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得感、幸福感越来越多,看温州携手共享全面小康

时间:2020-12-22 16:30:17 来源 : 中国网温州 作者 : 林筱

2020年是我国决胜全面小康攻坚之年。小康承载着初心,小康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小康是时代的期待。

全面小康,教育、文化、卫生、体育一个都不能少。近年来,温州市积极推动教育文化卫生体育事业的发展,出台系列政策,优化公共资源布局,对标对表建设“重要窗口”的新目标新定位,以更高品质、更加贴心的服务普惠市民大众,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文化温州”提升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

作为提升城市品质、建设作为传承历史文脉的重要载体、增强人民群众幸福感满意度的重要举措,温州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通知》,基本形成了“布局均衡、种类齐全、设施成网、互联互通”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

“十三五”期间,温州市县规划和新建、改扩建、提质改造、整合功能共建大型公共文化设施项目33个,先后高标准建成了世界温州人博物馆、瓯海区博物馆、洞头区文化馆等一批文化设施,全面实现“市有五馆、县有四馆、区有三馆”。

其中,温州全国首创城市书房,打造全民阅读空间,把优质资源和服务输送到群众身边,深受市民欢迎。截至目前,温州市建成城市书房102家、百姓书屋73家、文化驿站210家,服务群众974.9万人次,成为居民及游客陶冶情操、休闲娱乐的文艺栖息地,更是展示温州地域文化的重要窗口。

据统计,目前温州全市184个乡镇(街道)均建有馆舍面积达500平方米以上且独立设置的综合文化站,其中上等级比例达72.8%,平均面积达1451平方米;3621个行政村(社区)均建有馆舍面积达200平方米的文体活动室。全市每千人占有群众文化设施建筑面积106.9平方米,位居全省前列。

相关建设有效提高了温州居民的阅读率。据《2019年温州市全民阅读状况调查报告》显示,温州居民综合阅读率为90.8%,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6.75本,高于全国人均阅读量4.67本,高于全省人均阅读量5.32本。同时,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深度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目前民间出资兴办博物馆、美术馆达56家,与公办文化场馆构成了层次分明、互为补充的服务网络。此外,通过因地制宜添置流动舞台车、汽车图书馆等流动文化设施,在“都市15分钟文化圈”“农村30分钟文化圈”基础上,更好地实现了公共文化服务全地域覆盖。

“我们立足提升市、区、街道(乡镇)、社区(村)四级公共文化设施标准化和信息化建设水平,全力打造‘文化温州云’平台,实现网上网下互联互通、共建共享。”温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局长朱云华表示,目前,全市建有9个广播电视台,有线广播电视覆盖用户241.17万户,覆盖率达100%,入户率达95.1%(含IPTV),并全面完成广播电视“村村通”“广播进渔船”“农村应急广播体系建设”等广电惠民工程。

“医在温州”奠定全面小康的健康基础

小康以人为本,建立在人民群众健康的基础上。近年来,温州市全力推进健康温州建设,加快打造区域医疗康养中心城市,群众健康水平稳步提升,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奠定了坚实健康基础。

“十三五”以来,温州市公立医院基本建设总投资超过81亿,温州市七医潘桥新院区,温医大附二瓯江口院区等建成投用。到今年底可完成“十三五”目标,15分钟医疗服务圈实现中心城区全覆盖,80%以上建制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配置巡回医疗车,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达到87元。

为了向人民群众提供了更加便利的医疗服务,温州深化健康码与健康医保卡关联,在全省率先实现电子健康卡和电子社保卡“两卡融合•一网通办”,覆盖所有县级以上医疗机构,领卡人数超过150万人,仅药店日交易量就超过6500笔。推进看病就医“一件事”“掌上办”“一码通”。

近年来,温州区域医疗康养竞争优势明显提升,持续推进“教研、医疗、康养、智造”四位一体发展,建成国家重点专科3个,省级重点学科41个,国家中医药重点建设专科9个,省级区域专病中心6个。同时,在国家首次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中,温医大附一、附二医院评价等级A+,附属眼视光医院、市中医院评价等级A。

“我们高质量办好大肠癌筛查、流感疫苗免费接种等民生实事,‘明眸皓齿’工程成为全国样本,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全省示范。”温州市卫生健康委主任陈宏鸣说,全省率先建成19个县域医共体,在基层开设全-专联合门诊220个、新技术新项目39项,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优质服务达标率83.08%,瑞安、洞头医共体获省政府督查激励,基层就诊率居全省首位,努力让老百姓在家门口看上病、看好病。

