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多元城市空间 温州美术馆明年将浮出地面

时间:2023-08-16 16:26:14 来源 : 中国网温州 作者 : 林吉祥

“目前我们已完成桩基工程,今年底将完成地下室土方开挖与底板浇筑,预计2024年初美术馆主楼‘出地面’。”作为温州文化展示中心核心片区地标建筑,温州美术馆自开建以来就备受关注。工程进度如何?设计理念是怎样的?

项目分为地下2层,地上4层

主要由美术馆、架空连桥、人行天桥等组成

近日,在江滨东路(会展路)与汤家桥北路交叉口的温州文化展示中心G-08地块施工现场,多辆挖机正开展作业。“我们现在正在进行土方开挖,挖到桩顶标高后将对成桩质量进行100%的低应变质量检测,严把每个阶段的工程质量关,以此确保整体工程质量安全。”温州市滨江建设投资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胡立建说,截至今年8月初,该项目完成的工程量包括:地库范围工程桩基、围护桩、塔吊基础。

谈到施工前期面临的最大问题,胡立建直言莫过于“不良地质”的困扰。“2月份进行桩基施工时,通过地勘报告发现,整个场地靠北1/3的位置,即美术馆主楼下方地块属于瓯江滩涂,这对施工极为不利。”胡立建说,在此前回填过程中,往瓯江水域填的材料都是一些石头,而泥巴的含量很少,“这就导致施工时,桩基进尺很不利,根本下不去。”除不利地质范围广外,地下建筑面积大,基坑开挖范围广;整个地下室基本位于淤泥层上,筏板容易受淤泥层扰动;再加上温州地区雨季时间长,夏季台风多,降水量大等多重因素的影响,都使该工程的难度大大提升。

“为了不影响进度,我们市质安总站、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等单位组建了临时党支部,经过方案策划、多番现场实验,最终完善清障处理施工方案通过专家论证。确定围护桩采用‘旋挖+咬合桩’工艺,中间工程桩先采用‘旋挖清障’工艺,把地下大石块理干净,再回填一些泥巴,最后再打桩的方式进行。”胡立建介绍,不利地质的范围有1万多平方米,涉及工程桩有800多根,围护桩有170根,现在难题已全部攻破。“下一步,我们将在今年底完成地下室土方开挖与底板浇筑,预计明年初美术馆主楼出±0.00,也就是俗话说的‘出地面’。”

温州文化展示中心项目G-08地块总用地面积约4.8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7.35万平方米,项目分为地下2层,地上4层,主要由美术馆、架空连桥、人行天桥等组成。其中,温州美术馆总建筑面积约2.35万平方米,地上建筑面积约1.7万平方米,地下展馆建筑面积约0.65万平方米。作为温州滨江商务区核心片区重要的公共空间和文化艺术节点,未来这里将打造成承载城市文化活动、体验温州美学文化的滨江新客厅。

诠释瓯江山水风景

将打造复合多元的城市开放空间

温州美术馆的设计单位为上海大舍建筑设计事务所、上海江欢成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项目设计负责人为大舍建筑设计事务所主持建筑师柳亦春,其曾担任过多个城市的美术馆设计主持,积累了许多关于世界最新美术馆发展的动态经验。

“温州美术馆的设计灵感出自其特别的选址。它位于瓯江边上,位于城市和自然风景的边界处,对面是雁荡山的余脉。”柳亦春说,将来,这个美术馆不仅仅只是一个内部可以看展的美术馆,同时将成为市民和瓯江山水相互对话的开放空间。“从大的文化背景看,温州是中国山水诗的发源地之一。美术馆能够成为诠释瓯江山水风景的中介空间;在大的态势与布局上,我们在美术馆建筑的顶部,做了一个全天候开放的大‘亭子’,这既是一个收纳自然山水的景框,同时也是美术馆的文创空间。闭馆之后,市民仍然可以通过外部坡道、楼梯进到这里,坐着享受、发呆,欣赏夜晚瓯江的山水景致,这会是一种美妙的人文体验;此外,在美术馆的大棚底下也设有餐厅、书店,包括一些创意性的文化空间。”

“选择凹型,是因为它更加容易跟周边的环境相融合。美术馆的一侧是会展中心,其顶部有一点曲线造型,另一侧则是未来的CBD,其左右均呈现向内凹的一条曲线,从融合度上来看十分契合。”柳亦春说。

提到美术馆的设计功能,柳亦春认为,一座城市的美术馆,应发挥出超越美术馆自身的具体功能性之外的城市功能性,激发其蕴含的城市潜力。“特别是近些年来,国家对于文旅的重视,美术馆在城市发展和建设中所起的作用凸显,这会是一个多元的、复合的城市开放空间。”柳亦春希望将其打造成市民的文化客厅,在这里公众可以深入其中,释放属于这座城市独有的文化魅力。(林吉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