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起,由中共永嘉县委宣传部、永嘉县融媒体中心联合摄制的系列节目“我们的村礼”来讲述“村”的特色,“礼”的内涵。
背鳍勃起,身体微弓,海洋中游得最快的旗鱼蓄势待发;结群出发,奋力争先,千岛湖的红尾鲴为了在下一个覓食处抢得先机,纷纷不甘落后。在赞叹画中鱼儿的造型逼真、大小尺寸把握得当之时,创作人朱重昆表示,画中的鱼并不是他画出来的,而是用真鱼拓出来的。
鱼拓,一种将鱼的形象用墨汁或颜料拓印到纸上的技法和艺术,它起源于宋朝,这也是朱重昆为老家花坦廊下村和楠溪江带来的一份珍贵礼物。
楠溪江的鱼种很丰富,将近有八九十个品种,随着时代变迁,很多珍惜的鱼都已经绝迹了,朱重昆说自己有一个愿望,就是想把楠溪江所有的鱼,用拓印的方式把它记录下来。
起初,鱼拓只是垂钓者记录和展示不同种类鱼的身长,形状,颜色等体表特征的一种方法,后又被描绘上水草或山水,书法或题写诗词,钤盖印章,遂成了诗书画印的艺术品。
将鱼体去湿、固定、摆体、涂色、覆纸、拓印,每一个环节无不体现着朱重昆的耐心和细心。一气呵成的操作下,一条色彩斑斓、活灵活现的楠溪江田鱼跃然纸上。
凭着一定的美术功底、加上垂钓过程中,对鱼的生活习性及生理特征的了解,朱重鲲的鱼拓作品逐渐自成一格,大到百多斤的鱼,小到几寸的楠溪江溪鱼,甚至长几米的带鱼,都是他的画中之物。创作的150斤的千岛湖淡水鱼之王《巨青》、地球上游速最快的鱼旗鱼《乘风破浪》等多幅作品还被中国美术院导师、学者、以及国内外机构收藏。
朱重昆说自从喜欢上了鱼拓之后,他将有纪念意义的都拓印于宣纸之上。让鱼用另外一种方式活于宣纸之上,也是一种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如今,他的“昆楠溪鱼文化”工作室已经成立,在今后的一段时间内,将楠溪鱼类搬上巨幅画卷是他最大的愿望。他说,尽管创作巨幅楠溪江中现有鱼种、珍稀鱼类,是件可遇不可求的事,这可能要花费他很多时间和精力,但他觉得有必要去做,因为这不仅是为鱼留影,更是为后人留下一份珍贵的记忆。(戴加东 施佐伦 陈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