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帆竞发逐浪急,破局攻坚正当时。
近日,温州市一季度146个总投资1129亿元的重大项目集中签约,在全市上下掀起“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的干事热潮,释放乘势而上、奋战奋进的发展信号。
今年是温州迈入“双万”城市的冲刺之年,也是提速打造“全省第三极”的关键之年。攀高而上,这座敢闯敢试的城市激扬斗志,聚焦打造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市域样板,全面推进“四大振兴”,深入实施“强城行动”,在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温州新篇章中,干出“全省第三极”的硬实力、新风采。
透过数据看经济——1至2月,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3%,较2024年全年提高2.1个百分点,增速继续领跑全省,高于浙江省平均4.3个百分点。由此印证,全市经济运行开局良好、起步有力。
如今,2025年“六干争先抓落实·提速打造‘全省第三极’”第一次县(市、区)比看活动吹响号角,将进一步点燃各地比学赶超、争先创优的奋斗激情,激励全市上下以更高站位、更大格局、更高质量、更强担当、更强作为,锐意进取,全力攻坚,跑出项目“加速度”,冲刺“半年红”奋进“全年红”。
开局起势,拼搏争先
托举一座“强城”向上崛起
走进滨江CBD,现代化气息扑面而来。伴随今年落地的青山全球总部大楼,浙江“第一高楼”、温州新地标强势崛起,将再添一笔“城市封面”高光印记。
刷新的天际线,亦如温州持续向“强”奋进时积蓄的发展底气,映照出一个“开局即起势,起势必争先”的故事:
“新年第一会”一脉相承,聚焦加快建设创新温州,发出“以全域全方位创新塑造发展新优势,努力实现‘在温州看见创新中国’”的强音;
“新春第一会”与时俱进,围绕高质量发展促共富、提速打造“全省第三极”,向全城擂起催征金鼓,动员大家抢抓良机,迅速行动。
且趁春风策马行,随之揭开的是“拼搏抢开局”的序章。
创新前沿,科技创新这一“关键变量”,正成为发展“最大增量”——
新年伊始,中国基因药谷的入驻企业顺利取得首张生物药生产许可C证,标志着生物药CDMO平台已具备合法合规开展药品委托生产的能力,温州将迈入大分子生物药商业化生产的新阶段。
徜徉数字经济蓝海,同为“一港五谷”核心平台的中国(温州)数安港再迎标志性成果。市数据局与6家数据基础设施承建单位签订任务书。这意味着温州作为国家数据基础设施试点的全国唯一“大满贯”城市,将全面推进6个国家级试点建设工作,争创国家数据要素综合试验区示范园区。
项目现场,蓝图规划的一个个坐标,化作机械轰鸣的建设热潮——
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是浙江推进重大项目建设的一张金名片。今年2月,在浙江省2025年一季度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中,温州总投资589亿元的14个重大项目参与全省集中开工。从项目投资规模看,超20亿元项目有3个,其中超百亿元单体项目1个,山区海岛县项目占比21%。目前,14个项目已全部于3月底前按期开工。
同样在2月,温州文化展示中心建设节后按下“快进键”,即便是低温天气,忙碌的钢筋工、木工、电工等工人不惧寒冷,全力加速推进这个温州文化地标的进展。从南往北看似画框,从空中俯瞰是“天幕”,温州文化展示中心将成为温州滨江商务区核心片区重要的公共空间和文化艺术节点。
交通版图,一横一纵交通网内外延伸,勾勒城市发展的“空间密码”——
甫一开年,一辆装载包装机等机械设备的国际公路运输(TIR)车辆经温州海关监管施封后从瑞安出发前往欧洲。这是继去年12月温州开通全省首条TIR线路后的又一新线路,对于出口导向型企业来说,是一个拓展国际市场的有效渠道,也将为浙南区域一体化合作发展、金丽温开放大通道建设等重大战略部署提供外贸新活力。
全力以“复”抓进度抓质量,春节的喜庆氛围尚未完全消散,温州市交通建设领域项目迎来全面复工复产,在平阳大道、瑞湖高速等市重大交通项目现场,建设者们全力奋战。而近日,一组数据实证“开门红”:一季度,市交发集团累计完成交通投资24.96亿元,同比增长136.6%,多项高速工程取得关键进展、项目先行用地审批时间刷新全市纪录。
企业车间,政企联动打好提质增效组合拳,奋力抢占市场先机——
