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这些“明珠”,璀璨夺目!

时间:2021-01-11 16:17:02 来源 : 中国网温州 作者 : 温世萱

日前,浙江省公布了耀眼明珠培育对象清单,将集中力量打造一批大花园耀眼明珠,建设诗画浙江大花园鲜活样板。

其中,温州的永嘉县屿北村、文成刘伯温故里、泰顺廊氡景区、雁荡山、洞头、文成县森林氧吧、楠溪江、太平岭古道等8个项目入选全省大花园耀眼明珠培育工程,这是温州市推进大花园建设的又一重要成果,将为城市大花园建设注入新的活力。

为加快建设“诗画浙江”大花园鲜活样板,浙江省发展改革委于近日启动首批大花园耀眼明珠申报遴选工作。此前,浙江省推进“四大建设”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印发了《浙江省打造大花园耀眼明珠实施方案》,此次申报遴选工作将根据该《方案》组织开展。《方案》明确,到2022年,最终打造60个耀眼明珠;全省旅游业增加值达到5800亿元,接待旅游人次达到8.6亿,入境旅游人次达到500万;形成一批大花园示范县最佳实践案例,以浙东唐诗之路文化带为代表的四条诗路在国内外形成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新增国家级旅游度假区2家,打造千万级5A级景区4家。

到2035年,耀眼明珠成为“诗画浙江”最著名旅游品牌,形成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旅游目的地。《方案》提出,浙江将从点、线、面三个方面打造耀眼明珠。

点状耀眼明珠

以古城名镇名村、高能级景区、名山公园、海岛公园、遗址公园、产业平台等为重点,深入挖掘文化内涵,推动文旅融合,实现富民惠民,变盆景为风景,全面建成“诗画浙江”最佳旅游目的地。

复兴一批古城名镇名村,以梅城古城、南浔古镇、深澳村等古城名镇名村为培育对象,高度重视保护历史遗迹,编制完成保护规划,建立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街区)、历史文化名镇、文保及历史建筑三个层次的保护体系,有效维护文保和历史建筑,合理修复具有历史风貌的古街区、古建筑。

到2022年,每座古城名镇实施一片历史文化保护区的保护修复和“微改造”式更新,建成1个综合性非遗展示馆(场所),当地“百县千碗”充分展示,年接待旅游人次达到100万以上,旅游业收入达到2亿元以上;每个名村创成国家历史文化名村,年接待旅游人次达到20万以上。

提升一批高能级景区,以杭州西湖西溪景区、千岛湖旅游度假区等高能级景区为培育对象,推动景区开发建设、管理模式、推广方式等全方位创新。到2022年,每个高能级景区年接待旅游人次达到1000万以上,其中入境旅游人次达到1万,景区所在县(市、区)旅游收入达到300亿元以上或景区旅游收入达到1亿元以上,举办全国性文化旅游体育节庆活动2场以上。

打造一批名山公园,以钱江源、凤阳山-百山祖、神仙居等名山公园为培育对象,实施一批名山公园生态提升工程,高标准建设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到2022年,名山公园森林覆盖率达85%以上,实现5G信号全覆盖,游客数量实时监测。

挖掘一批海岛公园,以普陀、洞头、嵊泗、岱山等海岛公园为培育对象,围绕“一岛一特色,一岛一主题”,打造海岛公园特色主题IP,建设海岛旅游示范区标杆。到2022年,每个海岛公园所在县年接待旅游人次达到800万以上,旅游收入达到150亿元以上,实现A级景区村庄、乡镇、城区全覆盖。

展示一批遗址公园,以良渚、慈溪上林湖等考古遗址公园为重点,高标准建设一批国家级考古遗址公园。到2022年,基本建立信息管理平台,实现考古遗址公园5G全覆盖。

振兴一批产业平台,以宁海“十里红妆”文化街区、嵊州越剧小镇等为培育对象,推动文化、幸福产业发展方式创新。到2022年,每个产业平台年总产出达到50亿元,旅游总人次达到150万。

线状耀眼明珠

以人文水脉、森林古道为重点,梳理水路、陆路文脉,串联重要旅游节点,依托沿线文化和景观资源,打造一批让人们重拾记忆、品味乡愁、邂逅美景的经典旅游线路和产品。

打通一批人文水脉,以富春江、湖州溇港等为培育对象,加强名湖、名河、湿地的水环境保护,重点保护修复一批古代溇港、古堰坝、古渡口,打造滨河(湖)生态廊道。到2022年,全域建成美丽河湖,每条水脉年旅游人次超过1000万,或旅游收入超过1亿元。

修复一批森林古道,以唐诗古道、括苍古道、会稽山香榧古道、仙霞古道等为培育对象,充分挖掘景观价值、文化价值、运动价值,不断提高森林古道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到2022年,全面完成森林古道修复和森林景观提升,再现古道人文气韵。

面状耀眼明珠

统筹推进大花园示范县、诗路文化带面状耀眼明珠建设,打造“变盆景为风景”的重要载体,充分发挥大花园建设重点平台的辐射带动效应。

深化大花园示范县建设,在全面建成30个大花园示范县的基础上,推进大花园示范县耀眼明珠打造,形成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自然环境、特色亮点鲜明的大花园建设典范,成为展现全省大花园建设成果最靓丽的风景。

推进示范县域内名山公园、海岛公园、名城名镇名村和“百县千碗”建设。以技术创新为源动力,加快建设绿色发展产业平台。打造一批总投资超过10亿元的康养示范项目。积极构建面向省域空间治理的大花园数字化建设平台。总结“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改革案例,形成2个及以上改革示范样板。

打造示范县形象标杆,示范县每年创成1个以上精品示范工程,滚动推进2个重点改革试点和20个左右重点支撑项目,创建期年度完成重点项目投资均在20亿元以上。

推进诗路文化带建设,在大花园全域旅游“七带一区”的基础上,主抓浙东、大运河、钱塘江、瓯江四条诗路,传承文化精义,深化文旅融合,强化主客共享,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旅游风景区。

传承诗路文化精髓,到2022年,诗路文化带沿线每个设区市打造1张诗路文化地图、1部诗路好书、1项特色非遗传承、1个数字诗路e站体验中心、1场诗路大戏、1个品牌节庆、1部专题宣传片。深化诗路旅游产品,结合诗路文化带“百珠”遴选,提高景区、度假区能级,全力实施一批承载和展现“浙学文脉”的标杆文化旅游项目。到2022年,四条诗路建成10个示范作用显著的标杆项目,每条诗路文化带上新增千万级景区2家、5A级景区1家、年旅游产业增加值达到2000亿元以上。

提升设施服务水平,推进古越遗韵风景道、唐诗精华风景道等建设,打通曹娥江、钱塘江、富春江、新安江等干支线航道水上旅游线路,推进绿道和亲水海岸线建设。到2022年,建成风景道1500公里以上,绿道1000公里以上,美丽沿江(河)景观公路全线贯通。(温世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