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永嘉农村综合改革赋能乡村振兴

时间:2018-08-13 16:18:10 来源 : 人民网 作者 : 佚名

夏至时节,走进温州永嘉县三江街道坦头村,在一家名为“樂埜”的瓯瓷工作室里,可以看到美术工艺师们正在陶丕上临摹画作。63岁的村民夏益民有空就喜欢来工作室逛逛。工作室是夏益民的老房子——温州农村常见的两层楼瓦房,现在已经被改装成文艺范十足的小庭院。而这位曾以种茶为生的农民从没想过,小时候玩耍时随手捡起来打水漂的陶瓷残片,如今竟能为他带来财富。

白墙黛瓦、绿树红花之间,大师工作室、技艺传承基地等错落有致,位于楠溪江东岸的坦头村,村集体年收入一度不到10万元。为推动农村高质量发展,巩固党在农村执政基础,永嘉县聚焦域内类似坦头村这样村集体经济实力不强的问题,深化发展模式改革,坚持因村制宜,突出造血功能,探索建立结对帮扶、入股分红、搭车经营等村企项目合作模式。受益于这种合作,坦头村完成整村拆建后,很快引入产业实现了美丽蝶变,村集体经济跃升至2017年的156万元。

当下的永嘉,蝶变的不仅是坦头村。作为“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永嘉县委、县政府近年来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坚持以“最多跑一次”为统领,以农村综合改革为主线,聚焦解决村集体经济实力不强、生态转化效益不高、农村资产利用不足三大问题,全力推进乡村振兴,绘就了一幅幅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壮丽画卷。今年一季度,永嘉GDP增长9.0%,位居全市第一;旅游总收入增长52.1%、创历史新高,成功实现“开门红”。

创新三种发展模式

全县258个薄弱村一年“摘帽”

村强,则民长富;民富,则国久安。基于对这一理念的深刻认识,永嘉聚焦集体经济实力不强的问题,创新改革三种发展模式,力求全县258个省定经济薄弱村转化“三年任务一年完成”。

其中,在坦头村、豫章村等村落已经展开的村企项目合作模式,带来了于今年启动的481个项目。所有项目均实行县领导带头认领、县乡村三级包干,预计年内可以为585个村增收9000多万元;资源整合、产业融合、异地置业的分类抱团消薄模式,则通过资产打包开发、合作社统购统销、联合购置物业三条路径,帮助薄弱村实现批量消薄。

在推进“消薄”过程中,永嘉县还重点提炼出该县“东炉村西炉村”带头人“你追我赶、竞相消薄”的经验做法,整合了12项涉农政策、2亿元涉农资金,干货式推出集体经济发展“金八条”,以此创新政策专项激励模式,去年为300名优秀村干部发放激励红包500万元:作为浙江6000多个年收入不足10万元,经营性收入不足5万元的集体经济薄弱村,永嘉鹤盛镇的东炉村、西炉村有一个共同的柿子特色产业,每当秋天,漫山遍野的红柿,散布在色彩斑斓的秋叶之中,引来大量游客。为做大做强柿子产业链,东炉村和西炉村两个村班子经协商,决定优势互补,良性竞争。去年秋天,为避免对游客的正面抢夺,两村合作把采摘期共同延后10天左右,立马就产生了1+1大于2的效应。

深化利益分配改革

全力推进旅游主业化发展

在大若岩镇水云村,村民将闲置的水缸、瓷缸、水泥桶“废物利用”,栽上花卉,该村特色的村头、休闲的桥头、美丽的田头、精致的门头成了一张张名片,吸引着游客慕名而来。“我们现在都自觉维护村里的环境,环境好了,才能发展旅游增加收入。”村民陈光慧家,被评为水云村最美“十大院落”之一。

水云村是永嘉美丽乡村建设的一个缩影,也是该县不忘“生态立县”初心,坚持绿色发展理念结出的硕果。6月5日世界环境日当天,浙江省生态环境保护大会暨中央环保督察整改工作推进会在杭州召开。会上,永嘉县被省委、省政府授予2017年度美丽浙江建设工作考核优秀单位。

近年来,永嘉县强化“旅游兴县”的理念,全力推进旅游主业化发展,联动抓好国家5A景区和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在这个进程中,聚焦生态转化效益不高的问题,永嘉多措并举深化利益分配改革——

针对楠溪江村景交融、利益交叉的问题,建立村旅协调机制,厘清边界、优化分成,引导土地出让“一锤子买卖”,向“细水长流”的入股分红转变。比如屿北千年古村,开创了全省古村落“整村置换、村企合作”开发模式的先河。

为有效杜绝客商的无效投入和资源的无序开发,建立精准化的供需对接机制,严格执行招商项目功能、资源、规划“三匹配”前置会商。比如新近上马的楠溪源头省级田园综合体打造了农旅融合新样板,南陈温泉小镇填补了冬季旅游断档期,全县旅游总收入连续五年实现30%以上爆发式增长。

建立项目化的生态补偿机制。探索“项目为主、资金为辅”的补偿模式,实施一批调结构、补链条项目,落地一批公共服务设施,打造家门口的创业机会和优质服务。比如依托楠溪江供水工程,连片流转12个村的滩林、土地,抱团开发环湖生态园项目,带动人均增收超5000元。

摸清家底规范交易

让农村产权平台“活”起来

受永嘉县东城街道浦口村委托,永嘉县农村产权服务中心去年通过温州市嘉诚拍卖有限公司,在资产交易平台公开举行其上善居20套商业用房网络竞价会,成功网拍农村产权。此次竞价会是该中心首次采用网络系统对农村集体资产进行线上公开竞价,有效避免了现场竞价、拍卖等交易方式现存的恶意串通及现场干扰等现象,同时预防了基础腐败,使农村集体取得了更加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实现集体资产增值保值权益最大化。

除了在全省率先试水网络公开竞拍,有效避免金饭碗卖出铜价钱,为拓宽百姓增收路径,永嘉近年来紧盯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加快资源红利在农村释放、向农民倾斜,瞄准农村土地这个最大资源,健全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农房抵押等改革制度,鼓励村民以承包租赁、土地入股、农企合作等形式创业就业,全面提高山区百姓工资性、财产性和经营性收入。

与此同时, 聚焦农村资产利用不足的问题,永嘉进一步深化产权制度改革。引入中介摸清家底,全程提供“清产核资、价值评估”一站式服务,实行属地乡镇、中介机构、村两委“三堂会审”,打通农村产权交易的所有关口。在全省率先建立市场化的农村产权交易平台,通过资金补助、项目挂钩,引导农村产权全部进入平台交易,真正把资产变成资金,近两年来,平台交易量、交易额全市最大。特别是流转了一批闲置老屋旧房,培育特色民宿212家,墟里排名中国民宿榜第五,去年全县“村集体”“经营性资产”平均增值3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