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万事,民生为大。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项长期工作,“没有终点站,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要实现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良性循环。
温州民生发展正站在新起点上——补充医疗保险产品“温州益康保”上线,每人每年仅需缴纳180元,赔付额度最高就可达365万元;包含温州至洞头陆域引调水第二通道和鹿西大陆引调水工程开工建设,保障海岛居民生活供水;针对温州台风灾害多发情况,上线“台风预警码”,实现台风预报服务从“公众普惠式”向“个人定制式”转变......
近年来,温州市坚持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实事入手,着力解决“看病难”“供水少”“气象灾害”等一系列民生问题,出台惠民利民多项举措,让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不断攀升,绘就了一幅和谐发展的城市画卷。
花小钱看大病,温州上线“益康保”
当前,我国正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慢性病、重症疾病发病率持续走高,患者的自费医药费用负担较重,温州也不例外。自2020年以来,中共中央国务院和浙江省委省政府相继出台了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相关文件,提出要加快发展商业健康保险,满足群众多元化的医疗保障需求。
根据上述形势,温州市政府依托制度公信力予以引导,对温州市近年医保费用、自费医疗费用等数据进行多轮测算,开发上线了符合温州市群众需求的补充医疗保险产品——“温州益康保”。
关于其在待遇保障方面的亮点,温州市医疗保障局局长彭魏滨表示,益康保在待遇支付上涵盖医保政策内的住院自负自理费用、医保政策外的住院自费药品费用和指定罕见病用药等6项保障待遇。特别是住院费用保障将自负、自理和自费的药品费用都纳入保障范围,患者就医负担将得到有效减轻。
同时,在特殊病种特药保障方面,温州市的“益康保”不设置具体药品目录,参保患者的用药只要符合特殊病种适应症,就可纳入保障范围。“另外,针对重病患者,如益康保报销超过10万元的,将免除住院2万元以上的报销起付线。我们设置这样的待遇,既是制度的探索创新,同时也充分呼应了群众诉求。”
据悉,“温州益康保”参保期只有两个月,由于今年是制度运行首年,参保时间从2021年3月1日开始,投保不设门槛条件,参保人投保成功后,待遇追溯至今年1月1日,保障期为1年。
“首年如不参保的对象,将设半年以上的待遇等待期,所以建议有需要的市民在今年参保期内尽快参保。大家可以通过‘温州益康保’微信公众号或拨打热线88880009进行咨询,我们将全天候进行解答和回应。”最后,彭魏滨特别提醒道。
水利工作“活起来”,水网建设“润生活”
民生工程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环环相扣,缺一不可。水利工作便是其中的重要一环。温州地理临海,江河水系发达,紧密相连的水网始终贯穿于当地百姓的生活。因此,“兴水利、除水害”也无时无刻不牵动着民心。
“回顾2020年重要水事,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防洪安全和供水保障的极端重要性。为此,‘十四五’期间,我们要全力推进以高标准防洪保安网、高保障水资源配置网、高品质幸福河湖网等为主要内容的‘温州水网’建设。”温州市水利局局长狄鸿鹄如是说。
“水网建设”不仅切实保障人们的日常生活质量,更能让市民看到更美的风景,享受更多的经济红利。如瓯江口新区生态南堤工程建成后,当地将重点打造集休闲娱乐、文化观景、产业发展于一体生态海塘安全线、风景线和幸福线,引领瓯江口产业集聚区高质量发展。瑞安飞云江治理二期工程建成后,飞云江干流的防洪能力可达到20年一遇,并形成别具特色的梯田风景带。
水利工作既要站得住规划高度,也要走得进百姓生活。据悉,为进一步提升公众“节水、爱水”的意识,温州市水利局通过举办“世界水日”主题广场活动、“为未来节水”微视频大赛、浙江省海塘安澜科技论坛等活动,让水利宣传以“活起来,火起来”的方式更加深入人心。
防灾手段大升级,气象侧耳“听民声”
“2020年的3月22日是第29届‘世界水日”,3月23日就是第六十一个世界气象日!水与气象关系密切,共同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温州市气象局副局长周功铤说。
据悉,为纪念世界气象日,温州市气象局结合“海洋,我们的气候和天气”主题,在线下联合举办了世界气象日活动启动仪式暨气象日开放活动,全天参观人员达到2000余人次。与此同时,周功铤表示,“在气象日活动期间,我们将开展气象日主题直播、气象科普网络公开课、气象科普线上大比拼等活动。届时,大家可以关注温州气象微信公众号、温州气象网、温州气象微博,获取相关资讯。”
了解关注气象动态,与温州百姓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温州属于气象灾害多发重发的地区,浙江省10个台风灾害风险等级最高的县市中,有7个就在温州,气象防灾减灾的任务特别繁重。”周功铤解释道。
自2020年以来,温州市政府正式印发《温州市关于推进全国气象防灾减灾示范区建设实施意见》。《意见》结合温州气象防灾减灾的现状,计划通过五年左右的努力,建成以“智慧气象”为主要特征的全国气象防灾减灾示范区,实现“四个1”目标。“四个1”即气象监测数据1分钟到达桌面,突发强对流天气预警时效提前1小时,精细到乡镇(街道)的台风风险预报提前1天发布,3天以内的网格预报精细到1公里。
随着科技的进步,气象防灾减灾的手段在不断更新升级,但“气象为民”的理念却是始终不变。“从2018年开始,我们连续四年推出‘气象为民服务‘八件实事,做到件件有承诺、事事有回音。”据悉,在广泛了解需求的基础上,温州气象局通过票选形式产生了2021年气象为民服务八件实事项目,比如配置新型人工增雨作业装备,进一步发挥人工增雨在应对干旱、降水森林火险等级等方面的作用;推出基于位置的农事气象小程序,对农户进行采摘等农事活动及规避剧烈天气进行提示指引;建设10个市级气象科普教育基地,依托气象科普馆组织科普活动60批次以上,努力提高全民气象知识素养。
民生建设是一项永恒的民心政治工程。大数据时代,贯穿于健康、水利、气象的每个案例、每个数字,都饱含着党和政府对民生的关怀与努力。改善民生没有终点站,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站在“十四五”规划这个新起点,温州正与百姓共执“民生笔”,奋力续写新时代波澜壮阔却不失“幸福细节”的发展史、创新史。(徐冬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