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微芳,浙江温州人,自幼爱好国学,已从事文学创作20多年,其作品曾多次荣膺市级省级和国家级征文比赛大奖,近年来积极从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推广和宣传,先后在浙江省未管所、温州医科大学等地讲学。以下为正文部分:
虽已年逾古稀,但罗进定对家乡永嘉凤山的这份痴恋却随着年岁的增长而不断地滋长……
幼年丧母辗转回温
罗进定的父亲祖籍温州永嘉县桥头镇凤山村,他是个走街串巷的小贩,在16岁时随着乡亲一路将针头线脑贩卖至台湾台东县,并就此在台东县扎根。成年后,他迎娶了阿里山上的高山族姑娘,于1945年7月生下罗进定。可惜天意弄人,在罗进定只有3岁时,母亲就撇下他们父子俩撒手人寰。
1949年农历正月,父亲带着年幼的罗进定回家乡探亲。在永嘉老家呆了不到4个月,温州于5月7日解放,两岸交流的大门也因此关闭,罗进定父子俩便留在大陆相依为命。
罗进定自幼聪颖,他先后在梨村小学、永临中学和永嘉水电学校就读,学习成绩在班级里总是名列前茅。当少年罗进定正在如饥似渴地吸吮着知识的源泉时,命运再次给他当头一棒,父亲因罹患重症而不幸离世,一眨眼他便成为了孤儿,不得不去辍学谋生。
只要能挣口饭吃,罗进定什么脏活累活都肯干,从来不会挑肥拣瘦,他打过竹篾、织过草席、弹过棉花、跑过供销,虽然他舍得卖力气,也肯吃苦耐劳,可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却依然是一贫如洗,当地的村民嫌弃他家过于清贫,没有人愿意将自己的闺女嫁给他。无奈之下,他只得经人介绍,入赘到瓯海娄桥镇玕东村一户膝下只有三个女儿,没有儿子的蔡家做倒插门女婿。
伉俪情深参政议政
虽然罗进定做的是入赘女婿,但上天并没有因此而鄙夷他,反而却给予他丰盛的回馈。蔡家人对他关怀备至,也让他收获到甜蜜的爱情。罗进定的妻子蔡少兰比他小7岁,在家中排行老二。她勤劳朴实又做得一手好菜,在空闲时尤爱看书,这也让他们的家庭总是满溢着书卷气息。
罗进定和蔡少兰婚后育有一子二女,曾经孤苦伶仃的他沉浸在子女绕膝的天伦之乐之中,便想打拼出自己的一番事业,做妻子和儿女坚实有力的后盾。
为此,罗进定更加努力地投入工作。
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神州大地,也让罗进定迸发出前所未有的干劲。1981年12月,瓯海被设为瓯海县(1992年3月撤县设区),罗进定举家搬至瓯海,并创办了瓯海娄东棉塑纺织厂,成为当地由台胞创办的首家企业,得到省、市、县领导的一致赞赏和鼓励。
罗进定也因此被推选为瓯海首届政协委员,并连任八届,任期长达39年。在担任政协委员期间,他深感身上使命和责任的光荣与神圣,在瓯海政协干部宋玲华的热心帮助和指导下,他深入基层调研,认真撰写提案,每次在参加瓯海两会期间都会提交数份有鲜明见解的提案,其中多个还被评定为优秀提案。2009年,罗进定被瓯海区政协授予“人民政协事业贡献奖”。
曾尝遍人间艰辛的罗进定非常富有爱心,看到那些生活困窘的台胞、村民总会毫不犹豫地施以援手,捐款捐物。他先后在建造金温铁路和台湾“八八”水灾、汶川地震期间慷慨解囊,数十年来共计捐款10多万元。
故土难舍永嘉建房
由于罗进定性格豪爽,讲信用,严格把关产品质量,瓯海娄东棉塑纺织厂生意住建风生水起,远近闻名。尽管已经在瓯海的繁华地段落户,他却依然难以割舍对永嘉凤山故土的那份眷恋之情,这块据传曾有凤来仪的神奇土地对罗进定而言具有非凡的魔力。
2008年,发家致富后的罗进定为了能一圆自己的故土梦,在凤山半山腰原老宅旧址附近购得一座破旧老屋。这里山路崎岖陡峭,但罗进定依然凭着自己的坚韧和毅力,将沉重的石头、木材等建筑材料运送到山上,新房子终于在历经千辛万苦后得以拔地而起,
罗进定夫妇在凤山的日子过得舒心而惬意,唯一让他牵肠挂肚的就是那未经开发的凤山美景,因为那里承载着他的整个童年回忆。
罗进定在自家的凤山院子里留影
手绘地图亲荐凤山
与罗进定家毗邻借以攀爬凤山的道路属于未经开凿的古道,山势陡峭、崎岖不平,由于生活模式的转变,鲜有村民上山砍伐原先借以维生的木柴,道路早已被废柴和垃圾堆满,这不仅阻挡人们上山的道路,而且很容易引起火灾。
7年前,一场无情的大火将凤山上的浓密树林烧去一大片,也将古道上堆积的废柴等垃圾烧得一干二净,所幸没有造成人员伤亡和重大财产损失。这场大火无意中也给罗进定清理出一条通往凤山山顶的道路。
