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筑基,点绿成金 浙江温州二十载践诺“两山”理念

时间:2025-08-18 16:19:59 来源 : 中国网温州 作者 : 居林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8月15日,全国生态日之际,温州市“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实践20周年群众性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在温州市鹿城区山福镇驿头驿阳村举行。这场以“笃行实干,共绘温州生态新画卷”为主题的基层实践分享会,通过鲜活案例与数据,全景式展现温州二十年生态蝶变历程。

活动现场。鹿城区委宣传部供图

从污染防治到全域美丽

2024年,温州近岸海域水质优良比例达71%,居全省第一;作为全国首批“无废城市”建设试点,温州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99.95%;医疗废物无害化处置率100%……一组组数据勾勒出温州的生态家底。更令人瞩目的是,温州连续三年获评国家级美丽海湾,洞头诸湾、苍南沿浦湾、瑞安北麂列岛相继入选,成为全国唯一实现“三连创”的地市。

数据背后是二十年如一日的坚守:2023年修订的《饮用水水源地生态保护补偿办法》将年补偿资金提至1.7亿元,新增一级保护区考核指标;2024年办理涉资源破坏案件21件,赔偿总额超1300万元,清运弃渣25万方。温州生态园管委会许航以三垟湿地为例:“通过搬迁工程与科学规划,这片城市绿心已形成‘生态+文化+产业’融合发展模式。”

温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彩莲表示,温州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挖掘好、阐释好、宣传好“两山”理念在温州的生动实践与惠民成果,发动一批“8090”和“00后”青年宣讲员,用真理的力量、温州的故事、青春的表达,讲好新时代温州的生态文明故事。

绿水青山也能“生金淌银”

在瑞安曹村镇,曾经的涝区天井垟通过“五水共治”变身省级田园综合体,年均吸引游客超百万,衍生出研学、民宿等产业链,年产值达1.5亿元。村民感慨道:“过去羡慕城里人,现在别人羡慕我们住别墅、拿分红。”

鹿城山福镇则以生态杨梅园为支点,流转千亩土地打造“水果黄金带”。村党总支书记程正吉算了一笔账:“预计每年为村集体增收百万元,杨梅、锥栗通过电商销往全国,农户年均增收3万元。”活动现场,乡村CEO金智婉更以直播带货展示成果:“山福杨梅最后100单,拼手速拼网速!”

平阳南麂岛、苍南赤溪镇等地也通过发展生态实现经济转型。南麂岛通过三次关键行动打造“山海苍南·无尽蓝绿”品牌,赤溪镇则以“碧海银滩”撬动“金山银山”。

主题报告会合影。鹿城区委宣传部供图

生态发展走出“温州路径”

温州首创的EOD模式(生态环境导向开发)成为全国范本。洞头区"蓝色海湾"项目修复沙滩15个、山体25万平方米,带动渔村转型旅游,村民人均收入从1.2万元跃升至5.8万元;瑞安曹村镇将河道治理与田园综合体捆绑开发,获银行授信超3亿元。至2024年,温州EOD项目入库7个,居全省首位。

座谈交流。鹿城区委宣传部供图

“保护建设没有‘中场休息’,是久久为功的长期主义。”温州市委党校专家郑智成指出,温州实践证明,当生态治理与经济发展同频共振,“绿水青山”终将转化为“金山银山”。

值得一提的是,活动现场还同步发布了“学思想促践行寻足迹谋发展——温州市‘循迹溯源’研学主题线路”,串联起温州市践行“两山理念”、推动绿色发展的典型实践点,为进一步深入学习体验提供指引,推动“两山”理念见行见效。

从“电镀村”到“生态富裕村”,从“涝区”到“网红打卡地”,温州正以二十年为刻度,书写生态保护与共同富裕的双重答卷。正如山福镇锥栗种植大户徐大华所言:“好水土是现代农业的命,守护绿水青山,就是守护乡村的根。”(居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