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随笔丨藏在四十年前光阴中的儿童节礼物

时间:2022-06-02 14:20:40 来源 : 中国网温州 作者 : 陈中

图源:瓯江文艺
图源:瓯江文艺


作者陈中,浙江交通作协会员,现浙江海港海洋工程建设有限公司就职,以散文诗歌创作为主。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在温州信河街一带的弄堂里,几乎随时可以见到小小的乒乓球在简陋的台面上跳动。有用漆色斑驳的旧木板、洗衣服用的水泥台子铺成的球台,最常用的,是温州人家家户户都有的洗衣板——用两块洗衣板一拼,两侧放上砖头,上边再横一根竹杆,一场乒乓球赛就这么开始了。

图源:瓯江文艺
图源:瓯江文艺

同样是在弄堂里打乒乓,条件好一点的小伙伴会买一块有海绵的乒乓板,再好一点的,就是有反胶的乒乓板;条件不好的,有一块光板就不错了——光板有一个好处,就是不“吃转”,管你发什么上旋、下旋球,一律都能回过去,条件最糟的时候,只用一块做作业用的塑料垫板,大家也能玩得很开心。

那时弄堂里的孩子多,一台乒乓球桌架起,往往左邻右舍的同学们都会聚过来,如果是三五人玩,一般采用的是车轮战淘汰制。有11分制和7分制,当时的国际比赛是21分制。

那时候,学校乒乓队的成员会去沧河小学的绿色乒乓台上打球,球技略高的人玩的机会总是要多于别人,因为谁输了就要下台,连赢的人,则可占据在桌上趾高气扬地“摆大王”。只有等他玩累了,他才肯让你一局,坐一边休息喝口水。我那时候胆子小,在小学班级里是第二名,老是接不好第一名的上旋发球。

图源:瓯江文艺
图源:瓯江文艺

还记得那年儿童节,父亲从温州一百百货商店买了一块3元钱的红双喜球板,两面都是正胶。当时周围人练横拍的比较少,因为发球不如直拍灵活,父亲却让我练习横拍,他鼓励我不要放弃,说是横拍兼顾两面护台面积大。

记得有一次,我打乒乓时不小心把球给踩瘪了,懊悔不已,大人拿出去用滚烫的开水一浇,球里面的空气一膨胀,“嘭”的一声凹陷的一面就顶了出来,就是球的表面多了些凹痕。那时的温州,公路未筑,水网密布,我父亲和当时温州体校乒乓球主教练胡锦春是朋友,每月父亲都会骑车带我到九山湖畔的少体校看球,从来也不会迟到,可惜我看得多,练得少,偶尔我也和替补队员练下,但差距不是一般的大,替补运动员的发球都接不住。

图源:瓯江文艺
图源:瓯江文艺

在父亲的影响下,我成了乒乓球发烧友,那块两面正胶的横拍陪着我打了多年,直到工作后我又买了一块60元的红双喜牌子,再后来,2000年到北京出差,去王府井大街北京利生体育商厦买了入门级蝴蝶牌底板,也曾用过涩性的日本胶皮,后来还是用回了国产红双喜的,因为搓得更转,也曾代表浙江海港建设队去宁波港参加过比赛,我敬陪末席,当替补队员。队中头号主力是原来福建队退役专业选手刘洋,攻城拔寨,必取两分,我是他的粉丝。在一次男单比赛中,我险胜两位种子选手,获得第7名。如今我每次在家整理器材时,还会想起那块儿时父亲给我买的3块钱的球拍,念念不忘的是那些银球在空中飞舞,小伙伴们脸颊上的汗水也随之挥洒的流金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