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定、强化产业链发展,温州亮出“十大招” !

时间:2020-07-01 16:38:33 来源 : 中国网温州 作者 : 金信

温州市为落实“六稳”“六保”工作,稳定、强化产业链发展,结合温州产业发展特色和实际探索出了“十大招”,分别从龙头企业,协同平台,关键技术和产业基建等角度,多管齐下,联动发力。

据悉,围绕“十大招”,全市各地积极探索与落实,已取得不少初步效果。从企业到园区,从技术攻坚到平台协同,且看各企业如何破局,产业链如何在新形势下涅槃重生。

龙头核心企业切实“有难同担、有福同享”

当前产业经济发展形态中,龙头企业所引发的马太效应和带动效应日益显著。对于温州这样已经发展出制造业产业集群,和明确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城市而言,发挥龙头企业的产业链聚集效应,无疑是稳链强链的重要手段之一。

所谓“龙头企业护链法”,就是要推动龙头企业牵头组建产业链联盟,布局上下游企业共同体,通过产业链整合、建立联盟、关键技术掌控等方式,构建产业链合作生态,提升产业链竞争力。

以温州最大产值规模的电气行业为例,在疫情影响的特殊时期,产业龙头企业正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针对部分供应商面临资金压力的情况,主动缩短合同约定的付款周期,并对数百家供应商建立了专人联络机制,进行一站式对接,为供应商提供了4套标准化防疫及复工复产方案。

浙江森马服饰股份有限公司作为服装行业的领军企业,也对上下游企业调整了货款支付和零售赋能方案。比如,受疫情影响供应商复工同比延期1~2个月,造成70%订单延期,森马在延期处理上给予最大程度的协调接受;针对下游零售商,则制定特殊时期授信支持政策,缓解零售商现金流压力。

另外,浙江戈尔德减振器股份有限公司作为汽车及零部件产业中的龙头企业,为突破困局,强化了与国内电商巨头平台合作,帮助客户制定“一企一策”销售方案,全力保上下游供应链。同时,该公司还加大了“卡脖子”攻关,投入5000万元科研费用研发智能悬架系统的核心部件,以摆脱国内市场依赖进口的现状。

各产业中龙头企业带头突破,分担产业链局部风险,可以说实现了“有难同当、有福同享”,不仅可以带动整个产业链的发展,转危为机;长远来看,也为自身进一步发展打下了稳定的上下游产业链基础。

产业链协同锚定互联网、服务平台和温商资源三大招

为协同产业链发展,从底层打通产业链的各个环节,温州市探索出了三大招,分别是“工业互联网强链法”“服务平台畅链法”、以及“全球精准合作补链延链法”。

从技术角度而言,工业互联网提供了一种新的工业协作生态模式,可以大大提高工业企业间协同合作的效率和质量。在搭建工业互联网的过程中,企业上云是重要一环。

以浙江东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为例,其建成了中国包装行业第一个产业互联网平台——“东经易网”,将从交易、生产、采购、仓储、物流、服务各个环节和互联网深度融合,大大降低了全产业链成本,并提高了效率。目前,东经易网日均接单100万平方米,市场份额达到 35%以上,客户囊括了温州地区95%的纸箱厂,做到了市场全覆盖,设备运行率接近100%。

从一家企业的内部生产管理系统上云,到整合产业链中的上下游企业协同上云,强化协作效率,第三方服务平台至关重要。“服务平台畅链法”就是要通过平台协调对接,帮助企业稳定产业链、畅通供应链,解决原料、物流运输等难题,打通堵点、断点。

温州本土电商平台正在全面发力。比如浙江绿森信息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打造绿森数码商城,已有近200余家入驻享受全渠道电商、供应链金融等服务。傲基科技温州分公司打造外贸B2C跨国电子商务平台,特别聚焦温州市家具、教玩具、汽车零部件等品类中的优质产品,推广到美国亚马逊平台,预计今年平台效益将实现翻番增长。

与此同时,此次疫情影响全球,全球产业链迎来重构新机遇。借助温商全球资源网络优势,“全球精准合作补链延链法”旨在精准招引一批延链强链重大项目,推动产业链龙头企业国际并购,盯引产业链靶向标杆性企业,加快国外技术转化吸收,优化企业全球创新网络。

