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丨七月七话七夕

时间:2022-08-04 14:53:53 来源 : 中国网温州 作者 : 杨国华

图源:瓯江文艺

农历七月七,七夕节,我们平阳老家是要吃“巧食”的,“七月七,巧食喜鹊啄”, “巧食”是由米粉、红糖、芝麻制成,有舌形、指形等,“巧食”在我们老家叫做也“巧舌”。

上世纪70年代,我们这些小孩子们,平时没有什么零食可吃,于是到了七月七,我就急切地盼望着送“巧食”的舅舅早点到来。母亲一大早拉开门闩,东边的太阳光就迫不及待地闪进了我家的中堂,母亲说,今天又是一个大晴天,等会大舅舅就会送“巧舌”过来,还有他种的大西瓜让你们吃个够。我们兄妹三人无比欢喜,不时地跑到屋前的道坦,往前面的大道上瞧,看着大舅舅是不是还与往年一样,悠闲地挑着箩筐,晃荡着往我们家里走。远处的山峦就要被火热的太阳溶化,近处的蝉声一浪盖着一浪扑了过来,大道上还不见舅舅的身影,我有点失望。突然间,母亲喊叫声从屋子里传过来,“舅舅到来了。”我惊奇地跑过去,发现大舅舅乐哈哈地坐在竹椅子上用斗笠对着自己使劲地扇,一对箩筐放在中堂,扁担搁在上面。原来,大舅舅种的西瓜,被山洪给冲毁了,想到我们必定还在记挂,于是就绕到我们镇里,买了两个大西瓜放在箩筐里,与“巧舌”、土豆等一起从后门挑进来送给了我们。“巧舌”与往年一样,大舅舅盛在一个大大的竹篮子里,满满的一篮子撂在箩筐内,米香、芝麻香、猪油香与舅舅的汗水味扑进了我的鼻子,充满了人间最浓最甜的滋味。大舅舅的“巧舌”并不与其他人家一样,只是象征性地送给外甥家,放些许在纸蓬包中,他送的总是那么多,让我们可以吃好长时间。大舅舅欢喜地吃了母亲煮的点心,喝了一碗我们家的“人家烧”白酒,挑着箩筐,晃荡着走回去了。

图源:瓯江文艺

大舅舅的“巧舌”和现在我们看到的大不相同,母亲告诉我们说,那是外婆亲自用她灵巧的双手给做的。外婆用糯米粉、黑芝麻、红糖、猪油搅拌成糊状揉成团,用刀切成一条条像手指一样粗细,用手捏成小口舌状,两面又粘上芝麻,放在灶台的铁镬中,用柴火慢慢地烤,油滋滋的巧食随着灶台里的烟火升温,慢慢飘出香喷喷的气味,绕梁不散,每个人闻到后,口水都会叭嗒叭嗒地流了下来。母亲说,外婆把那样又香又脆的“巧舌”送给我们吃,希望我们吃了之后双手会变得灵巧,脑袋瓜会变得更灵光,更为重要的是,男儿会找到织女一样灵巧漂亮的姑娘,囡儿会嫁给牛郎一样诚实勤快的男人。

吃了晚饭之后,我们坐在丝瓜棚底下乘凉,看着萤火虫忽闪着上下飞舞,仰望湛蓝的天空,繁星闪烁着小眼睛,银河宛若一座巧夺天工的大桥横贯天际南北,在银河的两岸边,分别有一颗最为闪亮的星星,隔河相对,遥遥相望,这就是牵牛星和织女星,牵牛星旁边的两颗小星星,就是牛郎用扁担挑着的他的那两个孩子。而牵牛星和织女星它们间的距离在这一年中此时又是最近。于是,年少的我,便在夜空中寻找,童年最美的梦,我们想听牛郎织女在说着悄悄话,可是就没有听到。弟弟在问我,为什么要站在丝瓜棚下听呢,是不是丝瓜藤是电话线,能够通上天去,如果我们爬大榆树上,更近些会能听到更清楚点?我哈哈大笑,对着弟弟说,大人们都叫我们要到丝瓜棚下听啊。于是我们把耳朵贴到丝瓜藤里,歪着脑袋在静静地听。我听到了青蛙在鸣叫,也听到了蝈蝈在唱歌,还听到了烦人的蝉鸣,就是没听见牛郎织女在说话。我问弟弟,他说自己听到了家里的猫和狗在打架的声音。而妹妹说自己真的听到了,我们问她,听到牛郎织女在讲些什么话,可她摇摇头,说自己听不懂他们的话。于是我们就在抱怨着王母娘娘,为何一条银河让他们两人遥遥相隔,心中不断地叹息,还好,有喜鹊给他们搭桥,让他们相会。不一会,母亲过来,叫我们把“巧舌”抛到瓦背上,念着“七月七巧舌喜鹊啄”,并告诉我们要谢谢喜鹊搭桥的功劳,让牛郎织女一年一度来相会,并希望它们多给人间来报喜。母亲才抛出一颗“巧舌”到瓦背,弟弟就说,瓦背头晚上有猫在上面会偷吃掉,明天一大早,等喜鹊飞过来时,我会给它吃的,母亲摸着弟弟的头笑哈哈说,真聪明!

图源:瓯江文艺
后来,七夕节年年都是如期而至,可再也吃不到外婆亲手做的“巧舌”了,那些杂货店里的“巧舌”,怎么也吃不出外婆那个味。再后来,我看了《牛郎织女》的电影,也看过《牛郎织女》的连环画,心里想,长大了如果能娶一个这样漂亮的仙女做老婆,还时而能一起上天宫,那该多好。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不知是哪一位古人,做了这样一首感情缠绵,相思怀远的诗。七夕,因为有了牛郎织女美丽的传说,因为有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延续,成为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那就让星星点灯,请萤火虫带路,我们与七夕再来一次最甜美的约会。                  

                                 

作者简介:杨国华,喜爱文学,热爱摄影。常有文学作品发表于专业文学杂志与报刊,同时立足本土影像,以艺术的形式展示影像,让文学与艺术萦绕生活。《那时的编织袋》入选“温州记忆•百年献礼——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全国文学征文大赛, 2020年摄影专题作品《寻找》获得三影堂摄影奖、中国“伯奇杯”摄影奖、浙江纪实摄影大展。2022 Daguerre(达盖尔)年度摄影金像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