“过年回家也很忙,不是去见企业,就是在去见企业的路上。”春节期间,上海聚升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余文俊忙着为聚升大宗商品贸易产业园开展市场调研,并对客户开发做出新布局。短短一段时间,10多家企业相继入驻园区,今年入驻企业销售额预计可完成530亿元。
瞄准一季度工业经济“开门红”,新春“走企业强服务解难题”活动在全市如火如荼地铺开。助企服务员及时将走访服务过程中排摸收集的问题诉求同步录入到“帮企云·企业之家”平台,实行责任部门牵头、助企服务员挂钩、“实名制”“销号制”办理。在集中走访服务完成后,助企服务员常态化为联系企业开展政策推送、诉求收集、项目代办等服务。
抱团出海,主动出击拥抱世界,全力开辟国际“贸易通道”——
随着2025年“百团千企出海拓市场增订单”行动启动,企业“走出去”“敢接单”“接好单”化为现实。一季度,温州市已组织500余家次企业赴境内外参加各类商务活动70余场,共收获意向订单约5.5亿美元。
为期3天的2025年意大利米兰光学眼镜展吸引温州市192家企业参展。其中,瓯海区140家眼镜企业携手闯海,共斩获意向订单超2亿美元。
向新突破,以质取胜
展现工业经济强劲韧性
日前,浙江省经信厅发布的2024年度“工业大市大县挑大梁”典型案例地区名单中,温州成功上榜,乐清市、瑞安市、洞头区也分别入选“勇挑大梁”“创新发展”“多作贡献”典型案例地区。
这是一份肯定,印证温州“优势产业向新提质,新兴产业培育壮大”的良好态势。今年以来,温州市坚持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以新型工业化为引领,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让温州经济在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下展现强劲的韧性与活力。
冲刺“双万”城市,关键在于“以质取胜”。
在巨一集团数字化车间,原本需要60余人的流水线,已减少到25人左右,生产效率和精准度提升30%。这幕场景,正是温州鞋业数字化转型提速的具体实践。
数据显示,目前,全市规上鞋业企业已实现数字化水平1.0标准全覆盖。作为省级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县域试点,鹿城区更新迭代出台产业政策“优80条”;温州市全行业累计打造各类工业互联网平台6个,其中省级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1个、省级平台3个。
“创新驱动”之于“产业强市”的分量还在持续上升。
伴随全球首台特大单作用液压打桩锤下线,温州“智造”再添国之重器——这是中国首台完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5000千焦液压打桩锤,也是全球首创的打击能量最大的单作用液压打桩设备。它的下线,不仅彰显了我国在重型装备国产化领域的创新能力,更向全球展现了中国在大型海工特种装备制造方面的雄厚实力。
工业是温州经济发展的“主引擎”。产业升级转型催生的经济新增长点正日渐凸显。位于温州湾新区的浙江华远传出好消息,成功在创业板上市,该公司以“高精尖”技术破解行业难题,让一颗紧固件突破158项专利,将产品悄然嵌入汽车产业链的核心环节,赢得市场认可。
与此同时,各地蓄势突破,千帆竞发冲刺高质量——
资源要素相对匮乏的海岛洞头,如何实现工业经济“开门红”?该区传统优势产业围绕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不断推动先进技术应用、前沿技术提升,发展势头迅猛。
如聚焦零土地技改、科研深化、产品升级,位于洞头北岙街道的温州仕博电器科技有限公司最大程度释放产能,1月-2月企业产值同比增速达46.3%,订单已排至8月份。
数据见真章:1月-2月,洞头区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达23.8%,位居全省山区海岛县榜首。
抢抓新能源产业发展风口,乐清市着力打造新能源聚链成群的“热地”、新能源技术策源的“高地”,推动工业经济向新而行。
从“看得见”的光伏项目、新能源汽车充电站,到“看不见”的电控电机、电解制氢技术、储能,乐清完成了全链条布局,形成龙头企业引领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的产业生态。
山区县工业突围同样态势强劲。
连日来,随着上海华美数字化座舱智造项目签约落地永嘉,永嘉县工商联主席、上海华美电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金立矿带着在上海经营20多年电梯产业的积累,为打造数字化座舱智慧工厂奔走。
