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引领是加速数字化转型的有力抓手。去年以来,温州市委改革办、市公安局、市财政局等单位在浙江全省率先启动3项地方标准编制工作,经过多次修订和征求意见,将于2月16日正式实施。
3项地方标准包含哪些内容?它们的具体作用有哪些?未来将如何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发挥标准的效用?2月15日,温州市举办数字化改革地方标准新闻发布会作出一一回应。
3项标准 填补省内标准空白
在项目建设前,单位需要了解项目建设单位、承建单位和咨询单位费用测算标准,还需解决信息化项目建设预算编制“拍脑袋”、过度依赖潜在开发商等问题。《政务信息化项目软件开发费用测算规范》恰好解决了这些问题,同时结合温州政务信息化建设工作实际,增加了数字化改革、信创等调整因子,形成了符合温州实际的新开发费用测算规范。2022年,该标准被应用到市本级信息化项目技术审查中,节省软件开发费用8000万元。
在项目运行中,《政务云资源使用效率评价及调整规则》能有效破解当前政务云资源使用率不够高、升(降)配无依据等问题,进一步提高温州政务云资源的使用绩效,节约财政资金。近年来,温州率先在市本级实用该标准,让云资源使用率高于50%的应用逐级扩容、低于30%的应用逐级降配,2022年市本级政务云使用经费更加节约高效,经费较上一年度减少20万元。
项目验收是对信息化项目综合绩效水平的“大测验”,《数字化项目综合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通过6项一级指标、29项二级指标和60项三级指标,较为全面、准确对项目进行评定。2022年,相关部门按照这个指标对市本级、瑞安、瓯海的部分信息化项目进行了绩效评价,评价结果较为客观,为部门规范建设信息化项目提供了很好地指引,促进了温州市数字化改革项目的实战实效。
这3项标准既各有侧重,又紧密相关,共同构建起了信息化项目“建设前”技术审查、“运行中”资源调配、“验收后”绩效评价的闭环管理体系。
“3项地方标准的出台填补了省内在政务信息化项目管理领域的标准空白,为温州市理论和制度规范体系建设贡献了‘鲜活样本’。”温州市委改革办副主任陈成虎强调说。
标准贯彻落地 打造“省级标准”
只有将标准融入到实际工作,才能真正发挥效用。数字化改革以来,温州市在全省率先成体系推进信息化项目管理,为了更好推进三个标准贯彻落地。接下来,温州将加强标准的宣传贯彻工作,分批组织市级各部门、县(市、区)大数据中心、信息化建设企业以及信息化专家等,开展多种形式的标准宣贯会,推动三个标准从实践中来再到实践中去。
与此同时,温州加强标准的应用工作,让数字化改革标准“落地生根”。目前,《政务信息化项目软件开发费用测算规范》已经开发成智能组件注册到省组件超市和嵌入至数字化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中,实现全省复制推广;《政务云资源使用效率评价及调整规则》将指导各县(市、区)按照调整规范加强政务云管理;《数字化项目综合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已纳入数字化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超过60%的指标数据将通过该系统实现自动获取。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推动标准贯彻实施,持续迭代优化标准内容,努力将‘温州标准’上升为‘省级标准’,为全省数字化改革行稳致远贡献更多温州力量。”温州市大数据发展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孙祥光如是说。(蔡慧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