逢清明,细雨绵绵间听南戏唱词、品瓯剧之韵

时间:2023-04-06 15:10:36 来源 : 中国网温州 作者 : 陈晓东 陈钿 方汝将 倪考梦

瓯剧《杀狗记》 图源:温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

“明日清明,二叔定去祭坟,望夫君听为妻劝解,在父母坟头和好了吧!”这是瓯剧《杀狗记》中杨月真的唱词,声声入耳,句句真切。近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公布2023—2024年度中国戏曲音像工程录制演员(剧目)入选名单中,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国家一级演员方汝将入选。瓯剧《杀狗记》将由方汝将、蔡晓秋、胡涛共同主演,并于2023年10月前完成录制并公演。恰逢清明之际,下纷纷小雨,听南戏唱词,品瓯剧之韵。

一梆一唱,一颦一笑,古韵绵长。《杀狗记》传为明初徐𤱥据宋元旧本改编,唱词横贯古今。作为中国戏曲传统剧本,《杀狗记》对封建宗法制家庭内部的矛盾和封建家长的专横暴虐有所揭露。瓯剧《杀狗记》不仅是体现瓯剧特色的巅峰之作,而且还是代表温州南戏的出彩之作。作为四大南戏之一的瓯剧《杀狗记》舞台呈现方式和表演程式尽显南戏温婉现实的特色。在舞台美感的设计上还原古戏台的模样,舞台上无布景,无灯光,也无暗场,一桌二椅位置的变换即是场景转换,原汁原味、古色古香。瓯剧的“青春力”和“古典力”交汇,“循古”和“出新”交融。吕天成曾经在《曲品》中将《杀狗记》列为“能品”,“事俚、词质,旧存恶本,予以校正。词多有味,此真写事透彻,不落恶腐,所以为佳。”凭借语言通俗质朴,《杀狗记》沾染了民间烟火气的色彩。栩栩如生的人物,古朴婉转的唱腔,穿梭千年,惊醒沉溺于贪欲深渊的迷途者。《杀狗记》不仅是南戏此类题材中的佳作,而且传播广泛,时至今日依然在舞台上长演不衰。瓯剧对南戏《杀狗记》的成功改编,一方面得益于地缘上的亲近性,如此“翻旧如旧”便有了可能;另一方面,瓯剧朴素、明快、粗犷又不失细腻的特点,使它在改编时容易捕捉到古老南戏的艺术神韵。戏剧艺术不是止步于文本的案头艺术,而是活生生的舞台艺术,编剧充分考虑演员表演需求和观众欣赏需求,面对优秀的文化遗产,发挥了传统戏的耐看优势,使之广呈现于舞台方是传承的最佳路径。

一唱一念,一词一意,内容丰富。《杀狗记》讲的是东京孙华,父母亡故,富有家产。因受坏人挑拨,他与弟孙荣结下仇隙。孙华在哄骗之下与无赖柳龙卿、胡子传结为酒肉朋友,终日花天酒地,不思进取。弟弟想过劝谏,无奈柳、胡二人从中挑拨,孙华被甜言蜜语蒙蔽了心,不顾兄弟情谊,将孙荣逐出家门。无奈之下,孙荣只得在破窑内安身。某日大雪,孙华酒醉回家,跌倒路边,柳、胡不救,窃其财物,扬长而去。遇孙荣经过,将兄长背回家中。但孙华不念兄弟救命之恩,醒来后发现财物全失,反诬孙荣偷去,将孙荣打了一顿,又赶了出去。孙华妻杨月真聪慧过人,灵机一动,向邻居买来一只狗,杀死后穿上人的衣服,假作人尸,放在后门口。待孙华半夜酒醉回家时,发现了死狗,酒醉之下,误认为死人,恐惹人命官司,六神无主。杨氏要他去找柳、胡来帮忙,但柳、胡都不肯帮忙,反而去官府告发孙华杀人移尸。这时杨氏又让孙华去找兄弟孙荣帮助。孙荣念兄弟手足之情,不计前嫌,出手相助,此时杨月真才道明杀狗劝夫的真相,后案情大白,孙华也看清了柳、胡二人的真面目,痛悟自己的错误,终与孙荣和好。该剧直接颂扬“兄友弟恭”“家庭和谐”等家庭伦理和齐家之道。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美满社会才能发展,要想家道正,那么就需要每个成员都行正道并各行其责来配合。作品虽小,其提供的精神指引却是持久而强大的。

