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高院发布2018年浙江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分析报告

时间:2019-04-19 16:24:30 来源 : 中国网温州 作者 : 胡俊剑 胡炎桢

全国侵害商业秘密判赔数额最高的案件、全国首例涉及大数据产品权益的新类型不正当竞争案件、全国首例适用诚实信用原则认定抢注商标并恶意投诉的行为构成不正当竞争的案件……4月18日,在第19个“世界知识产权日”到来之际,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发布了2018年度十大知识产权案件和2018年浙江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分析报告,通过大数据分析方式对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发展态势进行了解读。

近年来,浙江省法院受理的知识产权民事、行政案件收案量持续增长。其中知识产权民事一审案件收案量从2014年的13796件上升至2018年的28276件,年均增长率19.71%。

尽管五年间知识产权案件数量增长了不少,但浙江高院民三庭庭长蒋中东分析称,该省知识产权案件数量总体上还是呈现下降趋势,知识产权犯罪高发态势得到了有效遏制。不过,著作权案件、特许经营和专利权案件、涉商标类知识产权案件等仍占据案件数量和类型的“重头”。“这充分说明整个社会对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需求日益增长,民事司法保护已成为知识产权保护最为重要的渠道。”蒋中东认为。

为满足社会对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日益增长的需求,浙江省法院灵活运用证据规则适当降低权利人举证难度,破解“举证难”。2018年受理诉前证据保全申请70件、支持69件;受理诉中证据保全申请135件、支持120件,支持率达88.89%。杭州互联网法院作出的全国首个涉及区块链存证的判决,受到业界广泛关注。

为破解“赔偿低”问题,浙江全省法院加大对源头侵权、重复侵权、恶意侵权和规模侵权行为的赔偿力度,积极探索惩罚性赔偿的适用条件,去年全省共有30起知识产权民事案件判赔额超过100万元。在涉及维生素E制备技术的侵害商业秘密纠纷案件中,法院考虑到被告侵权恶意明显,侵权情节及后果严重,突破性适用惩罚性赔偿,判决三被告连带赔偿经济损失3522万元,是全国首例在商业秘密案件中适用惩罚性赔偿的案件,也是目前判赔数额最高的商业秘密案件。

为破解“周期长”问题,浙江法院积极推进繁简分流。在2018年审结的知识产权民事一审案件中,共有11520件适用简易程序审理,同比上升62.90%,占一审案件总量的45.09%;19462件以录音录像方式记录庭审过程,同比上升120.28%,庭改适用率达76.18%;4438件适用简式或简化裁判文书,有效缩短了审理时间,提高了审判效率。

据了解,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整体效能提升,离不开体制机制的完善。自去年5月1日起,浙江高院和杭州、宁波、温州、金华、台州等地法院开展知识产权民事、行政和刑事案件审判“三合一”工作。下一步,将于今年6月底前实现全省全面“三合一”审判,推动建立由公检法等部门共同参与的知识产权司法保护联席会议制度,及时研究处理在“三合一”工作开展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4月18日当天,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还在温州启动了2019年浙江省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宣传周活动。围绕“严格知识产权保护营造一流营商环境”主题,全省法院将在接下来的宣传周里安排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