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非遗传承人林顺奎制作首饰龙灯 荣获“山花奖”

时间:2022-02-17 15:02:26 来源 : 中国网温州 作者 : 徐琴微

林顺奎(左)翁婿交流乐清首饰龙灯制作心得。郑剑佩/摄

2月11日,第十五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评奖结果公布,共评出获奖作品20部(件、套),其中优秀民间文艺学术著作4部(套),优秀民间艺术表演作品5部,优秀民间文学作品3部,优秀民间工艺美术作品8件(套)。另有132部(件、套)作品为入围终评作品。来自温州乐清北白象的乐清首饰龙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林顺奎的灯彩“乐清首饰龙灯”摘得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优秀民间工艺美术作品类),是此次温州地区山花奖该类别唯一获得者。

据了解,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是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共同颁发的国家级民间文艺大奖,与电影“百花奖”、电视“金鹰奖”、戏曲“梅花奖”、舞蹈“荷花奖”等同属我国文艺界的最高奖项。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授予在民间文艺工作和活动中成绩显著、贡献突出者。该奖项每两年评选一次。

匠心让首饰龙灯大放异彩

“第十五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高手如云,可以说是过五关斩六将。我记得很清楚,那是2019年农历十二月十九,我们押车送乐清首饰龙远赴广东兴宁,参加第十五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初评。今年1月,又带着乐清首饰龙,去了一趟杭州余杭,1月14日完成终评后,1月17日-21日,乐清首饰龙顺利进入山花奖·优秀民间工艺美术作品拟获奖作品公示名单,同时进入公示的全国共计8件作品。”2月11日,第十五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评奖结果揭晓,乐清首饰龙灯如愿上榜,令坚守半个多世纪的林顺奎喜出望外,倍感自豪。

1956年出生的林顺奎是温州乐清市北白象镇东才村人,15岁开始跟随其父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乐清细纹刻纸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林邦栋学习乐清细纹刻纸和乐清首饰龙制作。林顺奎是林氏家族第五代传承人,现为乐清首饰龙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浙江省灯彩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乐清首饰龙俗称“首饰龙灯”“龙船”,起源于明朝末年,是温州乐清传统工艺美术灯彩品种之一。乐清首饰龙制作技艺集百工之长,制作工艺繁琐、复杂、工程庞大,包含木工、钳工、油彩、竹编、纸扎、灯彩、刻纸、服装设计、人物雕塑以及仿古建筑等。而林顺奎就是编扎、刻纸等的行家里手,精通木工、钳工等,他运用各种大大小小的工具,将这些工艺融汇贯通,珠联璧合,将乐清首饰龙打造成具有山海特色,充满生活情趣和文化韵味的工艺美术品,让它成为瓯越文化的艳丽奇葩。

“一条首饰龙,光零部件就有上万个,全手工制作,没有一张图纸,全凭经验。”说起乐清首饰龙,林顺奎头头是道,滔滔不绝。50多年的匠心制作,精益求精,让林顺奎声名在外,很多人慕名找他制作乐清首饰龙。“2021年做了3条首饰龙,5条平龙……”北白象东才村林顺奎首饰龙灯艺术工作室里陈列着一条制作精美的乐清首饰龙。

打开开关,灯光亮起,乐清首饰龙浓墨重彩,美轮美奂,精美装饰丝丝入扣,首饰龙四周布满乐清细纹刻纸,整体上下层次重垒套叠,内外装饰纵深递进,造型丰富的纸花、刺绣、彩绘、挂件、灯笼与内置的光源相映成趣。“这条首饰龙很快要运到山东去了,是一家民俗博物馆定制的。”林顺奎笑着说。

乐清首饰龙传统民俗文化气息浓郁,深受欢迎。早在2008年,温州乐清市非遗馆就收藏了林顺奎制作的乐清首饰龙。此后,乐清首饰龙还飞上国家级殿堂。2007年,“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在国家大剧院展出,乐清首饰龙应邀参展。光彩夺目的乐清首饰龙很快成为吸引眼球的“明星”,那次展览结束后,被中国艺术研究院收藏。

美名远扬,近几年,乐清首饰龙也成为新华社、央视等各级媒体关注的热点。央视1套《传家宝》、10套《探索发现·手艺》、7套《乡土》、4套《远方的家·百川行·走进温州家在雁荡山》《传承者绝技》和北京卫视《传承者》,安徽卫视《百家姓》栏目等都曾聚焦过林顺奎的乐清首饰龙,被他的精湛技艺深深折服。

创新“人物”都会动堪称一绝

乐清首饰龙一般长5.5米,高3.5米,宽2.3米,结构像船形,前龙头后龙尾,中间龙身,一架完整的首饰龙有80多个楼阁,绸塑人物约300个。

林顺奎制作的乐清首饰龙的神奇之处在于,轻轻拨动首饰龙上的手柄,300多个形态各异的古今人物立刻手舞足蹈,各种场景活灵活现,妙趣横生,堪称一绝,令人叹为观止。在杭州、海宁等地展览时,乐清首饰龙吸引很多参观者参与互动体验,甚至还有一些老外也乐在其中。

“这得益于环环相扣的木质齿轮。约160个大大小小的木制齿轮遍布在各处。根据首饰龙总体安排和人物旋转需求,制作相应的大小齿轮,有四五种不同的规格,用来控制速度、人物动作。再根据堂位安排和人物的动作表演,依次进行齿轮安装。”林顺奎说。

“以前的首饰龙小,只有龙头龙尾20来个人会动,手柄在首饰龙肚下,不方便操作。”经过不断调试改进,让工艺变得更精密。2008年,林顺奎把手工摇柄改到了首饰龙一侧边上,这样操作简单,互动性更强。

他还把磨豆腐、弹棉花、踩水车、做针线、耍杂技等三十六行场景“搬”进乐清首饰龙,惟妙惟肖。现在首饰龙里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有《西游记》《水浒传》《封神演义》《隋唐演义》等300多个戏曲、神话人物和各种亭台楼阁,生动形象,引人入胜。

传承让更多人喜欢民间灯彩

走进林顺奎首饰龙灯艺术工作室,大门口的“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基地”“温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等牌匾格外醒目。

从2020年10月开始,这里多了另外一个身份——北白象非遗展示馆,成为对外展示乐清首饰龙和乐清细纹刻纸的又一个重要窗口。这里设有首饰龙制作区、展示区、操作区等,参观一圈,参观者将直观地了解首饰龙的制作流程、艺术特征和文化价值等。“经常有人来参观,前不久就有一批深圳非遗办的人员慕名来取经。”林顺奎说。

除了让女婿黄孟和女儿林晓青传承衣钵,林顺奎还向来自温州乐清本地和贵州、永嘉和青田等地的学徒传授乐清首饰龙制作技艺等。为了让更多人了解和喜欢乐清首饰龙这种民间灯彩,让传统手艺走得更远,林顺奎已经连续多年给白象中学学生上课。他的工作室还成了温州理工学院实践教育基地。“寒假里有学生自发来学艺作为社会实践。”林顺奎介绍道。

2018年6月,他还将刚刚建好的新房子腾出空间,创办了林氏细纹刻纸、首饰龙灯艺术馆,特意做了一条新的乐清首饰龙放置其间,供四方来客观摩欣赏,零距离体验互动。(徐琴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