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末的夜晚,虽然温州已入春一周,但仍春寒料峭。走进温州蓝道集团有限公司磨具车间,却是一番热火朝天的生产景象,数十名员工面戴口罩,紧张而娴熟地操作着设备。这是2月29日晚,瓯海区委书记王振勇率队慰问企业时看到的一幕。
当得知蓝道集团自2月18日复工复产后,订单率已同比增长21.6%,产能已100%恢复时,王振勇不禁竖起了大拇指点赞,“危机中有商机,要以与‘时间赛跑’的意识把握机会,推动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更科学、更精准、更有效,把时间和进度都抢回来。”
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复工复产。蓝道集团正是瓯海经济开发区2854家企业的缩影。瓯海经济开发区政企携手,正以时不待我、只争朝夕的精神,努力把落下的“功课”补回来,把耽误的“时间”抢回来。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主动出击 提振企业信心和动力
“如果没有经开区专班的帮助,我们可能要到4月份才能正式复工,到时损失就难以补救了。”蓝道集团董事长林加乾说的这句话,道出了瓯海经开区不少企业主的心声。
瓯海经开区共有企业2854家,量大面广。
“复工两个字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林加乾说。面对企业复工难的问题,瓯海经开区一开始就认真听取企业的困难和处境,班子领导按照挂钩联系制度,带头深入企业强化督导和服务。
平均一个班子领导要对接近400家企业。他们只能与时间赛跑,与企业一一电联,到企业一一走访做动员。
进入复工复产的关键时期,瓯海经开区深化“三服务”,成立了5个专班组,与企业同吃同劳动、助企不扰企,以主人翁的姿态,全力帮助企业尽快复工复产。截至3月2日,经开区复工复产企业达2835家,复工率达99.33%,其中重点企业复工712家,复工率达99.03%。
为了降低企业复工的成本,经开区正计划出台财政补贴政策,进一步提振企业复工的信心和动力。
全力以赴 巧解企业招用工难题
企业复工最大的困难是什么?不少企业主给出的答案都是“招用工难”。
“企业困难在哪里,我们就服务到哪里。”瓯海经开区管委会主任许建宇掷地有声,“企业碰到了招工难,我们必须全力以赴,快马加鞭做好复工招工!”
一场“点对点”招人助企复工复产大战正式打响!
2月18日,一辆贴有“瓯海欢迎您回家”字样的专列大巴从瓯海市民广场启程,直奔1200公里外的湖南省永州市,接返瓯海经开区辖区企业德赛集团有限公司的28名员工。通过“一站式”的直达护送服务及“上车出门、下车进厂”的闭环管理,不仅节省了企业员工来瓯的经济支出,也利于疫情管控。
这是瓯海区由政府买单包下的首趟“返岗直通车”,大大提振了企业复工复产的信心。
而这仅仅只是“跨越山河,接你回瓯”的开端。随后,由瓯海经开区发出的“返岗直通车”一辆接一辆从瓯海出发,开往云南楚雄、河南商丘……截至3月2日,已接回员工14249人,而经开区仍有3个招工专班还持续在奋战。
除了包车,还有包列。2月23日,两趟分别从贵阳、成都方向开来的高铁相继抵达温州南站,车上满载着的是温州106家企业的近1800名返工人员,这些员工将奔赴瓯海区和浙南产业集聚区,助力复工复产,而这其中就有瓯海经开区14家企业的1200名员工。
“共享员工” 巧解小微企业多个难题
“谢谢大家,帮助我公司复产出力,你们辛苦了!”2月28日早上7点,温州硕而博科技有限公司李旭宇在公司大门口迎接来自金球酒店与华侨酒店的30名驰援复产的“共享员工”。
由于疫情影响,硕而博科技100名省外员工无法全部到岗,部分自行返回的员工还需要接受隔离,生产任务不能如期交货。
得知情况后,经开区从中协调,挖掘暂时歇业的酒店、大型餐饮等第三产业服务人员和企业管理人员等人力资源,暂时转行,补充普工岗位,快速发动生产,“酒店现在还停业休息,我们组织员工帮助工业企业复产,不仅尽到了自己的一份心意,也有效地缓解了自身的资金压力。”
把第三产业待岗在家的员工借用到生产企业,让其补充到无需太高技术含量的普工工种上,这是瓯海经开区的“自选动作”,既解决了生产企业员工不足的难题,也实现了剩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
而这种“共享员工”的方式,还解决了同类型小微企业的难题。
这几日,德赛集团有限公司来了不少“共享员工”。作为行业龙头企业,德赛集团订单多,但生产工人力量不足。而另一边,很多小微企业的工人已经到岗,但因小微企业缺订单,工人处于待岗状态。
于是德赛集团就向这些小微企业借用了员工,既补充了自己的人力,也减轻了小微企业的人力成本。另一方面,德赛集团作为鞋革行业协会会长企业,还在协会内创新推出“先复带后复”模式——将大企业的订单共享给具备一定实力的小微企业,用“抱团取暖”的方式,提振行业信心,共渡难关、共同发展。
上下游互助 巧解产业链掉链难题
“多亏了政府想方设法帮我们协调,不然产业链断链的难题不知何时才能解决。”浙江中立集团有限公司负责人詹成说。
新冠肺炎疫情给产业链带来了很大影响。供应商生产恢复还待时日,加之物流不畅,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立集团生产计划的安排和实施。
得知企业的难处后,瓯海经开区积极梳理企业的上下游链条,发现不少配套企业因缺人而导致产能跟不上。
龙头企业急需配套企业,可否把工人借给配套企业,以此打通产业链?经开区将这个想法与龙头企业和相关配套企业一说,立马得到了呼应。
2月27日,中立集团的30名员工正式到配套企业上班,上下游互助,巧解产业链掉链难题。
此外,为有效解决制造业企业用工不足导致的复产率偏低问题,经开区从针织服装、机械模具、电气、机电等行业排摸企业用工需求,通过政府推动、企业发动,精准对接“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缓解企业用工难题的同时,极大补充了企业的技术力量,使企业复工复产更加高效、高质。
艰难困苦,守望相助。瓯海经开区的迅速复工复产,离不开企业的积极配合,更离不开经开区殚精竭虑的筹谋和日以继夜的奔走。正是因为这种良好的政企协同,才能让产业带和衷共济,共渡难关。(胡炎桢 王淼 南希 肖瑜 毛璇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