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4日上午,温州市区绣山路中段道路正式通车,从惠民路通向府西路。
市民李明鸣成为首批“体验官”,开车从金茂府一路直抵新城,相比以前快了3分钟。
“3分钟的提速虽然不多,但这条路的意义却很大。”温州市住建局城市道路建设研究中心主任陈凡说,绣山路全线的贯通,对完善周边道路网、提升城市形象具有积极作用,不仅消除了城市中心梗阻,减缓市府路、锦绣路交通压力,还改善了居民的出行体验,拓展城市发展空间。
在“强城行动”三年计划中,打造内畅外快的交通圈备受市民关注。从畅通“城市血管”开始,温州正用一条条新路,见证城市的蓬勃生长力。
一天一盯
跑出“一天一个样”的造路速度
鹿城区南汇街道城建中心主任木晨的电脑里,存放着这条断头路从去年12月22日正式施工以来的航拍图。150天,路的变化一天一个样,清晰而直观——
曾经,这里是温州职业中专和绣山中学所在地,施工前学校被拆除;
4月,断头路初具雏形,启动管线接驳、高压电力管道保护等工作;
5月,完成路基整平、人行道透水混凝土浇筑……
从原定180天工期,到实际的提前一个月完成,这般造路速度,靠的是建设专班“一天一盯”的制度。
比如4月11日的一场赶工,就令木晨记忆犹新。“根据天气预报,第二天晚间会有一场大雨,极可能影响水泥稳定层铺设,所以我们紧急施工,必须赶在雨天前完成。”
“水稳材料进场”“开始水稳施工”“晚上水稳继续施工”……当天,工作群里信息不断,专班成员现场督进度,及时解决问题。20多名施工人员埋头工作,摊铺机、压路机、挖机同步作业,干得热火朝天。经历连夜赶工,施工团队终于为现场铺设的水稳全面覆盖上养护毯,避免了大雨对工程的影响。
各方携手
畅通城市每一处“毛细血管”
事实上,城市每一处“毛细血管”的打通,往往会牵扯多方诉求的平衡、复杂利益纠葛的化解以及路网规划的完善等,几乎条条都有“一本难念的经”。
以绣山路工程为例,属地街道、审批部门和建设单位总能在问题面前迎难而上、协同联动。遇到政策处理问题,就多部门联席讨论;遇到审批慢问题,就开辟绿色通道高效推进;遇到各类诉求,就一次次完善方案,赢得各方支持。
另一边,市民们也用发自内心的自觉行动为“强城行动”助力。项目推进过程中,府西路西侧南北走向的人行道被纳入施工范围,而此处正是周边市民夜跑的常选之路。“施工期间确实不太方便,但想到路打通后大家都便利,城市形象也好了,体谅一下是应该的。”市民郑先生表示理解,特意换了一条夜跑路线。
如今,这条新路宽度为33至36.5米,属于城市次干道,满足了城市中央绿轴区整体道路的需要。
以路兴城
交通先行打开城市发展格局
交通是一座城市发展的命脉,也是重要的动力源。
眼下,温州正大力实施“强城行动”,冲刺“双万”城市,交通建设的牵引性作用更加凸显。“交通不再只是时空距离的概念,更是深刻影响和带动城市格局、人口布局和经济版图的关键因素。”陈凡说。
从断头路打通情况来看,近年来,温州全面发力,按照项目轻重缓急,合理制定断头路建设计划,持续推进“打卡口、接断路”行动。
翻看工作清单,今年全市计划打通断头路20条。目前已打通7条,包括锦源路、上涂路南段、杨府山西路等;站西路、葡萄路等一批断头路已处于扫尾阶段。
据介绍,温州市住建局将定期对各地断头路问题进行排摸、调研,深入项目现场进行实地监督,指导属地相关部门明确责任、细化任务,全力以赴确保工程如期竣工,共同推动城市交通建设的稳步发展。
从断头路到民心路,最终打开的是一座城市发展的“任督二脉”。展望未来,温州将在三年内打通断头路60条,以路惠民、以路兴城。(叶凝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