当时虽已年近古稀,罗进定硬是凭着自己的一股倔强和韧劲爬上凤山,这次他与同伴带上干粮,花费6个多小时一直登到海拔1025.8米的凤山最高峰——脑公山山顶。
“我那时候每天都在这里蹦蹦跳跳,从多高的石头上都可以跳下来,一点儿也不怕,现在老了,腿脚再也没有当初那么利索咯!”当他站在山顶眺望山下时,眼前就不由得浮现出童年与伙伴们在此玩闹嬉戏的场景。当时,他们都还是蓬头稚子,正是无忧无虑、天真无邪的年纪,每天到凤山上疯玩,夏天就跳到清澈见底的溪水里扎猛子、捡溪螺、抓溪鱼,玩累了,就躺在阴凉的树下阖上双眼打盹,顺势找一块平坦的大石头将湿漉漉的衣衫摆在上面晒干,直至玩到夜幕四合,他们才依依不舍地回家去。
“不行,凤山的美景不能就此埋没,我一定要让它成为远近闻名的旅游名胜地!”罗进定不在心中下定决心,开始着手将凤山的美景亲手一一绘制出来。
念头一经生出,便在罗进定的心中疯长,他像着了魔似的每天拿着纸笔,绞尽脑汁地回忆着自己小时候对凤山的所见所闻,回忆起一处风景,便一丝不苟地记在纸上;每想到一处瀑布,他便锲而不舍地追溯源头,直至精确地标注出滥觞之处便欣喜若狂。
有一次,他意外地想到其中一座线条平和舒缓的山峦迄今尚未命名,他回味着这座山的周边线条呈现出优美的圆弧型,两端皆略微地向上翘起,不像元宝又像什么?于是,“元宝山”就成为罗进定绘制的《凤山景区示意图》上的一处地名。
就这样,罗进定经过整整半年的回忆,终于将凤山的每一处沟壑、瀑布、台阶、桥、洞在脑海中翻遍,在心中勾勒出凤山的整个风景图。然后,他花费2天时间,将已了然于胸的凤山风景根据自己日积月累的记录仔仔细细地绘制纸上,腾溪江口、沙潭、龙潭、外排桥......包含31处风景的凤山景区草图逐渐成型。而后,他又找到瓯海机关印刷厂的一位小伙子王廷钗,将图上的景点通过电脑技术制作出来。在这一幅《凤山景区示意图》中,整座凤山景致在图中处处清晰可见,美景一览无余。至此,罗进定方长长地吁出一口气,太太蔡少兰见此便戏谑他为当代徐霞客。
罗进定亲手绘制的《凤山景区示意图》
清理古道开通山路
罗进定(中)在清理凤山垃圾途中合影
《凤山景区示意图》虽然已经绘就,但上山的古道充塞着因多年未经清理的废柴和垃圾,它们无疑是攀山者的“拦路虎”,怎么办?
“若没有畅通的道路,又如何能吸引到游客呢?”为此,罗进定不辞辛劳、东奔西走地游说着亲朋好友和邻里乡党,最终,他的堂弟罗进喜和堂侄罗成松等十几人被他愚公移山般的精神所感动,纷纷加入义务清理凤山古道的队伍中。
这支队伍中有年逾古稀的老人,也有而立之年的青壮年,他们放下了手头的工作,挥动着镰刀、铁锹、锄头,全身心地投入这场“环境保卫战”之中。在北风呼啸的数九寒天,他们依然干得大汗淋漓,古道上呈现出一派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
21天后,凤山古道终于露出久违的真面目,开山凿路的劳动大军凯旋而归,并将此喜讯奔走相告!
罗进定更是按捺不住激动之情,立刻邀请城里的亲朋好友来一睹凤山风采。他趁着周末起了个大早,吩咐儿子罗毅亲自开车将朋友从城里接出来,又早早地让太太蔡少兰准备饭菜。等客人到达后,他就急不可耐地亲自陪同着他们一路拾级而上,并向他们介绍着沿途的风景。
“这是凤凰的尾巴,这里的树木可千万不能砍伐,要不就会变成落魄的凤凰,这块宝地的风水就被破坏了。”“这里是24盘古道,我小时候曾数过无数次,绝对不会错”“这条古道总共有120步。”罗进定如数家珍般地向客人一一介绍着,脸上满是自豪和满足。
沿着刚刚清理的凤山古道,客人被眼前云遮雾绕的美景所震撼,不由得发出阵阵惊叹,并举起手机、相机合影留念。“这可是全省唯一的一条半山腰溪滩”,在曲径通幽处,蓦然听到潺潺流淌的溪水声,一条清澈见底的溪流赫然展现在人们面前,水中倒映着周边的翠竹和山峦,溪中的鱼儿在自由地嬉戏。世间正值天寒地冻的隆冬季节,山上的人们却以为自己误入了生机盎然的世外桃源。
在饱览凤山美景后,在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斑驳古道上,众人相谈甚欢,罗进定也似乎早已忘记那些为了开辟凤山美景而付出的辛酸。故土的原生态美景能够再现于世人面前,对他而言,也许人生的追求早已圆满无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