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120急救车医生的“非常24小时”

时间:2020-02-11 13:47:56 来源 : 中国网温州 作者 : 李扬慈 辛温舟

“市区黄龙一市民报告体温37.5……”。2月10日上午8时40分,温州市120急救中心一辆急救车疾驰而出,前往目的地。一个小时后,驾驶员驾车返回,工作人员立即将消毒机搬上车,对急救车内部进行消杀。

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后,除了隔离病房的医护人员外,温州市急救中心的这一群人与病毒距离最近,他们就是负责确诊患者、疑似患者和发热市民转运工作的跟车医生。他们每天穿戴10组套件的防护服,往返于发现疑似病例的场所以及各大医院。每天至少要工作15个小时,每运一名患者就要洗一次澡。

(急救中心医生在工作)

负压车配备齐全,每趟转运确诊患者后消杀一个半小时

“里面装的消毒剂是过氧化氢,机器自动喷洒三分钟,然后再闷半小时,消杀工作才算完成。”据温州市急救中心主任甘桦介绍,转运发热患者或确诊患者后,须对救护车严格执行洗消措施,也就是每次转运患者完毕,立刻进行严密的消毒处理,再转运下一例患者。相比发热患者,转运确诊患者的负压车,使用后消杀流程和时间至少要一个半小时。

除了车辆要消杀,出车的医生和驾驶员也需要更换新的全套防护装备。

“负压车平时用得比较少,主要用于应对突发事件。”甘桦说,负压救护车是为传染病疫情处置、患者转运和医疗救治提供稳妥支持的重要“利器”,其特殊之处在于车厢内的气压比外面低,这样车厢内的空气不会往外流,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医务人员交叉感染的几率,而且负压还能将车内空气进行无害化处理后排出,避免更多人感染。

个人防护装备从头到脚有10件,6分钟穿戴完成

“转运救治组!市区水心某大厦(疫点)有一发热市民需要送医。”2月10日上午10时,温州市急救中心120急救医生金浩接到出车指令。接到转运任务后,金浩利索地从货架上取出手套、口罩、防护服、护目镜、鞋套等防护设备。6分钟不到,他的个人防护准备完毕。

“从头到脚有10件,要按顺序穿戴,每穿一件,都要检查好密封效果。”据温州市急救中心医务科科长张盖介绍,如果转运的患者是确诊病人,按照要求队员需要做二级防护。转运完成后,要一件件按顺序脱下来洗消,“每脱一件,都要洗一次手。”

“这段时间大家都居家隔离,外面人少车少路况好,路上时间会短很多。”驾驶员林师傅说,以往出车都要鸣笛一路疾驰,自疫情发生后笛声几乎没开过。一路上,金浩用装在袋子里的对讲机和指挥部保持联系。4分钟不到,救护车就抵达发热患者所在的大厦,由金浩下车接患者。

社区工作人员说,自该大厦有业主确诊新冠肺炎后,居住在大厦里的所有人员每天都需要测量体温。当天早上,工作人员发现居住在确诊业主对面的一清洁工体温异常。

“不要担心,观察点的医护人员都很专业,你安心配合就好。”大致了解这名转运女子的情况后,金浩一边安慰,一边叮嘱她带上相关证件。将发热患者送往定点医院途中,金浩一直陪着她身边,陪她聊天缓解其紧张情绪。

10分钟后,急救车抵达温州市中医院,金浩将患者交给发热门诊,简单交代情况后进入缓冲间。在这里,他必须先用消毒水对防护服、手套进行第一轮消毒,然后脱掉防护装备……而后再进清洗区,继续清洗、换上新的口罩。

金浩说,前几天他都在转运确诊患者组,因为每次转运完成之后都需要消毒,2月5日那天,他和驾驶员一起工作了17个小时,转运了8个确诊患者,洗了8次澡,凌晨1点多下班时已累到躺在床上都不想动了。

疫情期间报警量大增,每天出车超120趟

“瓯海蟠凤有发热病人需要送医……”2月10日上午10时40分,金浩刚结束一趟任务,急救中心新的任务又来了。只要调度的铃声响起,不论是半夜还是白天,急救医生都需要马上动身。这次疫情发生后,温州市急救中心电话报警量日均四五百次,比以往增加了好几倍,每天出车量达120余次。

据温州市急救中心主任甘桦介绍,从1月17日开始,急救中心成立四支传染病转运队伍,专门调配三辆负压救护车,作为温州市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确诊、疑似和发热患者的转运车辆。

“转运发热病人,我们只用去病人所在地接上,再送到就近定点医院就可以返回。”急救中心医务科科长张盖介绍,与转运发热病人不同的是,确诊患者转运组接到通知后,会与确诊病人首诊医院、救治中心衔接,掌握病人的身份、病情、病史等信息,以及要转运到救治中心的哪幢楼和哪个病房。

确认好转运方案后,队员前往首诊医院转运确诊病人,将病人送到定点救治医院后,必须在定点医院对所有人员和车辆进行洗消。

在科学、严谨的流程下,转运确诊患者的队员每天至少要工作15个小时以上,遇到晚上出车转运病人,任务结束返回后往往到了凌晨……

金浩说,对于急救医生而言,参与转运工作后,他们的头脑中已没有“早中晚”的区分,时间的刻度全由“转运前”“转运中”“转运后”三个阶段组成。

“特殊时期,大家都在超负荷运转,只要群众有需要,千难万难也要克服。”包括金浩在内的急救医生纷纷表示,如果能让患者第一时间得到救治,再多的付出都值得。(李杨慈 辛温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