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7日上午,温州中院召开破产审判工作新闻发布会,发布2020年-2024年温州法院破产审判工作报告和典型案例。
会议现场。温州中院供图
五年来,温州市两级法院共受理破产案件3719件,审结3840件,收结案总数居全省首位。这些案件的成功处理,不仅挽救了157家企业,还盘活了220.83亿元的企业账面资产,出清土地4845.77亩、厂房面积201.21万平方米,并有效化解了679.76亿元的不良贷款。在个人债务集中清理方面,温州法院同样表现不俗,受理案件1052件,审结833件,涉及执行案件4565件,涉债务总额达40.57亿元,涉及债权人共计4054户。值得一提的是,初旭公司、河田集团、浙南建设集团等一批温州本土龙头企业在法院的助力下成功重生。
府院联动创新,续写“温州经验”
为强化法治保障,温州中院出台了一系列府院联席会议纪要及规范性文件,不断丰富以府院联动机制为特色的“温州经验”。其中,初旭公司重整案作为府院联动机制的典型,通过预重整转重整模式成功帮助企业走出困境。此外,温州法院还研发了“税院协作”系统,优化了破产企业简易注销标准,破解了多项破产审判难题。
管理人制度创新,提升审判效能
温州法院在破产审判中首创公职管理人制度,由具有法律职业资格和公职身份的司法行政机关人员担任公职管理人,目前全市在册公职管理人已达59名。同时,温州法院还出台了破产管理人分级动态管理规则,将68家会员机构按一、二、三级标准分级,并根据年度履职情况进行动态调整。此外,温州法院还首创了管理人从业人员执业考试,进一步提升了管理人队伍的专业素养。
内部审理机制优化,打造“温州模式”
温州法院始终坚持“应救尽救”理念,在办理破产清算案件中灵活运用“清算转重整”程序,并总结出“四步工作法”,实现了多方共赢。其中,乐清法院审结的宝乐能源案普通债权清偿率达到100%,入选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典型案例。此外,温州法院还构建了“立审执破”一体化格局,推行破产、执行部门组建跨部门合议庭办理执转破案件工作机制,进一步提升了破产审判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小微企业重点保护,探索拯救制度
针对小微企业破产保护问题,温州中院指导瑞安法院探索构建了“三端四机制”集成式拯救制度,并出台了小微企业审理规程,依法简化程序转化,平均审理期限缩短约20%。同时,加强帮扶力度,指导瑞安法院出台困境小微企业拯救制度集成改革工作方案,建立困境企业帮扶管理人志愿者库等,为小微企业提供了更加全面、有效的破产保护。
个人债务清理深化,探索“温州样本”
在个人债务集中清理方面,温州法院也取得了显著进展。通过出台实施意见、成立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召开工作推进会等举措,温州法院着力构建全流程标准化办理模式,并不断完善岗位目标管理。同时,温州法院还积极探索受理前辅导机制、优化方案表决方式,并持续搭建金融机构参与平台,为个人债务集中清理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截至2025年3月,共接受咨询300余人次,移交法院立案受理150余件。
数智赋能改革,提升“温州速度”
温州中院指导瑞安法院研发“破产智审”平台,实现破产企业相关金融信息“一网通查、一件通办”,该平台已被确定为“浙江全域数字法院”试点项目,入选2021年度全省营商环境改革创新十佳案例,并在全省法院推广应用。截至2024年12月,温州法院共录入“破产智审”平台3719件破产案件,办结3840件。
管理人通过“破产智审”平台、“浙里办”或政务服务大厅等,可线上核查包括市场监管信息、人力社保信息等在内的96项内容,实现破产企业各项信息的互联互通和管理人核查破产企业信息的全流程在线办理。
下一步,温州法院探索建立个人破产制度”的战略部署,聚焦破产审判新形势、新任务,进一步扬优势破难题、聚合力增动力,助推资源优化配置,在破产拯救功能发挥上再跃升,在立审执破一体化格局上再优化,在个人债务清理推进上再突破,在破产法律文化建设上再深入,在数智化建设上再跨越,以破产审判工作现代化服务温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刘敏敏)