和高尚的道德品质。”广化街道“广言声声”宣讲团成员张莉莎很有感触,“英雄并非遥不可及,平凡人也能做出不平凡的事。在今后工作生活中,我会学习他的勇敢和担当,遇到困难不退缩。”她表示,在宣讲中也将注重真实与细节,鼓励大家发现并讲述身边的“微光”故事,强调每个人都能在日常中践行这种精神。

习近平浙江故事宣讲团成员陈志曾多次看过李学生的救人片段,他感慨:“李学生用生命教我们‘该出手时就出手’,作为宣讲员就是要把这种‘你护浙江,浙江护你’的道理,讲进老百姓心里。”他说,今后将运用小场景,讲透大道理,收集更多温州“小巷故事”,挖掘本土“平民英雄”,以百姓视角、身边事例阐述理论。同时,通过宣讲把“该出手时就出手”化为千万人的本能,让习近平文化思想中“文以化人”的力量成为浙江大地的制度温度与人性质感。

社区工作者助力“惠民为老温情守护‘夕阳红’”活动。图源:温州日报

作为一名社区工作者,温州鹿城区双屿街道宣讲员鲁飞跃深刻体会到伟大出自平凡,她说:“我将深入践行这种精神,一方面要练就过硬本领,提升专业服务能力;另一方面,要培育互助文化,组建社区志愿队伍。同时我也将讲好暖心故事,通过‘身边人讲身边事’的方式传播正能量,并组织开展情景体验活动,让居民在互动中感受助人快乐。”

“正是这些凡人微光,于无声处积蓄力量,最终汇聚成璀璨光芒。”温州鹿城广化街道团工委副书记梁盈盈是一名扎根基层的宣传工作者,“我将更主动地挖掘并讲述身边平凡英雄的故事,激励大家从身边小事践行善举。工作中也将尽职担当,传递这份温暖。”

瑞安市委宣传部文化科工作人员陈超琼谈到,当前瑞安城乡广泛建成文化礼堂、城市书房,龙舟竞渡等民俗活动日益活跃,公共文化服务触手可及,这正是“八项工程”落地生根的缩影。(温州日报、叶凝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