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规范和加强温州市幼儿园“托幼一体化”工作,推动“幼有所育”迈向“幼有善育”,近日,温州市教育局联合温州市发改委、温州市编办、温州市财政局、温州市资规局、温州市卫健委等六部门印发《关于推进温州市幼儿园“托幼一体化”工作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
根据《实施意见》,温州市将通过多渠道拓展托班资源、全链条优化师资队伍、全方位提升服务品质、建立健全托班经费保障机制等举措,全面落实幼儿园向下延伸办托,实现高品质构建托幼一体化公共服务体系。到2025年,全市普惠性幼儿园开设托班率达60%,托幼一体托位占比达65%;到2027年,全市普惠性幼儿园开设托班率达70%,托幼一体托位占比达80%,新增普惠性托位数10000个以上。
幼儿园向下延伸,破解“托位荒”
为解决当下年轻一族“入托难、入托贵”的难题,《实施意见》提出,根据2-3岁幼儿入托需求,新建小区配套公办幼儿园原则上应按照“托班与小班1:1配置”同步建设;对于入托需求量较大、具备适合扩建的幼儿园,要积极创造条件扩建托班,原则上每6个幼儿班扩建1个托班;对于现有幼儿园招生未达到建设规模,且区域内入托需求明显的,可以通过“适托化”改造增设托班。同时,加大托幼资源的统筹力度,支持幼儿园开设半日托班、计时托班、亲子早教服务等多种方式办托,想方设法挖掘潜力优化服务结构,增加普惠性幼儿园托班学位供给数量。
建设师资队伍,照护专业更标配
“教师是托育服务的品质保障,我们一直将教师队伍建设作为重点工作来抓。托幼一体化刚启动时,幼儿园面临最大难题就是,托班师资不足,幼儿园教师托班的经验并不丰富。”温州市学前教育指导中心相关负责人说。《实施意见》明确,要配足配齐托班专任教师和保育员/师(简称保教人员),托班保教人员应持有教师资格证并鼓励获得保育师资格证,而托班管理人员要持有双证(教师资格证、保育师证),并全员接受托育专项培训,纳入教师学分管理。目前,全市托班保教人员“教师资格证+保育师(育婴师)证”持证率达91%。
据了解,龙湾区将托幼一体化作为县域金名片来培育,截至目前,完成486名教师岗前培训,7期保育师培训实现400余人持证上岗,实现全区托班教师“双证”上岗率达100%。同时,支持在温高校尤其是在温高职院校开设0-3岁婴幼儿照护能力课程,提供学科专业支持。
品质服务护成长,家长更安心
托幼一体化,既要在扩大托位总量上下功夫,也要优化服务结构。《实施意见》提出,支持区域内“托幼一体化”幼儿园建立学习共同体,建立幼儿园托育质量评价机制和督导机制。建立医育结合服务体系,开展“医育联盟”共建合作,实施辖区儿童保健医生指导幼儿园托班开展日常照护活动。为幼儿园托班提供健康宣教、膳食营养、预防接种、问题干预等专业服务,形成医养教融合发展新生态。
温州大学教授宋占美认为,托班幼儿的照护会比幼儿园3-6岁幼儿的照顾更加精细化,必须要结合托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安排科学的托育活动,切忌“幼儿园化”。《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幼儿园要立足2-3岁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坚持“教养合一、相互渗透”原则,构建“适托化”照护课程,提供安全健康适宜的环境,科学合理安排游戏活动、营养膳食、体格锻炼,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同时,支持区域内“托幼一体化”幼儿园建立学习共同体,全员参与日常教研,提升托育质量。(温州市教育局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