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通史》十年磨一剑 廓清历史续写创新

时间:2021-08-09 16:31:50 来源 : 中国网温州 作者 : 温文萱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历史是人类最好的老师。” 

由温籍著名历史学家吴松弟领衔主编、60余名学者参与,历时10年编纂的《温州通史》近日宣布完稿、陆续出版。作为温州有史以来第一部大型通史著作,《温州通史》以皇皇六卷本350万字,外加16部专题史的规模,系统地厘清了温州发展的历史脉络,全面展现了温州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不仅从浩瀚资料中梳理出温州古城的沧海桑田,更深刻揭示了温州历史发展的基本轨迹和演变规律。

图源:温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

十年磨一剑,温州缘何修通史?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温州古称瓯,因气候温和而得名,拥有5000多年文明史、2200多年行政建制史,是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东亚文化之都。历史上,中原文化、海洋文化、山地文化、移民文化等交汇交融,孕育了多元、开放、创新的瓯越文化,演绎出绚丽多姿、波澜壮阔的历史故事,涌现出一批彪炳史册的历史名人,在中华文明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瓯越篇章。南宋时期以叶适为代表的永嘉学派,主张“经世致用”“义利并举”的事功思想,成为温州思想文化的主脉。温州是戏曲故里、百工之乡、歌舞之都、书画名城、中国数学家之乡、中国山水诗派和中国重商经济学派的发源地,一颗颗瓯越明珠在华夏文明长河中留下了鲜明印记。改革开放以来,温州率先进行市场取向的改革,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温州模式”,成为我国改革开放先行区和民营经济重要发祥地,用生动实践将历史文化融入了现代文明。今天的温州,敢为人先、勇于创新,正在全力建设东南沿海区域中心城市、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全国民营经济示范城市、改革开放标杆城市、生态宜居幸福城市,全力构筑科创高地、文化高地、教育高地、医疗高地、新消费高地,奋力续写好新时代温州创新史、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市。

然而,温州历史上既非古都,又非省会,在编纂区域通史方面起步相对较晚,现有著述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人们对本地历史了解的需求。盛世修史,鉴古知今。通过丰富的史实材料和生动教材,揭示温州地区独立起源、自身发展的文化特色,探求温州当代发展奥妙和未来发展愿景,编纂《温州通史》是历史的召唤,也是时代的需要。2011年,《温州通史》编纂工程正式启动,温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成立《温州通史》编纂指导委员会和编纂委员会,特别邀请吴松弟、林华东、鲁西奇、刘光临、李世众、冯筱才等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温州各级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等单位,以及各地方政府和民间组织通力配合,共襄盛举,攻坚克难,形成了编纂工作的强大合力。编纂团队在主编吴松弟的带领下,心怀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反复切磋,辛勤耕耘,通力合作,高质量地完成了《温州通史》的撰写,堪称“十年磨一剑”。

图源:温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

通史与专史,温州通史独创性

迄今为止,各地出版的区域通史,无一例外只有按时代顺序加以论述的断代史,并无按专题进行论述的专题史。主编吴松弟介绍说,作为反映温州地域特色的一部区域史书,《温州通史》的编纂,立足全国性和区域性两种视野,反映出温州在中国大格局中因偏处东南海滨的复杂性和区域的特点,并多方面满足各类读者。《温州通史》未受思路框架和传统史书编纂的束缚,创新性将断代史和专题史并重,最终呈现中国史和区域史双坐标下、有别于其他各地通史的《温州通史》。

《温州通史》断代史部分,上起史前,下至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分总论及东瓯卷(公元前3000-前138)、汉唐五代卷(前110-978)、宋元卷(960-1368)、明代卷(1368-1643)、清代卷(1644-1911)和民国卷(1912-1949)。各卷涵盖地理环境、人口、地区开发与经济发展、区域文化、教育与科举、社会和国内外对温州历史的影响等基本板块。各卷内容以时间为经、以块面为纬,坚持城市通史的叙事统一性,同时强调温州地区的相对独立性,不但有时间的筋骨,更有历史的血肉。

已出版的三卷中,开篇《东瓯卷》,不同于其他五卷以朝代划分,第一次系统叙述了东瓯核心故地及其先民所创造的富有地方色彩的古代文化。《汉唐五代卷》呈现出“一个有人影的栩栩如生的汉唐五代时期的温州社会”,给出了一个地方整体史的成功案例。而《宋元卷》则为温州作了历史定位——“温州历史经济文化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期”,强调温州的相对独特性、突出温州特点,如南宋温州进士数量位居浙江第一、全国第二的“温州现象”,南宋永嘉学派超越地域性的起源流变,历史总体感跃然纸上,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关于地方史如何书写的独特样板范例。

专题史部分,包括《温州古旧地图集》《温州医学史》《温州海上交通史研究》《温州古代戏曲史》《温州近代交通史研究》《温州盐业经济史》《温州政区沿革史》《温州畲族史》《晚清温州儒家文化与地方社会》《温州家族史研究》《温州沿海平原的变迁与水利建设》《温州民间信仰研究》《温州历代职官志》《温州古代教育与科举史》《温州民俗史》《温州道教史》等16种,合计约285万字。

主编吴松弟说,《温州通史》不仅是通史结合专史的体例创新,汇聚众多国内外优秀学者参与编纂,搜集通史资料建立的千万级的“温州地方历史资料库”,开设二十余讲的《温州通史论坛》,这些温州通史写作中的种种创新,是对温州区域文化的一次系统、全面、深入的研究,这在全国范围内是一次全新的尝试,是温州历史文化研究取得的历史性跨越。

图源:温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

记得住乡愁,温州从历史走向未来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保留城市历史文化记忆,让人们记得住历史、记得住乡愁,坚定文化自信,增强家国情怀。独具特色、源远流长的温州历史文化,为温州人民克服困难、生生不息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撑。不能忘本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对绵延5000年的温州历史,我们应该多一份尊重,多一份敬畏,多一份珍惜,多一份思考。

习近平总书记曾于2002年冬寄语温州,“希望温州把这部创新史继续写下去,探索新的规律,创造新的业绩,总结新的经验,为全省带好头,也为全国作示范”。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建设重要论述精神,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坚定的文化自信,实施新时代文化浙江工程,书写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奋力打造“重要窗口”文化新篇章。

在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之际,《温州通史》的出版,对于彰显城市历史、延续城市文脉、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具有重要意义。,我们要充分运用通史研究成果,做好通史的发行工作,让历史走出书斋、走向社会;做好通史的宣传工作,使之成为人们深入了解温州、认识温州、感悟温州的一个重要窗口;做好通史的利用工作,以史为鉴,彰往昭来,服务当代,垂鉴后世,为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奋力打造重要窗口、加快打造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先行市,续写新时代温州创新史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正由于这样,“我们的温州通史,才是温州人民的通史。”(温文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