如何改变人民群众看病就医的“急难愁盼”问题?温州推出“看病少排队”等35项跑改举措,门诊和病房智慧结算率分别达82.21%和79.75%,“医后付”“刷脸就医”和电子发票推广县级以上医院覆盖率均达100%,市级医院高峰时段排队时间从12.77分缩短至2.48分钟。

“健康温州”展现“重要窗口”风采

近年来,温州积极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社会力量办体育,体育产业发展积极向好。温州市体育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社会力量办体育改革试点及亚运龙舟赛事、足球分赛场筹备为契机,深入推进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发展,走出了一条政府和社会良性协作的温州特色体育发展之路,为中国体育改革发展提供了可复制的“温州经验”,通过持续不断的努力,温州体育真正成为了全社会的体育,人民的体育,体育让生活更美好深入人心。

2017年9月,全国唯一的社会力量办体育试点落户温州。试点以来,温州社会资本累计体育设施建设投入超过50亿元,人才培养投入超过1亿元,举办体育赛事投入超2亿元,涌现出百姓健身房、桃花岛冰雪运动中心(足球基地)、心桥体操、威斯顿·智体小镇、龙舟文化基地等一批改革典型。

今年九月,全国社会力量办体育改革试点现场推进会在温州市成功举行,国家体育总局和省政府对三年来温州改革试点取得的成效予以高度评价,国务院网站刊文《体育让生活更美好——全国社会力量办体育改革试点落户温州三周年记》,专题推介温州体育改革经验。温州社会力量办体育改革试点获得浙江省唯一“体育改革创新奖”,温州在积极探索与实践中打造出社会力量办体育的“温州样板”。

“十三五”时期,全面推进基层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大幅提升,大力推进省市体育民生实事和市基层体育场地设施项目建设,百姓健身房经验在全国全省推广,发布全国首个《百姓健身房建设与服务规范》地方标准,成为“幸福温州”的重要载体。

温州市体育局局长张志宏表示,截止目前,全市新建百姓健身房246家、足球场150个、小康体育村升级村工程500个、拆装式游泳池43个、社区多功能运动场76个、登山健身步道180条,1200公里。2019年底,体育场地总面积达2046.5万平方米,增长率为31%,居全省第三,中心城区“10分钟健身圈”基本形成;全民健身活动广泛深入开展,举办民俗体育精英赛、农村文化礼堂运动会等省级以上赛事活动20项以上,举办全民运动休闲大会、职工运动会、民营企业家运动会等市级以上赛事活动100场次以上。

尤其是近年来温州举办的长距离铁人三项世界杯赛、全国国际式摔跤锦标赛暨奥运会选拔赛、“一带一路”国家间群众体育交流比赛、国际女子公路自行车赛、温州马拉松、国际象棋特级大师对抗赛、全国体育舞蹈锦标赛等百余项国际国内赛事,大大提升了温州知名度和城市影响力。

“学在温州”打造“未来教育”新高地

温州市坚定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坚持均衡、质量、问题、改革、民生五大导向,以创建教育现代化为总抓手,以“未来教育”为品牌引领,全力实施温州教育“十大工程”,组织开展“补短板、育亮点、树标杆”专项行动和基础教育提升系列三年行动,19项主要指标全部晋等升位,13项重点指标进入全省领先行列,全面打响“学在温州”品牌。

“我们紧扣‘大拆大整’‘大建大美’历史性契机,加大投入、持续发力,实现了校园面积、数量‘双提升’。”温州市教育局副局长王剑波表示,在幼儿园建设方面,连续实施学前教育系列三年行动计划,完成新改扩建幼儿园392所,新增学位10.53万个,新增公办幼儿园184所。在中小学校建设方面,累计实施新改扩建中小学项目476个,其中竣工投用368个,分别占全市中小学校总数的45.1%、34.8%,完成投资额235.9亿元,总量增幅均居全省前列,更好地满足城乡孩子入园、入学需求。

打造了更多“家门口的好学校”,深入实施改薄培优两轮并驱策略,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集团化办学、信息化共建等“三化”路径。培育新优质学校300所,完成乡村“小而优”学校创建100所,建设“小而美”学校62所,农村“小而优”学校建设工作入选教育部教学改革典型案例。

“十三五”期间,温州市进一步畅通城乡师资一体化配置渠道,推进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健全教师职业成长机制,创新教师教育模式,有效地提升了农村、薄弱学校教师队伍整体水平。

为完善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温州全面实施“思想筑基、师德铸魂”专项教育活动,连续开展师德师风问题专项整治,培育了一批师德楷模、最美教师,涌现出了陈莹丽、邵永银等“最美教师”,感动了温州、感动了浙江,为全市教师树立了师德榜样。(林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