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舍变民宿、荒地变公园、废旧厂房变艺术馆……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通过“三大模式”推进“微改造、精提升”,推动乡村共富,打造了一批有特色、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示范案例,为文旅项目建设提供瓯海样板。
政府出资+团队运营
“微”中改出“精”发展
高低错落的“四连碓造纸作坊”设计元素,清水混凝土的建筑外立面个性又时尚……今年暑期,位于瓯海区泽雅镇的“龙溪艺术馆”成为广大游客的网红打卡点。据了解,这是瓯海区通过“政府出资+团队运营”模式打造的温州市首个清水混凝土建筑的乡村艺术馆。
在本轮“微改造、精提升”过程中,瓯海区出资850万元,以瓯海“国宝”四连碓作坊为原型,以纸文化为核心,成功将位于泽雅4A景区入口的破旧农贸市场改造成了乡村艺术馆,并于去年5月份开馆。与此同时,该区引入著名策展团队入驻运营。目前,该艺术馆已实现运营费收入200万元。
“龙溪艺术馆”的打造,是瓯海区政府出资“微改”管建设、第三方专业运营“精提”管服务的一个实例。
又如瓯海区投入190万元对位于新桥街道的“李和元古宅”进行微改精提,让独具地域特色的“李和元古宅”焕发新机,成为新建文旅项目“古榕春晓”的核心建筑和吸睛地标。该项目投用后,由专业团队运营,仅半年时间就接待游客超20万人次,累计营业额超3000万元。
国企入股+公私合营
城乡“暗角”变“亮点”
小桥流水、亲水河埠头、青砖与石板路、古民居院落、艺术景观小筑……地处瓯海区茶山街道大罗山脚的山根村,原本是一个籍籍无名的古老村落,然而不到5年时间,这个老旧村庄却摇身一变,成为“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新型乡村样板。
山根村的改变,是瓯海区通过“国企入股+公私合营”推动旅游业发展的一个生动注脚。该区引进运营项目经验丰富的浙江云涧旅游投资有限公司和瓯海区旅投集团,以7:3的投资比例合作成立公司,联合运营、整村开发,有效缩减了项目开发周期和建设成本。
在微改造过程中,联合公司保留山根村内的明清以来建筑80多幢,最大限度留存村落原始肌理,节约投资成本1.2亿元,并成功将城乡“暗角”变为旅游“亮点”,让美丽乡村更加宜居、宜业、宜游。
如今,山根音乐艺术小村正在积极构建夜游项目体系,围绕当地文化,打造相应的主题游乐活动及配套设施服务,并创新发展夜演、夜展、夜娱、夜秀、夜游、夜食、夜购等月光经济新业态,以玩、赏、娱、拍等丰富方式让游客感知亲近大自然。2021年,该小村累计接待游客近100万人次,成为温州最为火爆的网红打卡地之一,并获得浙江省2021年度实践案例最佳案例奖和最具人气夜间文旅消费目的地等多项荣誉。
集体主导+企业主营
闲置资源展新颜
从墙面斑驳脱落、破旧不堪的小型鞋厂,到外形现代、内饰温馨的现代餐厅——在瓯海区潘桥街道马桥村,一栋置身于大片田野中的建筑,于2021年实现了华丽转身。变身后的它,吸引着四方游客来此体验“田园牧歌”生活,更成为了当地开创特色“乡村共富经济”的第一个试点,它就是——小房子餐厅。
在实施“微改造、精提升”的过程中,瓯海区通过村集体资产入股、村民入股和企业入股的多方共投形式,对农村废弃厂房、闲置农田资源进行改造,有效盘活了乡村闲置资源。
据了解,改造后的小房子餐厅项目集文艺餐厅、研学教室、研学宿舍和研学基地于一体,定期推出丰收文化节、插秧文化节、新米宴等配套节庆活动,为村集体年增收80万元,成为当地乡村振兴共富样板。
无独有偶。瓯海区泽雅镇水碓坑村集体与投资商合作分红的形式,整合村级资金2000万元,修缮和改建古民居、铁索桥、生态停车场,成功招引君兰、安葵、兰里等文旅企业入驻,在不整村征地的情况下,撬动社会资本近2亿元投入运营,开拓了“小资本”投入下的整村开发模式。
瓯海区“微改造、精提升”的初显成效,不仅彰显在越来越美丽的风景中,也彰显在城乡居民日渐丰厚的钱包里。2021年,瓯海区实施“百个”文旅“微改造、精提升”项目攻坚,累计投入公共财政1.4亿、吸引社会资本2.1亿元,项目完成率达100%;全年接待总人次达583.6万人次,同比增长20.3%;旅游总收入82.4亿元。(朱建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