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入社会力量激活一池春水 温州柳市文化中心人气高涨

时间:2018-10-29 14:14:11 来源 : 浙江在线 作者 : 李攀 邵晨婵

2017年6月,温州柳市文化中心全面对市民免费开放。这个占地面积23亩,总建筑面积3.5万多平方米,总投资2.36亿元的乡镇文化中心,在建设之初曾引起各方忧虑——会不会成为一潭死水,或者走向商业化?

但正式运营一年多来,柳市文化中心创新机制,引进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成绩单——截至目前,共举办公益课堂1000多次,各类演出100多场,展览30次,观众累计人数都超过10万人,不仅实现收支平衡,还成为市民开展文化活动的主阵地。

柳市文化中心靠什么实现人气持续高涨?近日,本报记者进行了实地探访。

文化中心受到热捧

24日晚6时,一走进柳市文化中心的大楼,记者就看到门口摆满了公益课的各种海报,十多位赶来参与活动的市民正在电梯外等候。夜幕降临,文化中心八楼灯火通明,既有学太极拳的体育爱好者,也有来回排练旗袍秀的队伍,一派热闹景象。

47岁的吴林华是武当太极课的学员,家住柳市西宋村,是柳市偏远村之一。每周三、六晚,他都到文化中心上课。“以前想锻炼也没场地,就早上走走路爬爬山。”吴林华说,“来到文化中心后,发现这里的环境太好了,不仅可以和三十多个队友一起学,还有五六个老师教我们。”

每周五晚上,北白象镇市民陈春萍都会到柳市文化中心,在这里,她结识了一批同样热爱旗袍的友人。“这里文化资源非常丰富,可选择的活动很多。”陈春萍说。

柳市镇宣传委员陈霞介绍,文化中心基本做到每天都有多场课程和活动,有声乐、器乐、书法、摄影、交谊舞,还有形体、普通话、音乐舞蹈、合唱等。每晚的平均人流量在千人以上。

社会力量盘活资源

在柳市文化中心,丰富多彩的公益课和活动都由社会力量举办,五、六、七、九、十楼都有社会力量入驻。据统计,目前,柳市文化中心共有25家在民政部门注册的社团和23家文化公司签约入驻。

柳市文化站相关负责人介绍,柳市文化中心规划伊始,就考虑引入社会力量一起办文化,于是广泛联系、动员社会力量入驻,盘活柳市文化资源,但对其资质会进行审核并签订合作协议。

柳川书画院就受邀入驻,在文化中心四楼有了每周定期免费使用的场地,用来组织行业聚会,进行书画展览。作为回报,柳川书画院必须定期开展公益课。其中,柳川书画院秘书长倪集和开设的绘画课受到市民追捧,每期课都有上百人报名。

“因为没地方,以前诗会基本没活动,就几个人偶尔聚一下。”柳川诗社前社长林宏安说,现在诗社既能开会也能上课,诗社也“活过来了”。目前,柳川诗社已开了14期讲诗词格律的公益课。

对文化公司而言,入驻文化中心需付一定的租金,租金比同地段便宜,但同样有一个要求——要开设公益课。今年暑假,“红飘带舞蹈”签约入驻柳市文化中心。在“红飘带舞蹈”校长蒋丽霜看来,虽然开一些瑜伽、形体、舞蹈等基础性公益课不赚钱,但是对公司起到了宣传作用,而且文化中心文化资源丰厚、人流量大,可以带来很多客户。现在,公司已招收了100多名高端课程的付费学员。

文化下乡多方共赢

聚集社会力量“办文化”,不仅大大激活了柳市文化中心,让群众有了丰富的文化活动,还培养出了一大批文艺骨干。

政府部门要送文化下乡时,社团和文化公司也“各显神通”。不久前,柳市镇举办少儿文化节活动,“红飘带舞蹈”就义务安排自己的工作人员,参与负责开场舞和节目编排。

入驻文化中心后,柳市戏曲协会经常排练戏曲节目,参与送文化下乡的演出。柳市戏曲协会秘书长黄素燕说,下乡演出普及了戏曲文化,也吸引了年轻人加入协会。而在倪集和看来,推广和普及民间艺术是很多老文艺工作者的情结,文化中心恰恰提供了空间和平台。

柳市文化站相关负责人感慨,以前镇政府想下乡办一台晚会得花钱请人来,社会机构想办活动得四处找场地,市民想学才艺得不到专业培训。现在,文化中心聚集起了文化资源。“镇政府能随时请到文化中心的专业团队,社会力量能到文化中心办公、开课,而老百姓能到文化中心学习、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