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3日,温籍数学家、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院长陈大岳教授在温州理工学院考察,听取了学校和温籍数学家研究中心建设发展情况,对研究中心的定位和取得的成效表示赞赏,就如何进一步发挥平台作用,整合资源促进数学及其应用人才培养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温籍数学家研究中心于2022年7月10日成立,是温州市级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心成立一年多来,致力于打造集情感纽带、精神家园、服务高地、招才引智等功能为一体的世界温籍数学家交流服务平台,大力弘扬重视数学、尊重知识的良好风尚,为持续擦亮温州“数学家之乡”金字招牌,扎实服务温州高质量发展,助力提升温州城市竞争力提供有力支撑。
深入开展调研,全面掌握温籍数学家信息
研究中心成立伊始,就将温籍数学家数据信息的收集作为重要的基础工作去抓,先后赴温州中学、瑞安中学、姜立夫故居、苏步青故居、温州数学名人馆等地开展调研,并与温州市教育局等政府部门加强沟通联络,收集200多位温籍数学家的相关资料,为后续学术研究等工作提供第一手素材。
高校和科研院所是数学家的集聚地,为此研究中心加强与国内高校与科研院所在温籍数学家群体资料挖掘和保存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今年4月,研究中心主任吕朝晖带队赴厦门大学数学科学学院进行调研,与该院领导和温籍数学家梁益兴教授等交流了解相关情况;7月赴中科院拜访李启虎院士(北京大学数学系毕业),介绍温籍数学家研究中心工作开展情况并听取意见;同月,赴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与陈大岳院长沟通交流,了解温籍数学家相关信息,并希望双方加强合作,共谋研究中心发展。此外,研究中心成员先后赴复旦大学、扬州大学、东南大学等高校调研并参加学术活动,收集温籍数学家相关信息。
聚焦学术研究,绘制全球温籍数学家图谱
温籍数学家图谱研究是研究中心的重点工作之一。研究中心通过人工资料收集、人物访谈、网络爬虫等方式获取温籍数学家相关数据,并对收集完成的相关资料加以归类和整理,运用知识图谱这一形象化、可视化的工具对温籍数学家群体进行研究,目前已基本完成温籍数学家图谱的框架搭建。温籍数学家图谱将收录每位数学家的籍贯、出生年月、研究方向和研究成果等内容,并着重选取每一代数学家中的3-5名代表性人物撰写人物小传。运用知识图谱,能更清晰且直观地了解温籍数学家的师徒传承、家族传承等重要特点,进而能更形象地向公众展示温籍数学家的重要成就,在全社会塑造一种尊重数学家、崇尚数学理性思维的良好氛围。
此外,研究中心还着手规划建设“数学家之乡”网站,实时动态更新温籍数学家及其学术团队成果与科研成就,并在网站中加入其他数学素材,以提高浏览的趣味性,增强宣传效果,提升“数学家之乡”品牌影响力。研究中心还承担了《温籍数学家群体与当代温州发展研究》、《温籍数学家人文精神与价值研究》等多项专项课题,充分挖掘温籍数学家群体对温州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价值。
突出需求导向,加快数学及其应用人才培养
如何进一步深化温州“数学家摇篮工程”是研究中心始终在思考的问题,研究中心成立当天,就与永兴第一小学签署结对共建合作备忘录。一年多来,双方共同推进院士科普基地、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育实践基地、教育培训和实践见习基地等平台建设,共同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促使更多青年数学人才脱颖而出。研究中心与永兴第一小学的合作得到张淑仪院士的大力支持,张院士祖籍龙湾永兴,她长期从事超声物理和光声科学研究工作并主持研制成功中国第一台光声光谱仪、扫描光电显微镜和激光扫描显微镜等一系列设备。其父张肇麟系龙湾区永兴第一小学前身“永嘉县立第二高等小学校”首任校长,其兄张鸣庸、张鸣华均为知名的温籍数学家。
温州理工学院应用数学学院筹建工作在校长周文龙的亲自谋划下有序推进,研究中心积极发挥作用,深度参与此项工作,为应用数学学科建设、数学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建设等方面建言献策,推动学科交叉融合,着力培养一批符合温州数字化改革发展需求的能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字经济与政策研究人才,为温州市打造“数字化改革先行市”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
强化内外联动,扩大数学家之乡品牌影响
围绕温籍数学家的乡愁需求、交流需求、科研需求、人才需求等,提供精准化、个性化服务,架设起家乡与温籍数学家之间的“心家园”“心港湾”,是研究中心成立的初衷之一。一年多来,研究中心开展“温籍数学家故乡行”活动,先后邀请季理真、江迪华、陈大岳等温籍数学家来校交流;组织专家参与“中国数学家之乡”景观设计构思项目论证,提出可行性建议和意见,助力文化阵地打造;积极参与“温籍数学家客厅”建设,广泛凝聚温籍数学家及其团队关注和回馈家乡发展。
此外,研究中心还参与温州广播电视传媒集团关于温籍数学家纪录片的相关工作,共同谋划纪录片校园巡播活动,继续擦亮温州“数学家之乡”的城市金名片。(中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