制造业总部回“嘉”的故事,映射永嘉县坚持“工业强县”战略不动摇,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三年倍增计划,推进新能源、数字经济、生命健康等三大新兴主导产业培育。1月-2月,该县互联网、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速128.3%,位居全市第一,数字产业“跑出”新速度。
无独有偶,苍南县启动全县电网工程建设三年攻坚行动,未来三年将投资22.8亿元,实施电网工程26个,争取再造一座“苍南电网”,为绿电输送消纳开辟道路,也为能源低碳转型保驾护航。
火热实践仍在升温。
从万米高空到百米低空,温州拥抱“天空时代”,撬动了一场“空间革命”——市委市政府首次瞄准“天空”召开高规格会议,围绕民航业与低空经济“一体两翼”谋划战略、部署任务、落地项目,开足马力打造“天空之城”,为温州冲刺“双万”城市、提速打造“全省第三极”蓄势腾飞。
提振信心,攻坚破局
合力打好“稳拓调优”组合拳
二季度是攻坚突破的黄金期,唯有全力冲刺,方能破局争先。
近日,浙江启动2025年二季度重大项目开工活动,温州5个“千项万亿”新建项目二季度陆续开工,总投资110.4亿元、年度投资12.3亿元。
战鼓擂动催奋进。这些开工建设的重点项目正成为筑牢工业经济的“压舱石”,在拉长增粗产业链条的过程中,赋能温州向着“双万”城市全力冲刺。
抓好项目,是充足发展后劲的关键一招。
聚力新材料产业,温州将持续做深“产业链链长制”这篇文章,紧盯先进基础材料、关键战略材料、前沿新材料三大赛道,大力推进“365”工程实施。围绕产业平台、项目招引、项目建设、重点活动和重要企业,实施清单化管理推动,进一步深化“3核心+5特色”的8大生产基地布局,形成全市齐抓新材料产业的合力。
镜头转向汽车零部件产业,在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持续扩容的大背景下,温州将以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作为产业发展的突破口,聚焦电动化、智能化、轻量化三大关键方向,加快重点平台发展和“专”“精”企业培育,实施产教融合行动和整零协同行动,加快实现温州汽车零部件产业高端化、智能化。
跨越发展间,城市“筋骨”壮起来——
日前,甬台温高速公路鳌江西互通及其连接线工程全线正式通车运营,成为温州“大都市区南部副中心”高速路网联网成片的关键一环,助力实现“往温州都市区核心区1小时交通圈”。
通车的背后,交通建设攻势如潮:一季度温州综合交通投资超115亿元,今年还将陆续建成瑞苍高速、绕城高速乌牛互通、甬台温高速柳市互通等一大批重大交通项目。
城市“怀抱”暖起来——
打出“利企安企暖企”组合拳,温州不断向外传递加力加码支持企业、服务企业的鲜明导向。
参照为民办实事模式,聚焦企业需求最迫切、实际最有感的急事难事,首次推出“为企办实事十大项目”,涉及拓展市场、政企恳谈等共计30条具体举措;启动“温暖营商·携手助企”系列活动,“政务服务体验官”走进在温异地商会及企业家协会,为企业搭桥解难。
城市“家底”富起来——
眼下,温州立足市情、乡情、民情,出台2025年市委一号文件,聚焦缩小“三大差距”,系统部署九大攻坚行动,力争实现“六个更”,即山区海岛县发展更快、县域承载能力更强、乡村发展更好、城乡居民收入差更小、基本公共服务更均衡、共富机制体制更健全。
“强城”更需“强人”。温州把“提速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改革发展”“提升城市发展‘青和力’”列入今年重点工作,加速构建人产城融合新生态。
实施“新温州人青年和人才安居计划”、建设温州国际人才社区、深化外籍人才便利化服务改革……温州发布5件人才服务实事和5项政策礼遇,以“可触达”的获得感,推动人才与城市双向奔赴、共同成长。
走向世界、携手世界,新时代“世界的温州”也在相关实施方案出台后,有了具体的模样——
到2027年,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基本确立,高水平对外开放新格局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发展取得明显成效,在全国全省高水平对外开放中走在前列。
山再高,攀之可至;途虽险,毅则能达。新一轮比看的开始,亦是“奋战二季度,拼抢上半场”的开始。温州将坚决扛起经济大市挑大梁的责任担当,远近结合打好“稳拓调优”组合拳,以实干实绩诠释“在风雨洗礼中发展、在历经考验中壮大”。(温州日报 叶凝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