一俗一雅,一折一起,扣人心弦。“杀狗”是故事的一个转折性事件,也是妻子规劝丈夫的一种方式。唱腔一出,顷刻间,四面白旗挥动,即是鹅毛大雪纷飞。该剧在结尾处,作者更别出心裁地设置了“县官难断家务事”的小插曲,有趣自然,可谓神来之笔,“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这似乎在说,戏如人生,人生如戏,家长里短的事情不止是红尘纷扰,也是人生绕不过的弯。一情一义,一述千年,白玉无瑕。杨月真身上闪耀不畏夫权的女性知性之美。丈夫受奸友蒙蔽,兄弟阋墙,她数次苦谏无果,终想出了“杀狗”这一计策,使丈夫幡然醒悟,挽救了兄弟情谊。聪明的女性看到直中之曲与曲中之直,杨月真意识到苦谏无果,果断另辟蹊径,获得成功。一情一谊,兄弟一生,情谊长存。“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骨肉缘枝叶,本是同根生”。如何处理家庭矛盾,探寻家庭成员之间的相处之道是现实生活中人们烦恼的问题。瓯剧《杀狗记》为此指出了一条忠厚积善、家由德化的解决路径。瓯剧《杀狗记》以孙荣开头所吟诵的三字经道尽人生的悲欢,音色优雅婉转。在救兄一事中,孙荣的纠结在轻板,快板等的交叉使用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孙荣犹豫的形象在对哥哥将自己赶出家门的不满,在饱读圣贤书后见死不救时良心的谴责中树立起来,深入浅出,深刻地完成了故事情节和人物情感的戏剧任务。杨月真的智慧,孙荣的包容都是处理家庭矛盾的正举,此剧的广泛巡演,正是在最大意义上为当代家人之间的相处之道提供参照,具有很强的现实价值。

一唱一和,一呼一应,意境深远。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从“两个结合”的理论维度,强调“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起来。瓯剧《杀狗记》在当下最大的艺术定位是“人民性”,它是中国传统戏曲中一部经典的“亲民”之作,家长里短,鸡零狗碎,放到新时代的文艺环境中,它重述了家庭和睦、社会和谐的劝世寓言和戏剧解读,具有寓教于乐的文化功能。因此,导演始终强调这个戏必须立足戏曲本体,让观众充分享受传统戏的视听魅力,坐得住、看得爽,才能悟得透,收到以戏喻人、以文化人的观演效果。瓯剧将《杀狗记》搬上舞台,正是不忘本来、面向未来,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的做法。瓯剧《杀狗记》借传统文化,“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完美圆融了当今语境中解读“妻子”这个家庭角色的担当与价值,实现了历史和当代间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具体而言,该剧不受当下时兴的各类所谓“女权”精神和女性话语的影响,立足传统,用“贤妻”杨月真完美诠释了一种富于“东方智慧的女权”。作品无意宣扬传统封建贞德,转而是对女性家庭地位和担当责任的体认,尤其对于当下如何看待女性以及担负好家庭生活中的妻子“母教利贞”之职责,具有教育和启发意义。

“新烟着柳禁垣斜,杏酪分香俗共夸。白下有山皆绕郭,清明无客不思家”。古往今来,清明节早已成为维系和促进中华民族忠孝的重要纽带,成为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瓯剧《杀狗记》的排演再述了清明节不忘先祖,不忘过往的内涵,具有寓学于景的现实意义。(供稿单位:温州理工学院 通讯员:陈晓东 陈钿 方汝将 倪考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