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龙舟再次划进国际赛场

时间:2023-10-08 16:38:58 来源 : 中国网温州 作者 : 王娟

10月6日,在温州龙舟运动中心举办的杭州亚运会龙舟赛事正式收官。中国龙舟队以5金1银的成绩,结束了本届亚运会之旅。

在本次亚运会40个大项、61个分项、481个小项中,作为中华传统体育运动的龙舟项目,无疑备受关注。从传统竞渡到现代竞技,一叶龙舟从两千多年前划来,划入亚运会、奥运会等国际赛场,逐步发展成为一项世界性的体育项目。

龙舟究竟有怎样的历史文化内涵?龙舟又是如何划入国际赛场的?

关于龙舟的最早记录见于《穆天子传》:“天子乘鸟舟、龙舟浮于大沼。”早在先秦时期,龙舟就已是重要的交通工具之一。在千年沿袭中,“赛龙舟”更是于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留下了各不相同的传说与印记。

拿浙江来讲,1976年在今宁波市鄞州区出土的“战国羽人竞渡纹铜钺”,被公认为目前最早的“龙舟竞渡”图形;杭州西湖蒋村“龙舟胜会”于2009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当地素有“划龙舟体强庆丰年,观龙舟吉利保平安”的说法;绍兴的泥鳅龙船,则是远看像泥鳅,近看似龙船,风姿独特,快速灵活……

而本届亚运会龙舟赛事承办地温州,南宋《方舆胜览》就有提及,“凡端午日竞渡于会昌湖,里人游观弥岸,绮翠彩舰鳞集数里,华丽为它郡最”。

怎么理解这个“为它郡最”呢?笔者认为,离不开两大关键优势:其一,发达的水系。温州拥有瓯江、飞云江、鳌江三大水系,大小河流150余条,自《山海经》开始就有“瓯居海中”的说法。其二,成熟的造船技艺。东吴三大造船基地之一的横屿船屯就在温州,至唐时,温州已成为全国有名的造船基地。

每逢竞渡之日,旌旗招展万桨齐飞,呐喊声、锣鼓声震天鸣响,男女老幼举家观赏,可谓是千帆竞渡、万人空巷。宋代永嘉学派集大成者叶适曾以“一村一船遍一邦,处处旗脚争飞扬”描绘龙舟竞渡的热闹景象。

王斌/摄 图源:温州发布

承接此次龙舟赛事的温州龙舟运动中心,是亚运会12个新建场馆之一。水域赛道长1200米、宽130米、水深3.5米,共划分6个赛道,兼顾区域防洪、排涝和改善水生态等功能,是全亚洲标准最高的龙舟赛场。

10月4日-6日,设置了男、女12人直道竞速200米、500米、1000米共6个项目。来自12个国家和地区的293名运动员齐聚东瓯之境同场竞技,再现了“为它郡最”的风采。

图源:温度新闻

事实上,今年的杭州亚运会,已是龙舟项目第三次登上亚运赛场。

2010年,以“水文化”为主题的广州亚运会开幕式,第一棒火炬手吴国冲就是龙舟运动员,由此开启了龙舟的“亚运篇章”。在当年亚运会的直播中,龙舟项目具有颇高的收视率,人气极高。借亚运东风,国家体育总局社会体育指导中心、中国龙舟协会、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于2011年联合启动了中华龙舟大赛,至今已举办10个赛季。值得一提的是,在2015年中华龙舟大赛的温州站,共有203支队伍8702名运动员参赛,刷新了“最多参赛队的龙舟赛”吉尼斯世界纪录。

温籍华侨海外同屏收看亚运龙舟比赛 图源:潮新闻

各地习俗也许各有不同,但一代代中华儿女通过参与龙舟运动,已经形成一种强烈的文化认同,这也是龙舟民俗生生不息的活力所在。

比如,今年端午期间,#半夜还在练习赛龙舟##房东运动会#等话题在社交媒体刷屏,不少在外的村民风雨兼程赶回家,就是为了参加一年一度的龙舟会。即使是在水系相对匮乏的北方,还有冰上龙舟、划旱船等形式,在福建福州三溪村,夜赛龙舟更是沿袭了600多年……变化的是赛龙舟的形式,不变的是团结拼搏、奋勇向前的精神内核。

从民间走向竞技,从本土传承到“圈粉”海外,龙舟运动的参与群体越来越广,国际赛场也越划越大。

1976年,香港举办了第一届国际龙舟赛,龙舟运动逐步传播至世界各地,以北美历史最悠久的波士顿龙舟节为例,已连续开展44届。而成立于1991年的国际龙舟联合会,成员国也由最初12个发展至85个。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都将该项目列为正式比赛项目。

如今,龙舟“出海”已成为一种新时尚。正如国际皮划艇联合会主席托马斯·科涅茨科所理解,龙舟不仅仅是一项运动,更是一种生活方式,是“无可比拟”的。


温州龙舟运动中心的观赛群众 图源:温度新闻


亚运龙舟赛事虽只有三天,但传播龙舟文化、推广龙舟运动远不止于这三天。那么,如何更好以赛为媒,让龙舟划向更宽广的世界舞台?笔者想到几句话:

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2005年广州亚组委会筹划将龙舟运动带入亚运赛场时,给出的理由是,龙舟不仅是对竞技体育的一种弘扬,更是对民族传统的一种展示。与西方赛艇、皮划艇等水上项目相比较,龙舟点睛、擂鼓喊号、祭祀屈原等文化印记,都为龙舟运动注入了不一样的观赏性与感染力,赋予了“最中国”的具象表达。

一项成功的赛事,竞技能够创造它的骨架,而文化积淀才是赛事发展的灵魂所在。在亚运会倒计时100天之际,温州龙舟运动中心内的温州龙舟文化博物馆已正式开馆,展出龙舟相关展品300余件,让“龙舟迷”们观赛、文化体验两不误。

既要“走出去”,也要“请进来”。在中华龙舟文化的海外推广和传播中,海外华侨华人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组建龙舟队、龙舟俱乐部、龙舟协会,有的还会自发举办龙舟赛。比如,温州在西班牙、意大利、法国、丹麦等国家都建有海外龙舟基地。目前,全球范围内大约有5000万人参与龙舟运动,100多个国家开展龙舟运动。

“没有谁是一座孤岛,在大海里独踞。”每一种文化若想赓续繁荣,离不开交流互鉴,龙舟文化亦是如此。比如有着三十多年历史的广州国际龙舟邀请赛,多的时候有100多条龙舟在珠江竞渡,吸引的境外龙舟可达20多条。当“走出去”和“请进来”形成一个文化交流的良性闭环,也就真正实现了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图源:温度新闻

为优秀传统文化插上科技翅膀。目前,国际龙联正在全力推进龙舟入奥。从民俗走向亚运再剑指奥运,龙舟运动赛事的推广,还需要科技赋能、品牌赋能、文化赋能,融入现代文化、现代竞技、现代科技的理念。2021年8月作为展示项目在东京奥运会亮相的“奥运龙舟”,其设计研发就综合考量了科技感、设计感和速度感,相较传统龙舟更适合竞技比赛。为更好承办亚运龙舟赛事,温州龙舟运动中心还引入了光电玻璃、信息化水闸等智能科技。

图源:温度新闻

如何推动亚运遗产充分赋能龙舟运动,如何以数字赋能、科技赋能龙舟IP打造,同样是抓好“后亚运时代”契机的应有之义。

既已出发,桨就不会停。期待这条“中国龙”飞渡山海、一往无前!(王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