比如,华峰集团有限公司作为全国化工新材料领域的领军企业,多年来坚持走国际化路子,相继在土耳其、越南、印度、巴基斯坦等国设立分公司。同时,与青山控股集团合作,共同投资30亿美元,在印尼建1200万吨/年焦炭以及配套一体化循环经济项目,探索钢铁和化工行业协同循环发展模式,正在打造具有世界级竞争优势的冶金—化工综合生产基地。

咬定关键技术、关键人才不放松

要在当前新一轮全球产业分工中站稳脚跟,把握核心技术,聚集核心人才是重中之重。

围绕核心技术,温州市打出了“制造业首台(套)应用补链法”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补链法”和“产业链协同创新畅链法”的组合拳。

以奔腾激光(温州)有限公司为例,其国内首台套产品-20KW光纤激光切割数控机床处于国内同类产品领先水平,综合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疫情之后,新增近三成订单,均来自进口设备受阻转而下单的新客户。

再如浙江联和电子有限公司,其坚持自主研发,疫情后成功替代日本JST、台湾瀚荃成为国内医疗器械龙头鱼跃医疗的配套供应商,且是鱼跃医疗在电子连接器方面的国内独家供应商。该类订单较去年增长约5倍。同时,浙江联和电子有限公司还成功替代美国泰科成为美的、拓邦等智能家电龙头企业的供应商,该类订单逆势上涨40%。

所谓“产业链协同创新畅链法”,则是指围绕关键核心技术产品断链断供风险清单,推动关键核心技术产品的产业化及应用,推动一批产业上下游企业的协同制造和创新,加快解决产业链关键核心技术产品断链断供问题。

比如,浙江迅达工业科技有限公司联合长安汽车、重庆青山变速器等企业,协同推进DCT关键部件同步器总成项目开发。项目成功实施后,不仅性能可以替代进口,而且变速器单价比进口产品下降了50%以上。

在突破关键技术的过程中,高端人才集聚强链法作为配套,必不可少。

以瑞浦能源有限公司为例,其之所以能成功自主研发生产8款电芯,通过多项国标强检认证,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获得汽车大品牌的专业认可,得益于近年来持续加大人才引进培养工作。在其300余人的研发团队中,博士学位就有4人、硕士150余人。

完善产业基建 “产业园+数字化”两条腿走路

要在经济大变局中稳定、强化产业链发展,产业基础设施必须更加完善,更具竞争力。

作为产业发展的基础配套设施,温州市围绕产业园建设和数字经济“新基建”,分别探索出了“建立产业园区补链法”和“数字新基建强链延链法”。

其中,产业园区补链法针对温州市部分产业发展低小散的不足,旨在加快推进重点产业集群规模化、集约化、集聚化发展。近年来,温州市小微园发展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也在不断实践中发现问题,完善机制。

比如平阳万洋小微园用地866.9亩,总规划面积超150万平方米,是目前省内已建成投用单体面积最大、配套功能最完善的小微企业园。园区按照“产业集聚、产城融合、资源共享、产融互动”的万洋众创城模式,以汽车零部件和机械制造及其配套产业为主导,集聚了近260家产业链上下游配套企业。截至目前,园区已培育小升规企业28家,新增成长型科技企业25家、高新技术企业10家,为园区企业投融资10亿元。

又如龙湾铸造小微园占地面积为168亩,以企业联建模式开发,将31家小企业通过整合重组为8家企业入园,现已具备新型环保铸造材料、高性能绿色铸造工艺装备,采用3D打印技术铸件和锻件等关键产业配套,为龙湾泵阀产业链提供了重要基础支撑。

有形的聚集之外,无形的聚集更是未来产业发展竞争力的关键所在。“数字新基建强链延链法”紧紧围绕5G,旨在加快建设全省云计算副中心、5G试点城市、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节点等重大项目,推进IPV6规模化部署,统筹建设5G网络设施。

比如温州电信率先打造全市首个SA工业互联网商用节点,目前已联合腾讯、网易等互联网公司进行边缘MEC测试,经现场测试,在SA环境下,平均时延从20毫秒下降到6毫秒以下,平均下降幅度高达70%。

浙南科技城则积极招引布局5G、物联网等数字经济新基建,率先招引落地了大唐网络5G全球创新中心长三角区域中心项目。该项目用地面积约70亩,亩均投资超1380万元,预计2021年完成4条5G微基站生产线并实现约10亿元年产值。项目全面建成后,将进一步促进创新和产业协同,凸显5G产业及应用领先水平,助力城市智慧化能力升级,推动现有产业转型提效。(金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