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建、引、育”一体化模式成为改革创新典型案例

时间:2023-04-26 15:30:03 来源 : 中国网温州 作者 : 周大正

近日,科技部发文,温州“建、引、育”一体化模式被选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2022年改革创新典型案例之一,为我国推进自创区建设提供“温州样本”“温州经验”。

温州市科技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说,温州市于2022年4月启动大孵化集群建设,采取“建、引、育”一体化模式。“建”指建设拎包入驻的孵化空间,优先为大孵化集群供地,拓展全新增量空间,加快存量空间调整优化,推动传统制造业企业集团利用空置厂房建设孵化器。“引”指招引优质孵化项目,依托专营机构、科技飞地引进科技企业项目,探索“链主企业牵头、政府支持、科研机构支撑”的项目招引模式。“育”指孵化项目培育,设立超百亿元的科创基金,建立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举办投融资对接会,以优质生态培育孵化企业。

打造更多拎包入驻的孵化空间   

据了解,“建、引、育”一体化模式在推动大孵化集群建设中环环相扣、紧密衔接。坚持增量拓展与存量调整两轮驱动,为大孵化集群器建设打造更多拎包入驻的孵化空间。把环大罗山科创走廊周边和各地主城区优质增量土地资源优先为大孵化集群供地。

中国眼谷 图源:温度新闻客户端

如温州市龙湾区加快打造眼健康全产业链,在“中国眼谷”中央孵化园的基础上,配套供地用于新建18万平方米的科创园,腾挪政府自持物业打造4万平方米的眼健康医疗器械智造园和1.8万平方米眼谷博览交易中心,缩短产品研发与产业化之间的进程。加快存量空间调整优化,在土地资源稀缺的情况下,千方百计为大孵化集群建设腾出宝贵空间。

截至今年3月底,温州市新增孵化面积193.9万平方米,预计年内还可新增孵化面积140多万平方米。在拓展孵化空间的同时,积极优化内部空间,为企业提供拎包入驻的环境。目前,全市直接装修让企业可拎包入驻的空间面积达70多万平方米,并充分满足企业个性化定制需求,由企业进行装修,政府给予补贴。

探索创新不同的孵化引育模式

温州市大孵化集群建设运营座谈会 图源:温度新闻客户端

同时,温州市在推动大孵化集群建设中,坚持专营机构与政府平台联动发力,充分调动各方资源,探索创新不同的孵化引育模式,吸引创新主体、创新项目入驻孵化器,构建全链条多层次的孵化育成体系。 

依托专营机构招揽,温州市各地已累计对接专业运营机构100多家次,目前已签约22家专营机构并启动项目招引。以政府+企业联动招引,由“链主型”领军企业奔腾激光牵头,联合省新型研发机构温大激光研究院、省机电设计院创建浙江省激光智能装备技术创新中心。成立专班加速项目落地,目前该孵化器已新招引入驻孵化类项目8个。

积极探索“飞地孵化”模式,搭建一条在“发达地区就近就地孵化、成果温州转移转化”的“空中走廊”,推进本地飞地协同发展。如在深圳建设苍南(深圳)离岸科创飞地孵化器,在苍南运营新能源加速器,采用“深圳孵化—苍南加速”的模式,在深圳进行科创项目前期孵化运营,将项目的产业化转移到苍南。

新入驻科创企业(项目)1700多个

在物理空间建设的同时,同步推进建设政策高地,培育让创新主体入驻无忧、专注创新发展的孵化生态。在完善科创基金支撑方面,目前全市科创基金总规模超100亿,孵化基地自持基金规模达16亿元,今年已为精石微通、小梁医学等在孵企业提供6.7亿元投融资支持。同时,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已有25个孵化基地建有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可以为产业共性卡脖子技术提供技术服务;引导兰理工温州泵阀研究院等6家高能级创新平台建设成果转化型孵化基地、华科大温州先进制造研究院联合中电海康共建温州光电产业创新联合体。全市各类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举办项目路演等创新创业活动共2000多场次。

温州市科技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温州“建、引、育”一体化模式在推进大孵化集群建设,加速提升温州国家自创区创新能级中,奋力在最短时间内出形象、成规模、见成效、有成果。截至今年3月底,温州市新增孵化基地84个,新入驻科创企业(项目)1700多个,新引育创新创业人才5100多人,其中高层次人才200多人。

温州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作为全国唯一一个以民营经济为特色的国家自创区,是一座闪亮的“科创灯塔”,肩负着探路实现民营经济二次腾飞的国家战略任务。自2018年2月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建设以来,温州市不断深化创新,持续加码落实创新首位战略,着力打造“一区五园”发展格局,迭代升级“八大专项”攻坚行动,全面打响环大罗山科创走廊“三大会战”。去年以来,狠抓科技创新“八大抓手”,深入实施大孵化集群战略,打造“建、引、育”一体化模式,持续优化创新生态环境,奋力打造全国一流的民营经济创新创业新高地。(周大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