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温州市总工会决定开展2020年温州市“工人先锋号”认定工作,温州市洞头区海洋与渔业发展研究中心海洋生态与产业研究室认定为温州市工人先锋号。
洞头区海洋与渔业发展研究中心(以下简称区海洋与渔业发展研究中心)是区政府直属公益一类正科级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前身是成立于1978年的洞头县水产科学技术研究所,历史悠久。2019年机构改革升格为正科级事业单位。中心实施基层渔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建立较为完善的渔技推广体系;组织实施渔业科技项目研究;承担渔业环境、渔业养殖水质质量检测;组织研究海洋生物学、海洋生态学、物理海洋和海洋遥感等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技术;负责蓝色海湾整治理论研究与实践指导,组织开展蓝色海湾永久性论坛活动、海洋学术合作交流;推动海洋生态修复科技产学研合作;承接海域、海湾、海岛和自然岸线的生态保护、修复、提升技术研究,为海洋生态修复及后续监测等提供技术服务支撑;承接海域、海岛、海岸带开发使用动态管理监测技术研究,承接海洋保护地(国家海洋公园、海洋质地公园、湿地、特别保护区)建设规划、监测、养护技术研究,推动海洋蓝碳、海洋牧场、海洋新能源等海洋经济新兴产业引进与发展研究等工作。
洞头区海洋与渔业发展研究中心负责承担技术研究指导的蓝色海湾整治修复项目2018年1月24日、2019年1月6日分别获央视《焦点访谈》、《新闻联播》栏目正面典型报道点赞,在在山东烟台中国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大会、中国海洋生态文明(长岛)论坛分论坛、温州·洞头蓝色海湾国际论坛、北海中国海洋学会生态修复分会成立大会上,中心领导多次做蓝色海湾生态整治修复报告。牵头组织国家海岛研究中心、上海东勘院、宁波大学等五家科研单位(公司)研究制定发布了“(中国)蓝色海湾整治修复评价指数体系”,各级行业同仁和媒体反响强烈,被中国海洋报、中新网等多家知名媒体、报纸专题报道、推介。中心牵头制定的“蓝色海湾指数评估技术规范”被自然资源部列入国家海洋行业标准制定计划。
日前,农业农村部公布了第五批国家级渔业健康养殖示范县名单,其中温州洞头区入选。该中心在羊栖菜养殖育苗研究方面处于全国领先水平,筛选培育了符合洞头羊栖菜人工苗种繁育、纯化和养殖实际需要的3个羊栖菜新品种,并在养民间开展了示范推广。在霓屿红树林种植区周边发现了一般只能在江苏以北生长的海岸带生态修复最优品种之一的柽柳与红树林一起和谐生长,自然长势良好,初步证明了洞头—灵昆—瓯江南岸一带为我国海洋生态“南红北柳”的生态交错区,生态系统和生物学研究价值极大,是一个海洋生态学重大发现。2018年9月26日,以中心(研究院)为依托单位,联合全国18个蓝色海湾整治行动实施单位和科研院校(所)在洞头授牌成立了中国太平洋学会蓝色海湾研究分会,并进入实质性工作。中心还与浙江海洋大学合作,成立洞头海洋技术推广中心等科研技术平台;与中科院南海海洋所合作,拟成立红树林北移繁育生境研究中心;与国家海洋三所合作,拟成立温州沙砾质岸线海洋生态修复中心;与国家海洋二所、浙江省海洋科学院合作,拟成立浙南分院;与浙江大学签约开展全国首个蓝碳基地建设,将坚定不移抓好渔业健康养殖各环节,坚决走好蓝色经济绿色发展道路,为落实海洋强国战略、高质量建设海上花园作贡献。(中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