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丨奶奶的琴凳

时间:2022-10-18 16:28:22 来源 : 中国网温州 作者 : 丁欣华

图源:瓯江文艺

我不知道这张琴凳现在还存世与否?假如有幸还活着的话,不知道它被丢弃在哪个角落?奶奶去世已有好多年了,她留下的遗物,唯一让我牵挂的就是琴凳。

据说(没有求证过),琴凳是奶奶随嫁的嫁妆。也据说,奶奶年轻的时候,古筝弹得很好,琴凳就是摆放古筝的长条板凳,样子与一般的长条板凳无妨,只不过凳面宽了几分。不过,自打我有记忆起,也没有见过奶奶弹过什么琴,古筝也只是这几年才得以认识。

这张琴凳之所以如此地令我牵挂,因为留给我童年记忆最多的,大多与这张琴凳脱不了干系。父亲兄弟多,自然地我的堂兄弟姐妹也多,自然地纷争也多,而大多数的纷争,也缘于争夺这张琴凳。

争夺琴凳,当然不是为了弹什么古筝,而是争夺到琴凳,就可以争夺到许多童年的乐趣。因为那时的童年,不似现在的孩子可以看电视、玩电脑什么的。那时候的玩乐项目,大多是孩子们自创的,比如玩“柿子娘”(温州话,柿子里面的籽),而琴凳是玩“柿子娘”最好的道具。在当时,“柿子娘”可是小孩子眼里的宝贝,在农村,基本上每个小孩都有收藏“柿子娘”。小孩吃柿子,在意的不是柿子有多好吃,而在意的是柿子里面有多少枚“柿子娘”。记得小时侯,我经常去寺前街捡“柿子娘”。看见有人在吃柿子,为了几枚“柿子娘”,会从街北跟到街南,死死地盯着那人嘴巴,待那人嘴里一吐出“柿子娘”,我就飞快地从地上捡起放入兜里,只怕小伙伴抢先一步。“柿子娘”还可以用来换钱,一分钱可换10来枚,不过市价也经常随行情在变。

图源:瓯江文艺

玩“柿子娘”,就是几个小伙伴按顺序在琴凳的一端摆上一颗自己的“柿子娘”,然后用手一拍,看谁的“柿子娘”跑得远,那么谁就赢,就可以把他人的“柿子娘”收入囊中,当然前提是“柿子娘”不能丢落在琴凳外面,落在地上。玩“柿子娘”,在一般的凳子上也可以玩,但琴凳凳面宽,“柿子娘”不容易丢落在地面上。这种玩法,我在电视里许多娱乐节目中还看到它的影子,许多嘉宾在一张长条的桌子上,把装满水的玻璃杯一推,比看谁推得远。

因此,谁拥有了琴凳,谁就拥有了开玩的权力。开始,琴凳是在各堂兄弟姐妹家中轮流摆放,后来大家慢慢不遵守约定了,就开始争夺了。在众多堂兄弟姐妹争夺战中,我经常是落败者,因为大家都说我是个“读书娒”,老实,不玩劣,落败也就难免。记得,我有一次不服输,发牛脾气,结果大家自然扭打在一起……

拥有琴凳,当然不单单只有这么好处。每当夏夜出去纳凉时,躺在琴凳上,仰望星空,数繁星点点,听祖母讲那吒、孙悟空、牛郎织女等神仙故事,真是快乐。拥有琴凳,还可以伏案做作业等等,总之好处多多。仿佛谁拥有琴凳,谁就拥有了童年的快乐。如今奶奶走了很多年了,也带走了我的夏夜的乐趣。我写下了《没有了祖母,就没有了夏夜》诗句:

图源:瓯江文艺

夏风把黑夜

不断地吹落

黄黄的丝瓜花

长在乡间的竹架排上

夜色掩护不了

孤寂

谁带走了我们的祖母

星星和萤火虫

关于星星

祖母留下几种说法

灶台肚壁上点点的火光

丝瓜花上翻飞的萤火虫

她的蒲扇,曾摇落

天上最亮的几颗星星

乡间的日子

没有了祖母,星星和萤火虫

我们失去了辨别能力

白天与黑夜

分辨不清

如今我每次回老家,还经常会打听琴凳的下落,有人说劈了当柴火烧了,有人说被人收购了……

作者简介:丁欣华,当过教师、记者、编辑,现供职于温州龙湾某机关某报社总编,诗歌发表于《诗选刊》《浙江诗人》《齐鲁文学》等刊。(丁欣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