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正式批复,温州获批成为全国首个国家级医防融合试点城市,率先探索推进医防协同、医防融合的“温州样板”。
作为一座吃改革饭、走开放路、打创新牌发展起来的城市,温州在公共卫生、医疗服务有着先行的基础和优势。获批试点后,温州如何扛起“探路先行”之责,建立起高效协同、措施完善的医防融合长效工作机制,维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对此,看温州作何解答。
全国试点为何花落温州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创新医防协同、医防融合机制。改革、创新、开放,已经融入温州的城市气质,在医疗卫生领域亦是如此。一直以来,温州高度重视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持续加大投入,深化改革创新,取得了一系列成效。
早在2013年,温州市就已启动医防协同、医防融合工作探索,明确了温州市医疗机构预防保健科(或公共卫生科)设置标准及职责,次年开展温州市医防整合规范化医院建设,并加强县域公卫体系建设,现已打造19个县域医共体,覆盖9个县(市、区)186个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疾控机构、公立医院、基层医疗机构“三位一体”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逐渐完善。
落地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温州协同创新中心,组建温州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建立传染病防控创新协同联盟,温州有效强化技术支撑。以重大传染病单病种为重点,有效规范诊疗活动,不断提升重大传染病流行规律与科学防控研究能力。2023年温州市积极推进国家疾控监督员制度试点工作,从专业公共卫生机构遴选22名专职疾控监督员派驻四区两市医疗机构,进一步强化了医防协同工作监管保障。
为打通信息壁垒,温州率全国之先建成全市统一的一级信息化医疗健康大数据平台——温州市5G云诊疗平台,汇聚2014年以来全市307家医疗卫生机构诊疗数据3.9亿份,日均医院间诊疗调阅信息超10万条。建成全市统一的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和特定疾病监测预警系统,突破医疗机构与疾控机构之间信息屏障,实现重点疾病本地化管理和分析利用,为医防协同智慧管理提供了有力支撑。
医防融合将迎改革突破
全国首个医防融合试点城市的成功获批,为温州市医防融合工作创新试点按下“加速键”。
作为医防业务协同工作的重中之重,温州将如何加强传染病疫情监测发现能力的提升和疫情发生后快速处置?温州市卫健委相关负责人透露,温州市将推动疾控机构与公立医院建立日常定期会商制度,完善信息共享机制。加快推动构建多点触发、反应快速、权威高效的传染病监测预警体系,构建以哨点医院为核心、其他医疗卫生机构为补充的监测网络,完善监测预警。加强医疗机构和疾控机构在流行病学调查、传染源及风险人群管控等应对处置措施中的协同配合,充分发挥各自专业优势,共享互通。
如何依托温州市良好的信息化基础,助力医防融合信息化推进?一方面,温州市将建设多层次多部门多病种的传染病监测预警系统,逐步实现人工智能自动预警;另一方面,建设温州市公共卫生大数据平台,实现诊疗、用药、检查检验结果、健康档案等信息共享。
为确保医防融合在医疗机构和公共卫生机构内顺利实施,温州市将完善医防融合工作评估制度、疾控监督员制度,全过程监管、评价,确保试点取得实效。同时,加大高层次公共卫生人才引育力度,加强医防融合的公共卫生复合型人才培养,建立医院和疾控机构“人员双聘、双流动”机制,实现预防医学与临床医学人才融合互补,提升公共卫生防治水平。
三步推进建立长效机制
蓝图已绘就。温州市将通过医防融合创新试点城市建设,进一步完善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与医疗机构分工协作、优势互补、业务融合的合作机制,健全传染病处置、预防干预、临床诊疗、监测评估等一体化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提高医务人员对传染病的诊疗水平,全面加强公立医院、县域医共体的公共卫生服务职能,推进疾病三级预防,着力解决医疗与预防分割的问题。
号角已吹响。到2024年底,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与医疗机构分工协作、优势互补、业务融合的医防融合体系全面建立,传染病监测预警、应急处置、医疗救治能力明显增强。到2025年底,医防深度融合,实现人员通、业务通、资源通、信息通,传染病发病率、死亡率逐步降低,居民健康主要指标明显提升,全市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更加完善。
路线已清晰。从2024年1月—12月,各县(市、区)卫生健康部门结合当地实际,明确年度任务目标和时间节点,精细化推进疾控机构与医疗机构医防融合。2024年底,对试点工作进行阶段性评估,完善评价考核办法,总结试点工作的成熟做法和经验。
通过该项试点,到2025年底,温州将全力总结提炼医防融合成熟的做法和经验,建立起高效协同、措施完善的医防融合长效工作机制,为全国提供样板贡献温州力量。(李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