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塑民营经济新标杆!温州召开全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大会

时间:2020-05-13 10:10:37 来源 : 浙江新闻 作者 : 周琳子

聚力高质量,澎湃新动能。5月12日,温州召开全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开启重塑传统制造业、培育战新产业新征途。会上宣读8类制造业先进名单,并举行表彰仪式。会上还印发温州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光荣榜、《温州市培育发展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行动计划(2019-2021年)》、《温州市传统制造业重塑计划》、《2019温州工业经济年度报告》等文件。其中《温州市传统制造业重塑计划》力争到2021年,五大传统制造业实现总产值5000亿元以上,构建以电气、鞋业、服装、汽车零部件、泵阀等五大传统制造业为主、“N”个县域重点特色产业为辅的“5+N”产业集群。

十多年来,以“八八战略”为指引,牢记“把浙江建成先进制造业基地”的嘱托,温州制造一次次爬坡过坎。当崛起于阡陌之间的民营经济陷入“低散乱”的发展困境,当资源依赖的传统制造业之路难以为继,当闻名世界的块状经济风光不再,这片敢为人先、开放创新的土地上,迅速形成一种自我革新的磅礴气势。数据统计显示,2019年,温州全市GDP总量进入全国城市30强,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5000亿元。全市17大传统制造业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7%,其中4个行业指数居全省第1位,电气和泵阀产业实现增长8%以上。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水平指数居全省第2位。

(力邦合信车间。张啸龙/摄)

每一个奋斗者,都从时间洗礼中得到了回馈。无数个热情的梦想,正在这片朝气蓬勃的土地上精彩绽放。浙江朝隆纺织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浙江金石包装有限公司两家温州企业跻身“国”字号小巨人;恒丰泰公司用20年的时间潜心钻研减速机,成为行业翘楚;一枚枚不起眼的紧固件,使明泰公司成为全球一流整车制造商的供应商……不断冒出的“小巨人”成为温州市工业创强的中流砥柱。温州规上工业研发费用占主营收入比重、省级隐形冠军、“专精特新”培育企业数均居全省第1位,规上工业销售产值增速、新产品产值增速、亩均增加值、亩均税收等均居全省前3位。然而,身处内外部经济环境发生深刻变化的当下,温州传统制造业也暴露出产业层次低、创新能力弱、产出效益低等结构性短板,在宏观经济环境趋紧、市场竞争加剧的大背景下,发展速度呈放缓趋势。

(位于龙湾空港新区的浙江康德莱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车间内,工人们在生产海外订单。苏巧将/摄)

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基础,实体经济是我国发展的本钱。对于以民营经济、实体经济见长的温州来说,制造业的基础性作用尤其突出。推动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关系到温州未来经济韧劲和发展空间。更重要的是,疫情造成的损失待补回,新的机遇也必须把握。重塑传统制造业,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从而为稳增长提供重要依托,正在上升为重要命题。

如何重塑传统制造业的新优势?一个传统制造业重塑计划应运而生。温州市出台《传统制造业重塑计划》,打出八大行动组合拳,提出对标国内国际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推进传统制造业高端化提升、科技化支撑、规模化培育、链条化发展、集聚化布局、智能化改造、柔性化生产、品牌化打造,进一步提升产业竞争力,抢占行业制高点,在“先进制造业集群、产业核心竞争力、高质量企业梯队、智能化改造效应、绿色发展新理念”等5方面显著形成行动目标。温州市经信局表示,根据重塑计划,温州将开展包括实施产业精准培育行动、产业链基础再造行动、供应链优化提升行动、产业空间拓展行动、专业人才集聚行动、创新能力提升行动、全领域智能改造行动、品牌拓展行动等在内的八大行动,具体实施24项精细化、针对性措施,全方位为温州传统制造业发展搭建平台、优化环境、引育人才、提升能力。

当下可为,未来可期。温州以“两个健康”先行区为引领,重塑民营经济新标杆,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上,共同书写新的春天的故事。

【新闻+】

聚力高质量数据看成效

2019年,温州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6%,其中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规上工业研发费用占主营收入比重均居全省第1位,规上工业销售产值、新产品产值、规上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等增速均居全省前3位。具体体现为——

完善制造业制度供给

2019年,温州企业综合服务平台被评为国家级示范平台;制定实施降本减负新30条、推进“融资畅通工程”,为企业减负223亿元、新增制造业贷款130亿元。

强化制造业科技支撑

2019年,深化“产学研用金、才政介美云”十联动,一流人才、领军人才新引进数增幅达169%、198%,博士、硕士在温就业数创新高,本科毕业生新引进数连续两年同比增长60%以上,本土培养院士实现零的突破,人才净流入率达3.45%。新增省级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9家,数量居全省第1位;新建院士专家工作站10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设计中心24家;新增高新技术企业数居全省第3位,新增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数居全省第2位。

健全制造业产业体系

成功创建中国温州安全(应急)产业园,整治低效工业项目1.2万亩,新增工业供地1.08万亩,创近8年新高;制定实施小微园建设管理服务“10条刚性措施”,累计开工建设小微园164个、竣工91个,达产小微园制造业亩均税收和产值均居全省第1位。数字经济发展综合评价得分名列全省第3位,装备制造业占规上工业比重达50.3%。

增强制造业主体活力

实施智能化技改项目522个,新增省级数字化车间13个、上云企业1.4万家。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整治低效企业2726家,亩均增加值、亩均税收分别居全省第2、3位。发挥标准化引领,全市企业制定国家、行业标准95个,发布“浙江制造”标准72个,形成对标结果居全国城市综合排名第5位。

拓展制造业发展空间

跻身长三角27个中心区城市之一,目前与上海嘉定先期合作的24个实体化项目顺利推进,长三角汽车产业创新联盟、产业升级股权投资基金等发起成立,温州(嘉定)科创园等7个“科技飞地”正式开园。

获批设立国家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中国(浙江)自贸试验区温州联动创新区,市场采购贸易试点带动全省外贸增长1.3个百分点,为制造业高质量“走出去”、高水平“引进来”提供了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