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法律界人士跨行考古 讲述他眼中的岩画

时间:2020-03-09 13:39:37 来源 : 中国网温州 作者 : 陈晓明 沈力诺

上古岩画是一种世界性的原始文化遗存,各大洲各民族在远古时代都曾制作出丰富而众多的岩画。由此产生的现代意义上的岩画学是一门在美术史学、历史学和考古学相结合基础上产生的全新学科,为世界学界所热切关注。

中国作为世界岩画遗存丰富的国家之一,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已经发现总量达十万余幅之多。遗憾的是长期以来,岩画界一直认为浙江地区是上古岩画的空白区域。直到2002年在与温州毗邻的仙居首次发现古越族岩画,后经我国著名的美术史论家、画家、诗人王伯敏先生勘察确认为春秋时期古越族岩画,并在2013年5月被整体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保护单位,开启了本地区岩画学滥觞。

浙江开盛律师事务所主任陈晓明醉心传统文化、沉湎文史研究。在经过多次实地考察以后,他认为自古以来永嘉、仙居、缙云等浙东南地区地形相连,族源相同,文化相类。于是孤身一人开始在温州、台州、丽水等地的千米高山及江河入海口的小山上寻觅距今三千年至一万年的上古岩画,搜山检海,访岩拓画,艰难备受,而内心甘之若饴,如是数年,终有所获。

陈晓明认为,生活在温州及附近地区的上古越族先民,在其创作的浙东南岩画内容中体现各类崇拜,崇拜太阳,崇拜祖先,崇拜毒蛇,崇拜鸥鸟,崇拜一切与他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巨大神秘力量,这也是人类童年的应有之义。

在制作方法上不同于西北地区的啄凿岩画,也不同于南部地区的拌入赤铁矿绘制,上古越族先民是在缓坡巨岩上使用绘图、镌刻、磨制等多种方法。本地区多台风雨水,但是丰富的岩衣和藤蔓又保护了这些史前作品,历尽岁月展现于今。

从美术史来看,浙东南岩画以最直接最原始的手法表现了千万年前的人类对美的追求,古越人以岩壁为图纸,以砾石为刀笔刻画了原始生活连环画。工具简陋,技法拙朴,但是工程浩大,态度虔诚,仪式庄重,保持了最初的原生状态。

从历史学意义来看,浙东南岩画更是一览无余地展现了当时的生产生活、人类婚姻、族群繁衍、巫术宗教、祭祀仪式、稻作生产、房屋祭台、器皿用具、天神羽人、祖宗酋长、头颅骨骸、日月星辰、立杆测影、动植物形象、风土人情、民俗状况等等几乎所有的内容,而且千万年来原地未动,与周围环境构成最直接最具体的一手史料,完整又生动地反映出古越人的生活场景。

从文字学来看,浙东南岩画已知的文字符号大约有二百多个,这些古越族文字反复出现在不同地点的古越岩画上,具有文字学的意义。观察这些文字既有象形,又有会意。从排列方式和笔画结构上看,都带有早期文字的特征,与商代早期文字相像又明显不属于中原文字系统。古越文字的发现,继甲骨文之后,又将我们的视野向前推进了五千多年,可谓意义非常重大。

岩画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最古老亦最年轻,最久远也最时尚。温州及周边地区的岩画发现,既是上古越人对我们后人的宝贵馈赠,也激励我们去发现、保护,研究上古文化。

温州及周边地区的岩画学虽前无古人,但自陈晓明开始,必有无数来者,幸甚至哉,文以咏志。(陈晓明/文 沈力诺/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